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二陽,連花清瘟仍是主力的深度解析

2023-06-05     藥師華子

原標題:應對二陽,連花清瘟仍是主力的深度解析

近日,「二陽」相關話題屢屢衝上熱搜。

據央視報道,專家研判認為,由於人群接種疫苗和新冠病毒感染後的免疫力存在隨時間衰減的客觀規律,全國疫情在近期又開始出現緩慢上升的情況。專家指出,這種變化趨勢符合預期,也與全球奧密克戎病毒株波動流行的規律相似。

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示,新冠病毒XBB系列變異株的占比從2月中旬的0.2%增長到了4月下旬的74.4%。其中XBB.1.16變異株的發現引起了大家的重視,其S蛋白上的新增突變位點,使其比父代XBB.1更易傳播,且免疫逃逸能力與XBB.1.5相當。鑒於XBB.1.16相對於其他變異株的增長優勢,世界衛生組織於3月22日指定其為監測變異株。

儘管目前暫無感染XBB.1.16而導致重症入院或死亡增多的報道,也未見與其他奧密克戎亞分支相比導致疾病嚴重程度更高的報告,但在兒童、老年人和有基礎性疾病等脆弱人群中,不排除因個體差異引起較重的臨床表現。同時,XBB.1.16可引起兒童眼睛發癢、發紅(結膜炎)的新症狀。

專家表示,此番感染,大部分患者都是「一陽」,「二陽」占比約為一成多一點。因此,「未陽」人群尤其是高齡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等脆弱人群要注意防護。同時,廣大民眾也無需恐懼,中醫藥治療流感、新冠等突發、新發病毒類傳染性疾病,具有特殊優勢。

連花清瘟組方傳承精華融匯創新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發揮積極作用

病毒雖然不斷變異,對疫苗的逃逸能力以及感染率不斷增加,但從中醫角度來講仍然屬於「疫病」的範疇,疾病的發生髮展規律並沒有發生變化,而中醫藥治療特點就在於能把握其發展規律。

明代醫家吳又可在《溫疫論》中提到,「疫病」的致病因素「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相對於普通感冒,其具有「起病急、傳變快,毒力強,普遍易感」等特點。吳又可提出:「數日之法,一日行之,因其毒甚,傳變亦速,用藥不得不緊」。面對疫病的千變萬化,「給邪以出路」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最根本治療準則;在治法上,要表里雙解,即祛邪外出,防止病情發展為重症或危重症。

連花清瘟是我國中醫藥治療疫病的代表性藥物,組方融匯了三朝古方,創新提出積極干預、整體調節的思路,祛邪與扶正兼顧。其以《傷寒論》麻杏石甘湯宣肺泄熱、《溫病條辨》銀翹散疏散外邪,配伍明代吳又可《溫疫論》大黃通腑泄熱,讓毒熱之邪從大便排出,並創新加入調節免疫的紅景天清肺化瘀、扶補正氣。連花清瘟的組方可以說是中醫藥兩千年抗疫經驗的充分體現。

作為國家中醫藥重大成果「三方三藥」之一,連花清瘟被國家衛健委列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九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冠肺炎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推薦用藥,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三年來臨床應用累計超過10億人次。

首先,連花清瘟組方中的銀翹散可辛涼透表,清熱解毒,對呼吸道疾病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咽乾咽痛等症狀有效;其次,連花清瘟組方中的麻杏石甘湯可宣肺泄熱,針對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發熱、咳嗽、口渴等症狀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再次,連花清瘟還有一個特點,即應用大黃通腑泄熱、祛邪外出。明代吳又可在《溫疫論》裡面提到「邪自竅而入,未有不從竅而出」。大黃是祛邪外出最有代表的藥物,可以讓體內毒邪從大便排出,同時,大黃也可阻止病程發展,避免病情轉重。

最後,連花清瘟組方創新性加入清肺化瘀、扶補正氣的紅景天——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紅景天具有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調節免疫的功效,對提高人體的抗病康復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黃帝內經》載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是說如果人體自身免疫力足夠強大,就不會被外邪感染,是中醫藥預防「疫病」的臨床體現。

四問連花清瘟:關於藥效、兒童用藥、預防、安全性的答案都在這裡

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連花清瘟在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形成了從網絡藥理學-體外實驗-動物實驗-物質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完整的證據體系,發表論文120餘篇,其中SCI論文60餘篇,是研究證據最全、臨床應用最廣的藥物。

連花清瘟針對新冠病毒感染有什麼效果?

