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號稱「搞定貓就搞定了網際網路」的時代,很多人都把自己和小貓咪的日常曬到網上。這句話的出現就已經說明了現在養貓是多麼普遍,網上貓咪的活潑可愛的形象進一步讓更多的人加入養貓大軍。
與此同時就是一個爭論:「養貓不能只是為了可愛」和「不為了可愛那養貓幹什麼」
從這個問題的出現進一步又有了另一個問題的出現:什麼才算是對貓好?
在網上曬出的貓中,進口糧、貓罐頭、凍干、營養膏、益生菌已經成了標配,還有自己用生骨肉做貓飯的,給貓咪買小衣服,甚至專門為貓咪準備一個房間,完全裝修成小公主或者小王子的畫風。
這樣的視頻下的評論不偏不倚分成兩派:
- 貓咪真可愛!貓主人真用心!
- 你對你父母有對貓那麼好嗎?
另一種情況則是給貓咪吃國產糧,沒有那麼多的罐頭,也沒有那麼漂亮的衣服。主人發問「月薪3000不配養貓嗎?每個月用在貓咪身上三四百是虐待貓嗎?」
這樣的視頻下的評論也是不偏不倚分成兩派:
- 貓咪很可愛呀!只要用心對待貓咪不分錢花得多少。
- 都知道國產糧是毒貓糧,求求你放過你家貓吧!
瞧!如果花在貓身上的錢太多,就會被人詰問「你在你父母身上花那麼多錢了嗎」,直接一個孝字壓上來。如果你給你的貓的待遇並沒有達到他們心裡的那個標準,他們又會說「你這是虐待,放過它們吧」直接「不配」兩個字壓到頭上。
可是究竟給貓咪什麼樣的待遇才算是合適呢?在觀眾眼裡,似乎永遠沒有合適二字。如果一開始他們認為不好,以後再怎樣做都覺得你做的還是不好。如果一開始他們認為做得太過了,那之後再怎樣改他們還是認為太過了。
然而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現象隱藏在這兩種現象之下。而這種現象直接回到第一個爭論:養貓是不是為了可愛。
「如果養貓不是為了可愛,那我養它幹什麼」這話一聽仿佛讓人無可辯駁,因為大多數人養貓都是第一眼被它可愛的外表吸引的,然後在養它的過程中,漸漸有了愛和責任感。至於不會遺棄剛帶回來就生病了的貓,尤其是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金錢為它醫治的這種情況,完全出於主人的責任感和惻隱之心。
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在決定養貓的時候,責任感就應該已經建立了。否則當貓不可愛了,主人是要直接將它扔掉嗎?
有一部分人就是抱著玩的心態養貓的,經濟富裕的時候,正好看到一隻貓,長得可愛又不貴,那就買回去玩幾天,或者送女孩子當禮物吧。
然後把貓帶回家後,這部分人打心底里認為「我把它買回了家,我就是它的主人。它應該對我感恩戴德,因為我給了它一個住的地方和食物,讓它不用受凍挨餓。」
所以在這種心理下,他們認為:如果貓不聽話了就該教訓,如果貓不粘我了那就扔了換一隻。
這樣的情況下貓的待遇與能力無關,全憑主人喜惡。
有的人可能要回懟:貓沒有碰到你可能它過得更好。
那麼這部分人肯定會回敬:你怎麼確定它不會落到虐貓的手裡呢?
相比於「給貓吃進口糧」和「給貓吃國產糧」之爭,這種把自己當作貓咪的救贖的這種人,是不是更加可怕?
為什麼會出現把貓當祖宗養和當玩具養這兩個極端呢?我想這需要大家一起來考慮。在我看來,貓是寵物,是陪伴,主人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對待它們,讓它們感受到愛和信任舒適就好了。至於別人說什麼,你為什麼要聽別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