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貝寧最近實火。
隔三差五有熱搜。
而且隨便哪個熱搜點開一看,閱讀量都有個好幾億——
「被懟合集」、「芳心縱火犯」、「野狼disco」…
這些詞條是一個比一個不著調。
魚叔甚至都擔心,現在的小孩子該不會真以為撒貝寧就是個諧星吧?
不要忘了。
撒貝寧可是正兒八經的央視主持人。
1976年出生,高考前3天被保送北大,畢業前夕又被北大保送了研究生。
主持《今日說法》的時候,撒貝寧才23歲。
第一次主持春晚也才36歲。
妥妥的實力型人才。
現在如此出圈,可以說是體制內外兩開花了。
最近,魚叔又意外發現了撒貝寧主持的另一檔節目——
《撒貝寧時間》
看多了渾身包袱的撒貝寧,再看這張海報,總覺得莫名有點好笑。
一本正經的樣子,有點不習慣。
又趕上畫風有些古早,總覺得是N年前的古董節目。
錯。
《撒貝寧時間》2013年首播,播了4年,2017年停播。
所以最後一期節目距今也才兩年而已。
不過怎麼說,也是不新潮的老節目了,本以為熱度很低。
沒想到B站上隨便點開一期節目視頻,驚了。
播放量大幾十萬。
一言不合就搞出個滿屏彈幕…
豆瓣上,評分9.3。
網友評價也相當高——
「央視綜藝巔峰之作」。
標準的國綜寶藏了。
寶藏在哪裡?
首先,毫無疑問,撒貝寧本人。
這是一檔犯罪推理節目,嚴肅向的。
但撒貝寧的存在卻讓節目喜感十足。
節目流程是,撒貝寧講一個案件,列出各種可能性。
必備台詞是:
「會不會有這樣一種可能?」
然後彈幕里馬上一群網友說,「不會,謝謝」。
非常調皮了。
當然了,光是是彈幕調戲撒貝寧,倒不至於讓這檔節目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更關鍵的好看在於:
節目中的每個案件,都很神奇。
比如這個。
一對恩愛夫妻,老婆突然在家被殺。
最後調查發現,殺人主使就是有不在場證明的老公。
原來,他一邊恩恩愛愛跟老婆過日子,一邊已經悄悄給妻子買了一百多萬保險。
先後制定了4次殺人計劃。
並在真正動手的那一天精心準備了不在場證明。
殺妻騙保的故事。
在最近熱映的電影《受益人》中也有涉及。
另一個案子,同樣殘暴。
一個雨夜,警察接到一個司機報警,說自己翻車了。
結果去到翻車現場一看,還有一具赤身裸體的女屍。
原來是司機酒駕,撞上了在路邊打電話的女孩。
女孩在被撞的那一刻剛巧被車上脫落的橡膠圈套住了腰部。
可酒駕肇事的司機不僅沒停車,反而瘋狂逃逸。
這才導致女孩在被拖行的過程中衣服逐一摩擦脫落,周身上下的軟組織也大部分遭受挫傷。
而肇事司機最終報警的原因,是自己在逃跑過程中太慌亂導致了翻車需要救援…
再說一個。
相當複雜。
一名獨居女人在家被人姦殺。
線索有三:
一,女人遇害前有個小偷進過她家;
二,當時女人在麻將館裡跟人起了衝突;
三,女人遇害後,她家裡的電話有過一則通話記錄。
三條線索,涉及了三個男人。
第一個,小偷。
那天,小偷看到女人在麻將館打麻將,便想著趁虛而入偷東西。
結果剛好這女人在麻將館跟人吵了架,氣沖沖回來了,也就撞上了小偷。
小偷一心慌,把她掐死了。
之後,又奸了個屍。
而當時在麻將館裡跟女人吵架的那個男人,越想越氣,準備回去找女人給她點顏色看看。
結果發現,人已經死了。
而自己卻因此成了最大的嫌疑犯。
更絕的是。
女人被殺時,她的房間裡其實還藏著另一個呼呼大睡的男人。
那是她的情人。
通話記錄,就是情人不知道女人已經被殺,醒來後在屋子裡跟人打電話聊天留下的…
他也成了重大嫌疑人。
唯獨小偷逃之夭夭,完全沒有被懷疑。
太戲劇化。
太精彩了。
就這些案子,放到現在的微博上,個個都能上熱搜。
條條後面都得有個「爆」字。
但無論多抓馬,多神奇,歸根結底都是一樣的。
無非就是為了錢,為了色,為了欲;
繼而為了不被發現而做出更多傷天害理的事情。
所有驚天動地的案子其實全都是這點兒事。
而且不管歷史如何演進,同樣的事情還是會不斷地發生,再發生。
同樣還是在這檔節目裡,有一個特別經典的案子。
簡直把姦情人命貪財物慾一覽而盡。
過於精彩。
警察在一口廢井裡發現了一具赤身裸體的男屍。
屍體頭部朝下,看樣子是被硬塞進去的。
沒有身份辨識的物證參考,面部軟組織也已經腐爛得所剩無幾。
屍源無法確定,案件一籌莫展。
於是警察開始按照死亡時間排查失蹤人員。
結果還真找到了一個人,名叫王希元。
在受害者死亡之後就失蹤了。
在他遺留下的車內,警察發現了一片樹葉。
樹葉上沾染的暗紅色液體,一查,果然是血,而且還正好跟屍體的DNA吻合。
這已足夠說明,他有著重大犯罪嫌疑。
但此人僅一米六幾的個頭,受害者一米八幾,單獨行動難度很大。
大機率是有同夥。
繼續追查他的聯繫網。
果然,一查一個準兒。
王希元在失蹤前,曾跟兩個號碼聯繫密切,但在他失蹤之後,其中一個號碼就永久關機失聯了。
而這個關機失聯的號碼,正是死者。
名叫韓本立。
而嫌疑人王希元另一個經常聯繫的人,叫韓寶山。
是跟被害者韓本立一起打工的同鄉。
三角關係網中,唯一能找到的就是他了。
結果呢,這個韓寶山也不經查。
警察一問,就全招了。
井裡那個大個子韓本立,就是他殺的。
但問題是,明明是三個人的電影,那失蹤的王希元是怎麼回事?
