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廣播電視台記者 馬軍領 通訊員 劉國清 滕敬豪
秋高氣爽,晴空萬里。10月10日,在駐馬店市正陽縣熊寨鎮王樓村轄區秸稈收儲站點,一股股花生的香味瀰漫在空中,一輛輛脫秧機迅速吃掉一堆堆花生秧後「吐出來」一棵棵白花花的花生果,不遠處,幾位排隊等候脫花生秧的農民群眾熱聊著今秋收成……
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駐王樓村第一書記劉闖穿著紅馬甲和駐村工作隊員小郭一起走向前,微笑著問道:「老鄉,今年的花生結得飽滿不?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據悉,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張曉軍、張勝利、王大春等幾位村民近幾年在王樓村陸續成立了秸稈收儲站點,這些收儲站點在農忙時節及時回收農田裡的秸稈,為村裡解決秸稈亂堆亂放等問題。除此之外,張曉軍他們幾個還購買專業機器、擴建加工場地、創辦合作社、聘請員工,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進行秸稈的綜合加工利用,給附近村民提供穩定就業崗位,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的互利雙贏。
秸稈打捆回收、秸稈禁燒管控、秸稈精深加工、秸稈能源發電、秸稈飼料供應養殖場、秸稈肥料專供種植基地、秸稈產品出口國內外、秸稈產品院地聯合……在正陽縣,秸稈產業已讓「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逐漸成為現實,不僅有效治理了秸稈焚燒、秸稈堆放等問題,還讓新能源應用、有機肥加工與推廣、秸稈飼養生產與供應、秸稈產品多樣性研發等新業態日益發展壯大,帶動了當地循環生態產業的發展,催生了圈養牛羊、秸稈加工、秸稈線上銷售、秸稈收儲運輸、農機作業、綠肥生產、清潔能源等產業,讓不斷健全和完善起來的秸稈產業成就了越來越多農民群眾的「致富夢」。
短短數年時間,正陽縣搶抓機遇,變廢為寶,有序開展技能培訓、招商引資、宣傳動員、項目申請等工作,培育和孵化新天地草業、國能發電等龍頭企業,鼓勵和支持廣大農民群眾成立秸稈收儲加工站點,拓展和延伸秸稈產業鏈,把當初名不見經傳的「燒火料」變成了助農增收的「香餑餑」,巧用「小秸稈」做好了鄉村振興的「大文章」。
為做大、做強秸稈產業,正陽縣還出台相關政策鼓勵措施,成立秸稈行業協會,給與多種支持,扶持秸稈產業鏈條的支柱產業、創業達人,增強其綜合利用秸稈的積極性、熱情,進一步拓寬農民的創業、就業增收渠道,讓秸稈真正成為農村地區創造財富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