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故事告訴你:做人,贏在放大格局,輸在斤斤計較(深度好文)

2019-10-21     賺錢做生意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而做人,贏在放大自己的格局,輸在太過糾結地計較。每個人都擁有無限的潛力,可這潛力總是被束縛在條條框框里,放大格局,你才能將其發揮出來,獲得更好的發展;而做人太過計較的人,則會被一些碎小的事物糾纏,不僅給自己的生活添堵,也會讓發展的道路受阻。以下分享兩個故事,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做人,贏在放大格局,輸在斤斤計較。

故事一

在讀南北朝的歷史時,對一個人影響深刻,他就是南朝梁人張率。張率天資聰穎,12歲時就能做文章,曾擔任司徒的職務。在外地做官時,他曾派僕人回老家運3000石米過來,結果,等運到是,米已經耗去了大半。張率問其原因,僕人回答說:「米被老鼠和鳥雀損耗掉了。」張率笑著說:「好大的鼠雀!」後來始終不再追究。

張率不把財產的損失放在心上,是他做人大格局的體現。那麼多米,怎麼可能在短時間裡被鼠雀吞掉的,只能是僕人貪污,但追究起來,主僕之間關係惡化,米還能收得回來嗎?米已難收回,又造成主僕關係的惡化,這不是失去的更多、更大嗎?不如給其改過自新的機會。

與此類似,唐朝柳公權,他家裡的東西總是被奴婢們偷走。他曾經收藏了一筐銀杯,雖然筐子外面的印封依然如故,可其中的杯子卻不見了,那些奴婢反而說不知道。柳公權笑著說:「銀杯都化成仙了。」從此不再追問。

中國歷史上的這些智者,十分明白得失之間的關係。他們所看重的往往是自身的格局和修養,而非一時一事的得與失。一個能夠放大格局,寬容別人,不斤斤計較的人,不僅可以給自己贏得好的機會,而且可以避免很多災禍。

故事二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有一個18歲的姑娘叫曼莎,她當時在一家珠寶店當售貨員,這個工作來之不易,她極為珍惜。這一年的平安夜,一位中年男顧客走進珠寶店。這位顧客穿得整齊乾淨,看上去是個文化人,但其實剛剛遭受失業的打擊,正為生計而發愁。

當時,店裡只有曼莎一個人,曼莎向他打招呼時,男子顯得很不自然。在男子看珠寶時,電話鈴響了。曼莎去接電話的時候一不小心將擺在櫃檯上的盒子打翻了,盒子裡裝著的六枚金戒指掉落在了地上。曼莎連忙去撿,可在撿回五枚金戒指後,第六枚卻怎麼也找不到。當曼莎抬起頭時,她發現那位男子正向店門口走去,她馬上意識到很可能是他拿走了那第六枚戒指。

當男顧客就要走出店門時,曼莎禮貌地叫住了他。男子轉過身來,兩個人相顧無言大約有一分鐘。曼莎非常緊張,不知如何開口。

男子忍不住,主動問曼莎有什麼事。曼莎鼓足勇氣,對男子說,這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並以朋友口吻對男子說,在經濟大蕭條的情況下,找份工作有多麼不容易。

男子長久沉思後,臉上終於浮現出微笑,曼莎也平靜了下來,報之以微笑,兩人就像一對老朋友那樣。

「是這樣。但我能肯定,你一定會幹好這份工作。」男子說完後,朝曼莎走過來,並把手伸向她:「我能為你祈禱嗎?」

說完,緊緊地握了下曼莎的手後,緩緩地走向了門口。

曼莎目送男子的身影消失,轉身走回櫃檯,將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處。

曼莎解決了一個會讓她失業且會背負債務的大問題,她靠的是理解、寬容和將心比心。如果她當時驚慌失措,選擇大吵大嚷或者報警,結果一定會非常糟糕,不僅是男子會有牢獄之災,曼莎也很有可能被辭退。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會兩敗俱傷,而聰明的曼莎以她的寬容和理解解決了這個問題。男子沒有被抓,她也沒有丟掉工作。

做人,對於得失斤斤計較,會使一個人變得心胸狹隘,而一旦放大格局,將個人利益的得失置於腦後,就能夠輕鬆對待身邊所發生的事,遇事從大局著眼,從長遠利益考慮問題,得到最好的結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8ez620BMH2_cNUgvb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