這事兒就深了。
韓寶山繼續招。
原來,王希元算是韓寶山和韓本立的老闆,僱傭關係。
雇他們幹啥呢?
殺人。
二韓拿了王希元十幾萬,去暗殺一個名叫張本嶺的人。
於是倆人天天尋找時機,製造車禍啦,給人汽車上裝炸彈啦。
結果,都沒成功。
僱主王希元也心虛,急了。
直接跟韓寶山說,殺人如果再不成功,你就把你同伴殺了,我也可以給你錢。
意思就是封口。
然後,韓寶山真的就下手了。
案情明了。
接下來只要找到殺人主使王希元,一切就都塵埃落定了。
然而好幾年過去了,王希元始終沒有出現。
於是,警方又去查張本嶺。
一聊,發現張本嶺知道自己被暗殺的事情。
而且還挺得意,今天出車禍,明天車炸了,結果都福大命大。
說著說著,就有點飄了。
隨口來了句,「他們想殺我,太嫩了點,要我殺人,就給他燒了啥也留不下」!
警察心裡一咯噔。
張本嶺從事的,就是殯葬服務業。
「燒人」對他來說確實很簡單。
抱著試試的心態追查,果然查出了問題。
殯葬程序需要提交信息,警察發現,張本嶺經手過的人口裡,有一個幾年前去世的老人,近幾年又給火化了一回。
馬上,警察就去查他家。
張本嶺老婆上線。
神助攻。
說,「有一天我家沙發墊不見了,問我老公去哪了我老公也不吭聲!」
那就查沙發。
意料之中的,找到了失蹤的王希元的血跡。
這下,整條脈絡才顯出了原型。
王希元想要雇兇殺害張本嶺,結果沒殺成,便叫一個手下殺了另一個手下;
自己又被張本嶺反殺,還被人家順手一條龍服務火化了。
張本嶺才是本案最大贏家!
然而這場近乎完美的犯罪,最後卻敗漏於自己話多…
那麼再往前追溯。
這一整個連環殺人的起因到底是什麼呢?
還是為了個「情」字。
是張本嶺的老婆跟王希元好上了,兩人為了長相廝守,計劃買兇殺人,搞死張本嶺。
結果事情失控,才出現了後面這一串事件。
最後,情夫被殺的老婆,憋了這麼多年,以看似無心實則有意的一句話,把張本嶺供出來了。
極具諷刺的收場。
精不精彩,神不神奇。
品品這個故事,簡直是絕佳劇本,編劇都不敢這麼繞著寫。
也是由於過於離奇,這個案子後來又被搬上今日說法,重新放了一遍。
而這個故事精彩曲折之餘,還足夠典型。
貪財、物慾、姦情、報復、嫉妒,全包含在了裡面。
開端與終結各位目的,而中間放著的是一系列失控。
其實慾望和錯誤之下的「一不做二不休」,說起來像是破釜沉舟多麼決絕。
可仔細想想,這恰恰是最無腦的做法。
然而人們還是喜歡下意識地選擇這條路徑最短代價最大的方案。
明末的《警世通言》里早就說了,「奸近殺,賭近盜」。
意思是說,出了命案,第一時間著手調查的一定就是男女人際關係;
而出了盜竊案,第一時間也會在賭徒身上進行排查。
因為慾望是點燃危險所需的最短的引線。
可見人類是多麼簡單的一種生物。
永遠就是慾望,慾望,慾望,然後在此驅動下狂奔,失控,走向深淵。
最終一頭撞破所有人共同維持的秩序。
可最大的問題是,當真相水落石出,秩序重歸井然。
然後呢?
人並不會真的因此接受教訓。
歷史依然在不斷重演。
我們看著別人的戲碼,吃瓜,圍觀,津津樂道。
那換到自己身上如何呢?
會尋著秩序之道毫無偏差,筆直前行麼?
難講。
我們永遠做不到端詳自己,也更加做不到端詳別人。
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謹小慎微,反覆自省。
最安全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慾望的閥門擰到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