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國產戰爭劇排座次:《亮劍》只排第2,第一名評分高達9.6

2024-05-04     電影聚焦

原標題:給國產戰爭劇排座次:《亮劍》只排第2,第一名評分高達9.6

近兩年的電視劇市場,年代劇和懸疑劇成為了影視劇創作的主流,出現了很多爆款。

《人世間》《父輩的榮耀》等年代戲以細膩的情感表達和深刻的思想主題,收穫了一大批觀眾的喜愛與追捧。

《繁城之下》《塵封十三載》等懸疑類型劇集也在敘事節奏、情感氛圍等方面不斷「升級改造」,進一步豐富觀眾的觀看體驗。

然而,細心的觀眾卻發現,曾經讓無數觀眾熱血沸騰的戰爭劇卻鮮有作品問世。

除了前幾年的《跨過鴨綠江》之外,似乎再沒有看到過其他戰爭題材劇集上演。

放眼望去,戰爭劇幾乎已經被清一色的諜戰劇所取代。

這對於戰爭題材劇集的忠實受眾來說,無疑是一大遺憾。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10部口碑最高的戰爭劇,藉此回望戰爭劇最輝煌的年代。

NO.10《跨過鴨綠江》

《跨過鴨綠江》的出現讓人看到戰爭劇黃金時期的風采。

作為央視開年大戲,不僅收視率屢創新高,收視份額更是達到了5.89%,創下了當年一大收視奇蹟。

這部劇全景式再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全貌,從戰場上的浴血奮戰到戰場外的群像塑造,都力求真實生動。

更讓人驚訝的是,《跨過鴨綠江》從開拍到上映前後不到半年時間。

為了保證拍攝進度,攝製組兵分三路,分別前往北京、河北、黑龍江三地同時拍攝。

同時,為了還原戰爭的磅礴史詩氣質,劇組人員在拍攝之前梳理完成了多達130萬字的史實資料和歷史文獻,不放過每一處歷史細節。

拍攝過程中,為了還原戰場上槍林彈雨的真實感,攝製組僅五場戲就耗費了8萬多發子彈。

由此可見,這部劇能夠被稱為「史詩巨製」並非空穴來風,確實是名副其實的「真槍實彈」。

此外,該劇的全明星陣容也十分吸睛。

唐國強、丁勇岱,孫維民、王志飛、劉之冰,一水兒的主旋律實力派演員,老戲骨之間的實力對打,演起戲來場面更是酣暢淋漓。

丁勇岱飾演的彭德懷更是受到了很多觀眾的稱讚,在形不似的劣勢下達到驚人的神似,成為電視劇的點睛之筆。

No.9《長沙保衛戰》

《長沙保衛戰》由張豐毅、鄭昊等主演,從長沙一個小警察的經歷入手,講述了抗戰時期「長沙保衛戰」的全過程。

劇情主線源自真實的歷史事件,沒有插入兒女情長的情感糾葛,也沒有超絕脫俗的傳奇人物,而是真實展現戰場內外的時代寫照。

劇中有中日兩方的短兵相接,槍炮隆隆、硝煙瀰漫的戰爭場面堪稱國產戰爭劇的經典。

中國男兒誓死不退、血戰到底的豪情壯志更是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讓熒幕前的觀眾感同身受,腎上腺素飆升。

最重要的是,這部劇的劇情推進邏輯嚴密,對歷史的還原程度較高,比較客觀地回顧了長沙會戰的歷史面貌。

在那個抗日神劇橫行的的年代,《長沙保衛戰》是一部難得能夠做到尊重歷史,尊重觀眾的佳作。

「旗正飄飄,馬正嘯嘯,槍在肩,刀在腰,熱血似狂潮。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這首主題曲正是整部劇的精神寫照,訴說著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豪情。

No.8《永不磨滅的番號》

《永不磨滅的番號》是徐紀周導演、黃海波、姚芊羽、王雷、李健主演的一部抗日題材的電視劇。

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戰爭劇,主人公李大本事是一個「無編制」的民兵隊長,帶領著一眾「草莽」用土辦法抗擊日寇。

這部劇的目的是「為無名者立碑」,歌頌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千千萬萬個「無名之輩」。

劇中黃海波飾演的李大本事是一個粗枝大葉,不拘小節的「土霸王」。

但是在面對國讎家恨時卻能明辨是非,帶領隊伍保家衛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演員黃海波憑藉劇中的出色表現,完美塑造了一個不同以往的「民兵形象」,獲得白玉蘭獎的最佳男主角。

