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啟動以來,山東、上海、廣東、深圳四省市援疆醫療隊帶著先進的設備、過硬的技術,在完善設施、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給予喀什地區大力支持,助推當地醫療衛生事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山東援疆醫生、喀什地區肺科醫院院長李冠貞和張道福主任與當地醫務人員一起討論病例
一批批援疆醫療專家背起行囊,奔赴邊疆,在聚焦各族群眾健康需求的同時,傳授前沿醫療理念和技術,為當地培養醫療骨幹人才,打造了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與以往「撒胡椒麵」式醫療援疆相比,組團式幫扶更注重組團選派、集體作戰,造血與輸血並重,讓喀什各族群眾在家門口持久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以院包科」 提升醫療水平
上海援疆醫療隊將科學理念和先進經驗「帶土移植」到地區第二人民醫院,針對當地疾病開展系列臨床新技術、新項目,採取「以院包科」的形式,著力打造優勢重點學科。上海中山醫院等8家「三甲」醫院的頂尖學科與該院攜手打造了心血管疾病等8個臨床醫學中心,上海瑞金醫院與該院聯合成立實驗研究中心,形成上海「三甲」醫院扶持地區第二人民醫院的「8+1」模式,共享上海優質資源,助推地區第二人民醫院臨床學科和實驗研究的發展。
上海第九批第二輪援疆專家王海明帶領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骨科醫生開展南疆第一例肩關節鏡手術。唐軍 攝
「以院包科」的支援模式既保證了將最新的診治技術和理念輸送到幫扶科室,也保證了對口支援的連貫性和一致性。援疆專家陳治宇來自於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他說:「地區第二人民醫院是綜合性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以腫瘤放療科和腫瘤內科交替支援的形式,保證了醫療援疆支援的連貫性,從放療和化療兩方面提高地區第二人民醫院的腫瘤診治水平。」
2018年9月19日,山東省衛健委、自治區衛生計生委、山東援疆指揮部三方共同在喀什簽署山東省屬醫療機構對口幫扶喀什地區肺科醫院重點科室「以院包科」協議。山東省立醫院、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省胸科醫院、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結合肺科醫院發展需求,分別與對口幫扶的肺部疾病微創診療科、重症監護病房、結核科、呼吸科簽署了《山東省屬醫療機構對口幫扶喀什地區肺科醫院重點科室建設協議》。
四所醫院領導表示,這既是一件重要的政治任務,更是一份光榮的使命,下一步將以「以院包科」的形式組團式幫扶喀什地區肺科醫院,從人才、技術、設備等各方面繼續加大對醫院的幫扶和支援力度,全面提高喀什地區肺科醫院的學科建設水平和綜合實力。
傾囊相授 促進人才進步
廣東援疆堅持「援助一批人才,帶出一批人才」理念,注重發揮「前後聯動,示範引領」的傳幫帶作用,激發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自身發展活力,培育自身發展動力,推動創建了暨南大學附屬喀什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喀什醫院,借力大學系統雄厚的科研教學資源和豐富的臨床科研經驗,通過「大學+科技+醫院」三位一體組團式援建模式,培養和帶動本地科研人才隊伍建設,濃厚本地科研學術氛圍,著力培養醫院人才隊伍綜合實力,注重培育幹部人才孵化能力,實現醫教研管同步發展,實現醫院提質升級、轉型發展和輻射基層的目的。
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舉辦「導師帶徒」拜師儀式。
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曲永彬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他精湛的醫術和把患者當親人的醫者仁心感動了科室的年輕醫生,大家紛紛拜他為師,他說:「我一定要做好『傳幫帶』,將技術留下,為喀什培養優秀的皮膚科醫生。」
山東省第九批援疆醫療人才王文博來到疏勒縣人民醫院以後,擔任了疏勒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他發現醫院平時工作繁忙,專業培訓缺乏,於是通過院內查房、遠程會診等形式對醫護人員進行實地培訓,還利用閒暇時間給科室護士進行專業培訓。
疏勒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阿提開姆·賽麥提說:「王文博主任來到急救中心以後,規範了科室的培訓計劃,並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學習培訓,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對患者的救治能力。」