基礎研究證實,連花清瘟對新冠病毒(SARS-CoV-2)野生株、阿爾法、貝塔、德爾塔、奧密克戎等變異株均有活性抑制作用,還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細胞空斑形成,顯著抑制SARS-CoV-2誘導炎症因子TNF-a,IL-6,MCP-1和IP-10的mRNA 過度表達。藥理活性成分研究發現,連花清瘟中含有的大黃酸、連翹酯苷A、連翹酯苷I、新綠原酸及其異構體,可通過阻斷新冠病毒S蛋白與ACE2結合,並且結合在新冠病毒S蛋白-ACE2復合體表面抑制SARS-CoV-2,協同發揮防治COVID-19的作用。

臨床研究顯示,連花清瘟在14天的隔離觀察期間明顯提高無症狀感染者核酸轉陰率81.21%,核酸轉陰時間較對照組縮短7天近50%,降低臨床症狀出現比例47.5%,且無記錄嚴重不良事件。可改善輕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發熱、乏力、咳嗽等症狀,縮短症狀持續時間3天,改善肺部炎症,提高臨床治癒率19%,降低轉重症率50%,應用於新冠肺炎患者安全有效。

近日,一項在中國、泰國、越南、菲律賓四個國家17家醫院聯合開展的連花清瘟治療新冠病毒感染隨機、雙盲、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揭盲。該研究共納入860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連花清瘟治療組可以顯著改善新冠病毒感染臨床症狀,縮短輕中度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康復時間,未發現與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這也是目前中醫藥治療新冠病毒感染開展的最高等級的臨床研究。

連花清瘟治療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效果如何?

在新冠疫情流行早期,兒童的感染率較低。隨著德爾塔、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相繼出現,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在增加,但對於12歲以下的新冠患兒,治療手段仍比較匱乏。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性植物醫學期刊Phytomedicine上的研究為這一難題給出了治療參考。

該項研究對2022年4月1日~6月1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移動方艙醫院接受治療的2808名無症狀或輕症新冠病毒感染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證實,服用連花清瘟的患兒核酸轉陰時間要比對照組快1天,總住院天數也比對照組少1天。而且,服用連花清瘟組核酸轉陰率較高,尤其是在用藥的第3~6天,連花清瘟組患兒累積核酸轉陰率較對照組高63%,從試驗數據來看,服用連花清瘟第4天開始,核酸轉陰的比例明顯高於對照組,5天內核酸轉陰率51.4%,對照組是31.5%。

研究團隊還發現:服用連花清瘟的患兒使用退熱鎮痛藥的比例只有對照組的一半,而且無症狀患兒轉為有症狀的比例也較低。這說明,連花清瘟治療兒童新冠確有療效。

連花清瘟針對密接人群預防用藥有用嗎?

一項發表於Phytomedicine的研究納入了2022年3月~5月,在199個長春市隔離場所的22975名密接隔離者。其中實驗組17286例,隔離期間只服用連花清瘟(4粒/次,3次/d);對照組5689例,未做任何藥物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陽性率是5.10%,對照組陽性率是9.80%。這表明連花清瘟對降低密接者陽性率具有良好的效果。

連花清瘟藥物安全性如何?

連花清瘟組方是在漢代醫聖張仲景所創「麻杏石甘湯」、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所創「銀翹散」、明代溫病學派創始人吳又可重用大黃經驗的基礎加減化裁而成。相關經典方劑沿用千年至今仍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安全性良好。上市後,連花清瘟還開展了系統毒理學研究,其中急性毒性實驗中,連花清瘟給藥大鼠劑量相當於人臨床用量的453倍,未出現藥物相關毒性反應;長期毒性研究中,連花清瘟給藥犬、大鼠劑量分別相當於人臨床用量24倍和145倍,連續給藥4周,未出現不良反應。

此外,一項連花清瘟自上市至2021年2月的217項臨床研究不良反應的Meta分析顯示,在連花清瘟治療流感、呼吸道感染、肺炎、新冠肺炎等疾病的臨床研究中,連花清瘟組或連花清瘟聯合常規藥物組較常規藥物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P<0.001),且未見與連花清瘟有關的肝腎功能損傷不良反應。

既往研究資料充分證實,對於新冠病毒感染,不管是「一陽」還是「二陽」,連花清瘟都是一種安全、有效可以信賴的治療選擇,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可靠的臨床依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964d63ab76f60f04ca39657fd41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