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縣,明清時為單字縣且是府治所在,現以州為名

2019-11-29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山東省,位於我國大陸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不僅有「五嶽獨尊」的泰山,也是黃河入海之地,自古為華夏先民繁衍生息之地,也是我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均十分發達的地區。山東,最初為地理名詞,指的是崤山、太行山以東地區,金時始有山東東、西路,明初山東正式建省,青州為省會,現省會為濟南市。

山東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為齊、魯兩國之地,因此有「齊魯大地」之稱,簡稱「魯」,秦滅六國後廣設郡縣,山東地區就為郡、縣密集之地,而在此後兩千多年歷史中孕育了眾多的名城、古縣,現在山東也是我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之一。明朝時期,山東正式建省,洪武九年改為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共轄有六個府,其中府治為單字縣的僅有一個,為萊州府掖縣。


掖縣為山東省舊縣名,現為山東省縣級市萊州市,其位於膠東半島西北部、渤海灣畔,歷史上曾長期為膠東半島政治、文化中心,西漢初置縣,隋朝設萊州,明清時為萊州府府治所在。萊州歷史悠久,自古有「齊魯之甲勝,天下之名疆」的美譽,現在縣域經濟也十分發達,更是我國著名的「長壽之鄉」。

萊州,夏商時期曾為過國、萊國國都所在,春秋戰國屬齊,為齊國之夜邑,戰國時更曾為名將田單的封地。秦朝時廣設郡縣,今萊州為齊郡東境,西漢初設掖縣,並於掖縣置東萊郡,此為萊州建制之始,而此時東萊郡轄膠東半島大部,掖縣為膠東地區政治中心。東漢時,東萊郡遷治黃縣,掖縣仍為其所轄。

西晉時,東萊郡遷治所於掖縣,北魏時析青州設光州,光州轄東萊、長廣、東牟三郡,光州、東萊郡均治掖縣。隋朝時改光州為萊州,後又改為東萊郡,均治掖縣,此時萊州(東萊郡)轄有整個膠東半島,直到唐初析置登州。唐、五代、北宋、金及元朝時期,掖縣一直為萊州治所。明初,萊州升為萊州府,萊州府曾短暫轄有整個膠東半島,登州、膠州等為其所轄。

洪武六年(公元1673年),登州升為直隸州,洪武九年升為登州府,此後登州府、萊州府並置,直至清末,明清時期掖縣為萊州府府治,是明朝山東六府、清朝山東十府府治中唯一的單字縣。民國初廢府存縣,掖縣屬膠東道、萊膠道,後曾直屬山東。戰爭時期曾設掖縣、掖南縣兩個民主政府,其中掖縣曾為膠東行政區西海專區駐地,後西海專區遷駐平度。

新中國成立時,山東省仍有渤海、膠東、魯中南三大行政區,掖縣為膠東行政區西海專區專署駐地,1950年山東省調整行政區劃,三大行政區撤銷,掖縣改屬萊陽專區,1956年掖南縣併入掖縣,此後掖縣先後為煙台專區、煙台地區、煙台市所轄。1988年,掖縣改為山東省轄縣級市,稱萊州市,仍由煙台市代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Ccqvm4BMH2_cNUgVPF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