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的到來,也就意味著春節臨近,年味是越來越濃啦!在冬日裡喝著暖心臘八粥的同時,不妨也來品讀一些有關臘八的一些經典詩詞。在古代,以臘八為題材的詩詞可是著實不少……
《臘日》
魏晉·陶淵明
風雪送餘運,無妨時已和。
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 集王羲之、李邕單字
《臘節》
南北朝·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 晉 · 王羲之《普覺國師碑》
《臘日》
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
唐·孟浩然
石壁開金像,香山倚鐵圍。
下生彌勒見,迴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樓台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餘照發光輝。
· 宋 · 蔡襄《自書詩》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陸遊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 宋 · 黃庭堅《山預帖》
《行香子·臘八日與洪仲簡溪行其夜雪作》
宋·汪莘
野店殘冬。綠酒春濃。
念如今、此意誰同。
溪光不盡,山翠無窮。
有幾枝梅,幾竿竹,幾株松。
籃舉乘興,薄暮疏鍾。
望孤村、斜日匆匆。
夜窗雪陣,曉枕雲峰。
便擁漁蓑,頂漁笠,作漁翁。
· 明 · 文徵明《午門朝見詩》
《南歌子》(黃州臘八日飲懷民小閣)
宋·蘇軾
衛霍元勛後,韋平外族賢。
吹笙只合在緱山。
閒駕彩鸞歸去、趁新年。
烘暖燒香閣,輕寒浴佛天。
他時一醉畫堂前。
莫忘故人憔悴、老江邊。
· 明 · 文徵明《臘日賜宴詩》
《驀山溪》(臘日游堯山)
宋·黃裳
春前信息,到處歡聲滿。
旌旆出西郊,擁笙歌、嬋娟兩畔。
東巡事往,空有雪中山,
仙馭悄,古風間,謾動吟人嘆。
天邊身世,況值重華旦。
擊壞訪遺民,想如雲、望中不斷。
功名休論,齊楚共唐虞,
開口笑,插花歸,更候清秋晚。
· 明 · 黃道周 · 答諸友詩卷
《唐辰臘八日大雪二首》
宋·張耒
一
平生臘八日,借缽受齋糜。
客路歲將晚,旅庖晨不炊。
持杯從破律,遣興自吟詩。
何日依禪宿,鍾魚自有時。
二
東州逢臘雪,卻憶竟陵梅。
客路人方遠,天涯雁欲回。
遙憐檐外白,還點砌邊苔。
久是無人過,誰知照酒杯。
《臘日》
明·李先芳
臘日煙光薄,郊園朔氣空。
歲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積雪連長陌,枯桑起大風。
村村聞賽鼓,又了一年中。
《臘八日發桐城》
明·陶安
邑人生悵怏,送別郭東門。
凍木知春早,晴風卷霧昏。
石橋分古道,野燒露新痕。
行處山農說,留聲到子孫。
《臘八日懷聖仆》
明·葛一龍
懷君八日語,五見十年中。
險阻貧兼病,西南北又東。
兩鄉侈各健,一粥喜遙同。
木末臨清曉,應披看雪紅。
《臘八粥》
清·道光帝
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
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
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
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臘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顧夢遊
清水塘邊血作磷,正陽門外馬生塵。
只應水月無新恨,且喜雲山來故人。
晴臘無如今日好,閒遊同是再生身。
自傷白髮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
《臘八日夜直》
清·曾國藩
翻從官宿得閒時,仙掖深深晝掩帷。
靜向古人書易入,寒偏今日酒堪持。
濃饘說獻宮中佛,晴雪看分禁里墀。
日暮武英門外望,並闌冰合柳枯垂。
關於臘八節,你只知道臘八粥嗎?
臘八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
在上古時期,
人們在臘八這天祭祀祖先和神靈,
祈求豐收和吉祥,稱為臘祭。
《禮記·郊特牲》記載:
臘祭是「歲十二月,
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
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到南北朝時期,
臘八節成為固定的節日。
佛教傳入中國後,
將佛祖成道日和臘日融合。
因此,臘八節也是佛教的重要節日。
臘八節的重要習俗是喝臘八粥,
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宋朝吳自牧《夢梁錄》記載:
在臘月八日,
寺廟裡都設五味粥,名臘八粥。
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大臣。
元朝人孫國敕的《燕都遊覽志》中記載:
臘月八日,
賜百官司用米果等雜煮成的粥。
這一習俗一直沿襲。
《永樂大典》中記載了佛家
在臘八這天煮臘八粥食用。
到了清代,
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
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
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
品嘗食用以度節日。
祭祀祖先
臘者,接也,謂新舊交替。
在上古時期,
人們在臘月祭祀祖先和神靈,
祈求豐收和吉祥。
《史記·補三皇本紀》說:
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
故為蜡祭,以報天地。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
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
喝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開始於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
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
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
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
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準備年貨
俗語有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到了臘八,也就預示著過年也快到了。
所以,在臘八後,很多家庭就開始
殺年豬、打豆腐、製作風魚臘肉,
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今天是臘八節,
不論你在哪裡,記得喝碗臘八粥。
給身體和心靈都送去溫暖吧!
今天是農曆臘月初八,
也是我們中國的「臘八節」。
臘八節主要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
以求來年豐收和全家吉祥。
在這樣一個祥和的日子,
一起「喝臘八粥,賞帖讀詩」,
看看歷代書法家筆下的「臘八節」,
都是什麼樣子的?
書家筆下的「八」
· 晉 · 王獻之《昨日諸願帖》
· 晉 · 謝安《中郎帖》
· 唐 · 李邕《李思訓碑》
· 唐 · 陸柬之《文賦》
· 宋 · 蘇軾《中山松醪賦》
· 宋 · 黃庭堅《花氣詩帖》
· 元 · 趙孟頫《杜甫秋興詩》
· 清 · 八大山人《書李白詩》
書家筆下的「節」
· 晉 · 王羲之《普覺國師碑》
· 唐 · 陸柬之《文賦》
· 宋 · 米芾《三吳帖》
· 宋 · 蘇軾《答謝民師帖》
· 明 · 董其昌《晝錦堂記》
· 明 · 陳道復《花卉六段錦》
書法家筆下的「臘八節」,
各不相同又各有千秋。
挑選你最喜歡的三個字,
帶著古人的情懷,
共享這祥和的節日吧!
書法字典網有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