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運 逐綠前行①|張家界82艘旅遊船換「心臟」,新能源成未來水運主流

2023-12-18     紅網

原標題:低碳水運 逐綠前行|張家界82艘旅遊船換「心臟」,新能源成未來水運主流

編者按:為加快推進水運綠色低碳轉型,切實做好水運行業轉型發展,湖南水運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大力推動新能源、清潔能源在水運領域的應用,把綠色低碳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即日起,紅網時刻推出《低碳水運逐綠前行》系列報道,聚焦湖南在「守護好一江碧水」中的典型經驗,展現湖南水運高質量發展的逐綠之路。

張家界景區內的新能源船隻。(圖片均由湖南水運提供)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張興莎 通訊員 肖澤宏 報道

「阿妹阿妹,快呀快呀看過來,呦喂!」

嘹亮的山歌、靜謐的峽谷、清澈的碧水,數十名遊客泛「綠」舟而上,肆意欣賞著張家界寶峰湖的生態美。

「這就是我們的新能源船舶,具有節能、低污染、低噪音、清潔等特點。」張家界市水運事務中心船舶船員部負責人黃民勇告訴記者。循著湖面望去,眼前便是這樣一幅生動和諧的畫面,深呼吸,便能感受到屬於大自然的清新氣息。

從外觀上看,這些新能源船舶與傳統能源船舶並無差別,但「內里」卻大有不同。走進船舶內部,有一塊四方的船板,掀開後便是整座船舶的「心臟」——蓄電電瓶。

張家界黃龍洞景區內的新能源遊船。

「目前張家界共有5家水上旅遊景區,其中4家已完成能源更新,採用新能源船舶。」黃民勇介紹,傳統能源船舶一般以柴油作為動力,行駛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會對水面及周邊環境造成污染,並給遊客帶來不適。

作為一座生態城市,如何減少廢氣產生,保護水域生態環境,滿足遊客日益提升的出行需求,成為各水上旅遊公司思考的問題。

「寶峰湖目前擁有17艘新能源(純電動)客船,船舶充一次電,可在一天內走十幾個來回。」張家界寶峰湖旅遊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講解員劉倩說。2002年,張家界寶峰湖旅遊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將客船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船舶,年均客運量達80萬人次,節約運行費用約28.8萬元。

在張家界黃龍洞景區,記者看到22座煥然一新的充電樁有序排布,與22艘新能源船舶一一對應。「景區最開始投入運用的是木筏,後來為了提升遊客體驗,同時保護洞內的生態環境,就全部換成了新能源電動船。」黃龍洞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園務管理部經理毛龍泉介紹。

由於洞內空氣不流通,黃龍洞景區秉承生態環保的原則,在2019年對所有船舶進行升級改造,採用最新的磷酸鐵鋰電池進行蓄電。

改造完成後,景區空氣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地表水達到國家一類標準,區域噪聲達國家二級標準。「相比之前,景區客船年運行費用降低19.64萬元,年節能47.12噸標準煤,廢氣排放為零。」毛龍泉表示。

除寶峰湖、黃龍洞外,張家界大峽谷、大庸古城等水上景區也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推進綠色航運發展。大庸古城在2016年運營之初便放棄傳統燃油動力船舶,購置8艘新能源動力船舶;張家界大峽谷從2019年開始使用鋰電池蓄能新能源動力船舶,節約成本約44萬元。

截至目前,張家界水上景區共有82艘船舶更換電動新能源,實現「零排放、零油耗、噪音小」的目標。

目前,湖南共有233艘電力客船投入運營,主要在郴州、張家界和湘西等地水上旅遊景區使用。透過水上景區新能源船舶運行現狀,不難看出,一場新能源革命正在進行,這也正是湖南水運逐綠前行的必然之路。

湖南首艘208TEU新能源純電動集散兩用效果圖。

2023年7月2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湖南省促進水運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促進水路運力結構調整,明確鼓勵船舶應用新能源,對新建或改建液化天然氣、液化天然氣柴油雙動力、電動、氫能等新能源客貨船舶給予獎補,為新能源船舶市場的蓬勃發展注入新活力。

為推動內河船舶綠色低碳轉型,打造內河水域綠色運輸廊道,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湖南樣板」,湖南始終走在先行先試的路上。

在湘潭縣新昱船廠的車間,湖南首艘208TEU新能源純電動集散兩用船正在快速建造中。今年6月份,「電動湘江」新能源純電動集散兩用船工程示範項目在湘潭啟動開工。該船建成後,在裝卸貨物時可利用碼頭吊車和車輛進行充換電作業,全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00噸,相當於330台家用車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而此前,湖南也從未停止在新能源船舶製造方面的探索步伐——全國首艘LNG(液化天然氣)燃料動力客船「金龍舫」在東江湖下水;湖南第一、第二艘萬噸級新型雙燃料(液化天然氣/柴油)貨櫃船「湘水運26」輪、「湘水運27」輪相繼投運。

湖南萬噸級新型雙燃料(液化天然氣/柴油)貨櫃船「湘水運27」輪。

在內河船舶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發展的導向下,湖南新能源船舶發展可謂前景廣闊、勢不可擋,首先就體現在新能源船舶製造業的蓬勃發展。

近年來,占據全省80%以上船舶製造業總產值的湖南船舶製造產業「頂樑柱」——益陽沅江,緊跟綠色水運發展理念,聚焦綠色環保新能源船舶開發與建造,交出了一份「綠色答卷」。

太陽能遊船、純電動遊艇、LNG加註躉船、超級電容渡船......一個又一個新能源船舶產品從這裡誕生,駛向全省、全國乃至世界的江河湖海。

據湖南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產業發展局局長陳梓諾介紹,預計今年底,沅江市新能源船舶總產值達到38.6億元,同比增長35.2%。

此外,根據湖南省「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一江一湖四水」標準船型減排綠色升級也勢在必行。

今年2月份,湖南以貨櫃船舶江海直達船型研究為重點,積極開展湖南省綠色高能效內河及江海直達標準船型課題研究,加強對「一江一湖四水」標準船型,特別是「四水」船型以及清潔環保船型、低頻噪音船型的研究,加快推進船舶更新換代。10月份,該項目通過驗收,為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實施,積極推動內河船舶綠色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現階段,湖南正在組織開展綠色低碳交通強國建設專項試點項目申報工作,以新能源純電動集散兩用船建造為抓手,開展「電動湖南」電動貨船示範項目,打造城陵磯港-長沙港電動貨櫃船示範樣板,同時發展水陸聯運換電重卡場景,為新能源船舶提供能源服務,促進新能源船舶和陸運生態良性發展。

新能源船隻將是未來水運最光鮮的主角。

到2025年,船舶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8%,新增客運船舶100%採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深入推進「公轉水,大力發展江海直達和江海聯運……在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的背景下,隨著湖南新能源船舶發展不斷深入,湖南省「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中提出的這一目標正在逐步成為現實,新能源船隻將是未來水運最光鮮的主角。

來源:紅網

作者:張興莎 肖澤宏

編輯:蘇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9f2df9262fd172c8a37ba87ca947d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