(本文原創,歡迎轉發分享)
現在的小孩子都是家裡面的寶貝,被磕碰一下簡直就是不得了,家長們恨不得是自己受傷。
但是卻有一位小朋友,雖然只有3歲,但是卻是十分的堅強,就是一個小男子漢。
他不小心把腿部擦傷了,都流血了,旁邊的媽媽看著十分的心疼。
但是小寶寶卻是十分的淡定,熟練的給自己消毒,旁邊的媽媽問:寶寶,疼不疼啊?
小男孩堅強的說:不痛,媽媽,我忍一忍就好了!
媽媽溫柔的問寶寶是怎麼弄成這樣的,小男孩說自己是不小心擦傷的,媽媽十分的擔心寶寶。就問寶寶:用不用媽媽來幫幫你?
小男孩堅定地說:不用媽媽我可以的,看著媽媽擔憂的表情,小男孩又對媽媽說:你好心疼我呀,對不對!
媽媽回答當然心疼,小男孩又再一次安慰媽媽:沒事的,用消毒水擦一擦就可以了,我下次會注意的!
這句話一說出口,真是太暖了,誰能想到這些話是一個3歲小男孩說出口的,才3歲,就已經展現出了高情商、高智商、又有擔當的人格魅力。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遇事態度,很多時候是受父母情緒的影響的,當孩子遇到磕碰的時候,父母大致上有以下3種反應!
1、批評孩子型
很多孩子在摔倒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責怪孩子,「你怎麼這麼笨啊,我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這麼不小心,走個路走摔倒,以後還能幹點啥?」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很難受了,身體上的痛,還有心理的委屈,這時候孩子需要的是安慰,不是一味的批評指責。
2、指天罵地型家長
像上一種情況,幾乎是孩子父母經常說的,而這種指天罵地一般是發生在寶寶的爺爺和奶奶中間的。
一點是寶寶在外面發生點什么小意外,這些老一輩的家長們就會開始一場罵戰,就比如孩子在外面平地摔。
先是伴隨著長輩們一陣直衝雲端的尖叫,之後就是把寶寶扶起來,然後會使勁跺腳,然後指著地大喊:都怪你,是不是你把寶寶給弄倒的?
這樣十分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會讓孩子沒有擔當。
3、過於理智型家長
有些時候,孩子摔倒,父母就會認為,不就是擦破點皮,有什麼值得大驚喜小怪的,這樣父母或許是讓孩子學會堅強。
但是孩子的身體和大人畢竟不同,他們更加容易受傷和感染。還有家長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以為自己不受重視。
4、高情商鼓勵型
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慌亂,感同身受的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積極疏解引導,激發孩子勇敢面對。
還讓孩子知道自己很在乎自己,讓他們很有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一定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並且和孩子一起成長,對此,你怎麼看?
-----------------------
螢幕前的你,在育兒的過程中,有什麼問題不明白,都可以向我提問,我會儘可能的為大家進行解答,如果有什麼育兒方面的心得,也可以向我分享。
為了寶寶更好的成長,大家一起努力。喜歡本文內容的話,歡迎點贊評論+轉發,讓更多家長們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