另外,當年在劇中同樣有精彩表現的李健、王雷等,如今也成長為演藝圈中生代的實力擔當。

特別是演員李健憑藉《狂飆》中的李響成功出圈,戲約不斷。

No.7《鐵血征途》

「英雄離土驅強寇,壯士出川攝戰場」。

在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中,川軍是犧牲最大的群體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350萬川軍出川抗日,傷亡指數占到了全國的20%。

《鐵血征途》就是以川軍出川抗日為背景,創作的一部戰爭題材電視劇。

這部劇最大的看點就是男主角張抗與一眾川軍將士之間的生死情誼。

他們一同在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磨練與成長,在經歷了與日寇的殊死搏鬥中,鍛造了鐵一般的意志,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屬於川軍的慷慨悲歌。

除了正面角色的刻畫,橋本這個日本將官的形象也十分立體,智謀過人善於用兵,與當時很多戰爭劇中「無腦」的日本軍官大相逕庭。

雖然全劇沒有啟用什麼知名演員,但正是這些名不見經傳的所謂「三線演員」,卻撐起了這部可歌可泣的川軍鎮魂曲。

No.6《歷史的天空》

高希希近幾年執導的作品,口碑一塌糊塗,以至於遭到質疑。

儘管質疑之聲甚囂塵上,但也不能否定高希希曾經取得的輝煌戰績。

《歷史的天空》就是其中之一,這部劇在播出後好評如潮,拿到了包括金鷹獎、飛天獎在內的多個重量級電視大獎的最佳電視劇獎項。

這部劇將小人物的個人成長和宏大的歷史事件相融合,講述了姜大牙、朱預道等「小鎮青年」經過硝煙戰火的洗禮,最終成長為抗日名將的故事。

這種用小人物講大時代的「新歷史主義」敘事,在當時的同類電視劇中還非常少見,因此受到了行業內外的高度關注。

此外,在這部劇中張豐毅、李雪健等老戲骨之間的對手戲相當精彩。

當年初出茅廬的殷桃,飾演的東方聞櫻更是很多觀眾心中的白月光。

尤其是于和偉飾演的萬古碑,小肚雞腸滿心算計,讓多少觀眾看得牙根痒痒。

整部劇看下來,有不少觀眾認為這部劇足以和《亮劍》媲美。

姜大牙不比李雲龍差,《歷史的天空》也不遜於《亮劍》。

No.5《戰長沙》

又是一部表現長沙保衛戰的電視劇,不過和前邊提到的《長沙保衛戰》完全是兩種風格。

《戰長沙》是通過一家人的命運,表現戰爭給普通平民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是戰爭劇中少有的一部反戰類型的電視劇。

這部劇由金牌導演孔笙執導,正午陽光出品,由楊紫、霍建華主演。

當時的楊紫可以說是貢獻了她出道以來最好的表演,將胡湘湘這個角色演繹得靈動而深刻。

無論是前期冒冒失失、淘氣俏皮的大小姐,還是後期成熟穩重、端莊大氣的顧家少奶奶,都被楊紫拿捏得恰到好處。

這部劇是楊紫首次與正午陽光合作,也讓楊紫突破了「國民女兒」的固有形象,成為繼夏雪之後又一個經典熒幕角色。

此外,霍建華、任程偉、左小青的表演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尤其是任程偉飾演的姐夫,他在劇中的突然「下線」戳中了很多觀眾的淚點,成為觀眾心中的「意難平」。

也正是像姐夫這些角色的相繼赴死,才能將「反戰」的主題深入到觀眾心中。

NO.4《長征》評分8.7

《長征》首播於2001年,是為慶祝建黨80周年的獻禮作。

電視劇講述了長征中,教員他們率領紅軍四渡赤水、南渡烏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艱辛歷程。

特別是片尾那首《十送紅軍》的旋律響起,悠揚婉轉又飽含深情,讓無數觀眾為之熱淚盈眶。

劇中對於紅軍群像的塑造也非常生動,單是紅軍過沼澤地的部分就貢獻了多處淚點。

忍痛殺馬的彭德懷、爬向草地的周團長,以及差點陷入沼澤地的鄧穎超,還有一個個倒地死去的士兵,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特別是紅軍隊伍唱著《國際歌》一起過草地的震撼場面,更是令人發自內心的熱血沸騰。