根據中組部援疆幹部人才選派計劃和地區人才統籌項目、深喀、深塔醫療衛生人才交流培訓項目要求,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深圳共選派40多批次共300餘名深圳衛生黨政幹部和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進疆,「傳幫帶」當地醫療衛生骨幹3000餘人,培訓受援地衛生專業技術人才3萬餘人次,引進新技術新項目200多項,下鄉指導基層衛生和公共衛生工作3000餘次,為受援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在深圳的無私援助下,塔什庫爾干縣人民醫院無論是基礎設施的「硬實力」還是醫療技術的「軟實力」都有很大提升,3月29日,塔什庫爾干縣人民醫院正式成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結束了該院作為南疆地區唯一一個沒有通過二級甲等醫院的歷史,成為新疆海拔最高的「二甲」醫院。
真情援疆 造福各族群眾
山東一直將結核病防治作為援疆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在喀什開展結核病防治試點項目,以結核病防治為重點,加大南疆地區公共衛生推進力度,並使之成為最接地氣的援疆工程,成為服務於南疆基層群眾、改善民生、溫暖民心的民生工程。
在英吉沙縣蘇蓋提鄉等地的衛生院裡,自從山東在當地開展衛生援疆工作以來,每天早晨,結核病患者都能免費領到一份「營養早餐」,同時在醫生的指導下按時服藥。一杯奶、一個饃、一個蛋,看似簡單的一份早餐,對當地患有結核病的村民來說,卻具有特殊的意義和作用。「營養早餐+集中服藥」的管理模式,既可以補充營養,增強患者體質,又能讓患者按時服藥,有效地控制傳染源。
自上海對口援建以來,地區第二人民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已逐漸可以和上海的大醫院媲美。上海市不僅派出了最好的醫生,而且投入了大量資金幫助地區第二人民醫院更新設備。借鑑上海的成功經驗,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全面啟動無障礙就醫等便民服務功能,進一步改善服務環境和服務流程,縮短患者的等候時間。
在上海的援建下,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傾力打造南疆首家掌上醫院,患者足不出戶,不用排隊,動動手指就可以通過手機輕鬆享受「三甲」綜合醫院的專家預約、挂號繳費、報告查詢等便捷服務功能。南疆首家「掌上醫院」的上線,改變了患者的就醫模式,提升了就醫體驗。
近日,來自英吉沙縣色提力鄉的患者圖蓀古麗·伊米提及家屬將寫有「精湛醫術保健康,高尚醫德為患者」的錦旗送到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口腔科,表達對廣東援疆專家蘇凱的感激之情。圖蓀古麗2年前出現左下後牙區疼痛流膿不適的症狀,反覆發作。2年的時間裡,她在家人的陪同下跑遍當地大小醫院,試過各種治療方法,皆無好轉。她得知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有來自廣東的援疆專家,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口腔科就診。
援疆專家蘇凱帶領口腔科團隊為她成功實施了下頜骨囊腫摘除手術,術後她很快恢復了健康,擺脫了長期病痛的折磨。心懷感激之情的圖蓀古麗在複診時含著熱淚說:「感謝黨的好政策,不僅讓我們看得起病,而且還有這麼多優秀的援疆專家不遠萬里來『幫助我們』,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內地優質的醫療服務。」
深圳第九批援疆醫生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義診。
深圳市始終把幫扶塔什庫爾干縣作為「家裡事」「分內事」,不遺餘力,鼎力幫扶。通過江蘇—深圳醫療聯盟協作,深圳援疆指揮部、江蘇援克指揮部聯合啟動了塔什庫爾干縣先心病免費篩查工作,將符合手術指征的3名塔吉克族患者納入江蘇援克州「潤心計劃」,實施了免費醫療救助;皇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援助700萬元,建設塔什庫爾干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卓越集團聯合深圳市兒童醫院,每年實施「殘疾兒童康復」工程;援塔支醫隊狠抓學科建設,援疆專家潛心研究啟動心血管、高原病等重點科目,填補了結石微創手術等10餘項技術空白,醫院手術次數增加15%,轉院率下降54%,疑難病例診斷率由25%提高到73%,農牧民群眾親切地把塔什庫爾干縣人民醫院稱為「深圳醫院」。
如今,在四省市援疆醫療團隊的幫扶下,喀什各族群眾不必跨市、跨省看病了,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疑難病不出地區」的目標。而越來越多的援疆專家也把喀什作為第二故鄉,用自己的妙手仁心,造福著各族百姓。(中國喀什網記者 古麗革乃·艾爾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