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10大老規矩,年關10大忌,舉頭三尺有神明

2020-01-23     藝行

過年,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傳統上要講究各種老規矩,還要注意很多禁忌。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並不能簡單地視為「陳規陋習」,其實,這些老規矩和禁忌,體現了中華民族「凡事講禮數」的人文關懷,以及趨吉避凶的生活願望。


十大老規矩


01.祭祖規矩


祭祖一般在臘月二十九,俗稱「上墳請祖上大供」,在過去規矩特別多,現在都簡化了。


祭祖上菜有規矩。上菜要上九道,三葷六素。三葷是魚、肉、雞,六種素菜很講究,都有具體的含義。


02.除夕規矩


大年三十,洗年殘,就是大人小孩都要洗澡,以嶄新的姿態,抖擻精神來迎接新年。


除夕守夜的燈火要徹夜長明,寓意用光明來驅除邪祟,一年平安。


03.磕頭規矩


晚輩給長輩磕頭,雙膝是先後彎曲跪下,不能同時雙膝著地,因為對去世的人才是那樣磕的。


04.拜年規矩


拜年所行的「拱手作揖」禮,手勢不要弄錯。


中國文化以左為尊、以左為陽,所以作揖時需以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對右拳或包或蓋,這樣的作揖手勢是「吉拜」;反之則為凶拜,可用於弔喪。


05.商家規矩


正月初六,店鋪開張,在過去,老闆和店員們會在這一天猛搖算盤,用秤桿敲打秤盤,讓店內響聲一片,取「響響噹噹,大吉大利」之意。


有的人家還會在放鞭炮開市前,找一個「全可人」(丈夫、孩子、公婆都有的婦人)來到各屋轉一下,嘴裡說著吉祥話。


06.說話規矩


過年要說吉祥話,走親訪友,街坊串門,路上相識不相識的,說話以「過年好」為開場白。


吃魚不能說「翻過來」,要說「正(掙)過來」;餃子煮破了,要說煮「掙」了;添飯時不要說「還要飯嗎?」,要說「升升吧」;不小心打破了杯盤,要趕緊說一句「歲歲(碎碎)平安」。


07.吃飯規矩


吃飯時,要等長輩落座後再落座,等長輩動筷子後再吃菜。


吃飯不要吧唧嘴,喝湯不要出聲;不要用筷子敲碗盤,筷子不許豎著插在米飯中,因為只有死刑犯的「斷頭飯」才那樣插筷子。


吃飯時,手要扶碗,不許一隻手放在桌下。


吃菜不能「翻江倒海」,就是不要在盤子裡亂翻。


不要只是悶頭吃喝。猛吃而不顧別人,老話叫做「餓死鬼投胎的」。


打嗝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吃飯打嗝非常不雅,特別是打個不停會讓人很尷尬,有一個很管用的阻止打嗝的方法:用手指按壓人中,十多分鐘就能緩解。


08.喝酒規矩


酒桌上,晚輩一定要主動給長輩端茶倒水。


敬酒時,跟長輩碰杯,要把酒杯放低,一定要比長輩低(表示尊敬),同輩之間隨意。


倒酒要倒滿,倒茶不倒滿,所謂「茶倒八分滿,酒要溜溜滿」。


09.待客規矩


客人來,要出門迎接。


中國人以左為尊,落座時,將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左側,以示尊敬。


客人告辭,一般要婉言相留;客人要走,應該等客人起身後,再起身相送,不可客人一說走,主人就站起來。


10.戒殺規矩


古人有「六畜日」的說法,「正月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狗日,三日為豬日,四日為羊日,五日為牛日,六日為馬日」。


相應地,「正月一日不殺雞,二日不殺狗,三日不殺豬,四日不殺羊,五日不殺牛,六日不殺馬」。


年關十大忌


01.本命年犯太歲


古人認為,本命年犯太歲,犯太歲的人流年不利,諸事不順。


在本命年的人要系紅腰帶、穿紅內衣來避邪,尤其在過年這幾天最好是一身紅。


02.正月不剃頭


傳說,清軍入關之後,強迫漢人剃髮,漢人相約在正月不剃頭,來「思舊」,懷念原來的明朝,後來「思舊」訛傳成「死舅」,就有了「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的禁忌。


03.忌單數


中國人相信「好事成雙」,認為雙數吉利,上菜不能是單數,送禮物最好也是雙數。


04.忌吃魚頭魚尾


過年期間魚是必備菜,這叫「年年有餘」。


吃魚時,應該將頭尾留下不吃,寓意來年不僅有吃穿,還有剩餘。


05.忌泡飯


過年吃飯,忌用開水泡飯,也忌用湯泡飯,否則新年裡的好運「泡湯」。


06.忌說晦氣話


過年關乎一年的運氣,所以忌諱說不吉利的話。


07.忌洗浴


忌洗澡、洗頭、洗衣物,以免把一年的福運財運洗掉。


08.忌討債


傳統認為,過年期間不管是被人索債還是向人要債,這一整年都會很倒霉,因此忌諱向人討債,等過完年再說。


09.新物禁忌


過年購物,不適宜購買三角形、菱形或者不方不圓、奇怪形狀的器具,這和中華民族喜歡方方正正,圓圓滿滿的文化心理有關。


10.忌冒犯神靈


舉頭三尺有神明,對於千百年來的民間信仰,不管是否相信,保持一點敬畏沒錯!

※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轉載須註明

※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IVn3G8B3uTiws8KMtf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