拍攝這部劇時,劇組人員與演員們吃了很多苦頭。

拍攝的主要場地,選在海拔2600米的高原;拍攝雪山的戲份時,則是在海拔4800米的雪山上實景拍攝。

身處高海拔地區,有人一度因缺氧而昏厥,飾演教員的唐國強更是要面對兩台大號吹風機,裹挾著冰粒子對著他使勁吹。

在這種情況下,唐國強還還冒著生命危險,身先士卒帶頭滑下雪山,才完成了「坐汽車下雪山」的一場戲。

《長征》的拍攝過程歷盡艱辛,整個劇組可以說把紅軍長征的路線又重新走了一遍,才成就了這部經典電視劇的誕生。

No.3《人間正道是滄桑》

《人間正道是滄桑》是張黎導演聯合金牌編劇江奇濤的強強聯手,被譽為最好的革命歷史劇之一。

2009年,這部劇以獻禮劇的形式在中央電視台首播,不僅打破了同類題材電視劇的收視紀錄,更是在各大頒獎典禮中閃耀亮相。

飛天獎電視劇一等獎,亞洲電視大獎、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等重量級獎項,都被它收入囊中。

這部劇的故事雖然是虛構,但觀眾還是可以從角色的人物形象中看到不少歷史人物的影子。

比如劇中孫紅雷飾演的楊立青,他的性格經歷既有陳賡大將的影子,也有宋時輪上將,許光達大將等人的影子。

還有女一號瞿霞,也是結合了帥孟奇和蔡暢兩位革命先輩的人生經歷捏合而成,她們在劇中的的行動軌跡總是能夠勾起觀眾對先輩們的緬懷。

眾多角色中,黃志忠飾演的楊家老大楊立仁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其出色的演技將楊立仁綿里藏針、心懷信仰的複雜性想刻畫得入木三分。

有觀眾看完後說,黃志忠演繹的楊立仁,是我心中完美男人的典範。

黃志忠也憑藉楊立仁獲得了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榮膺視帝榮譽。

賣花布的老董、深明大義的老爺子、最適合當朋友的范希亮等等,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No.2《亮劍》

《亮劍》這部戰爭劇的經典程度自不必說。

單憑一句「二營長,你 他 娘的義大利炮呢」,就足以證明這部劇在觀眾心中的崇高地位。

不過,這部劇的重點不僅是在李雲龍和他「傳世」的台詞,而是在於「亮劍」二字。

劇中李雲龍、魏和尚等人物形象如此深入人心,根源在於其身上所蘊含的「亮劍」精神。

「狹路相逢勇者勝」,正是亮劍精神最貼切的註腳。

劇中李雲龍帶領的獨立團,無論是身處何種境地,都保持著昂揚的鬥志,面對強悍的敵人不畏不懼,勇往直前。

通過鮮活的角色傳遞崇高的精神信仰,讓所有觀眾被感染,去認同,這就是《亮劍》永不褪色的力量。

自中央電視台首播大獲成功之後,《亮劍》迅速成為各大衛視的座上賓,重播數輪,時至今日熱度依然不減。

即使後來翻拍數次,但李雲龍版《亮劍》依然是觀眾心中永遠的經典。

No.1《我的團長我的團》

如果把《亮劍》比做烈酒,喝一口就可以讓人雄心振奮;那麼《我的團長我的團》就是一壺陳年老酒,初嘗晦澀,卻後勁十足。

《我的團長我的團》首播於2009年,至今已有15年的時間,觀眾對它的評價,也從一開始的質疑慢慢走向發自內心的喜愛與認同。

這一點從評分的漲幅就可見一斑。

這部劇一開始的評分只有8.3,如今卻一路飆升至9.6,成為超越《亮劍》的神級存在。

導致其評分大漲的原因是因為這部劇足夠真實,或許可以說它真實到讓人難以置信。

無論從戰爭場面的還原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這部劇都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

比如對日本軍隊強悍的戰鬥力和我軍落後的裝備、孱弱的戰鬥力之間的表現,完全尊重史實。

特別是對人性的探察和表現,以及小人物愛國精神的多面化詮釋,都足以在戰爭劇中封神。

它讓人看到戰爭劇不再只是粗枝大葉的圍繞戰場講述故事,人性、獸性、國民性,才是這部劇真正想要表達的。

就像有觀眾說的,《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真正可以走向世界的國產戰爭劇。

戰爭題材曾是影視創作中的熱門題材,也曾誕生過很多經典作品,有的訴諸感官刺激,有的震顫思想心靈。

無論怎樣,每一部經典作品帶給觀眾的體驗總是獨一無二且無可替代的。

不知各位更偏愛哪一部呢?(撰文:皮皮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872e13d4def2d3847a0e7fc200eee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