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登山季已經結束,根據尼泊爾旅遊局的統計,今年攀登珠峰總人數超過1500人,已造成12人死亡,5人失蹤。
只不過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生了一件讓人寒心的事。
1、放棄登頂救人性命,被救者卻忘恩負義,不願出救援費用
事情是這樣的,2023年5月18日,準備許久的湖南登山隊隊員范江濤,在攀登到珠峰海拔8450米的地方時,發現了一名倒地的攀登者。
在這個海拔高度,倒地不起是很嚴重的,范江濤查看了倒地者狀態,發現情況比自己想像的更加嚴重。
她的身邊沒有其他人,氧氣也已經用完,並且她臉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冰層,生命體徵十分微弱,在瀕臨死亡的邊緣。
為了確認身份,范江濤隨後查看了她的名牌,並進行了簡單的詢問,他發現這是與自己同樣出自湖南登山隊的劉女士。
只不過,在他之前問劉女士去不去登珠峰時,她選擇了否認,隨後卻又私自報名了行程,完成了登頂,並在下山途中遇險。
根據范江濤的猜測,劉女士當時生命垂危無法施救,於是被她自己的夏爾巴嚮導放棄,困在了這裡,這讓范江濤陷入了掙扎。
要知道,在海拔8000米以上,氧氣稀薄,天氣惡劣,體力消耗極大,攀登者一般都自顧不暇,更別說拯救別人了。
所以登山界向來有「8000米以上無救援」的慣例,這裡的氧氣濃度只有海平面的27%,一旦實施救援,施救者和被救者都可能會殞命。
作為一名專業的登山者,范江濤對這種情況無比清楚,但眼前這位劉女士,既是自己的同胞,又是自己的隊員,無論如何,他也不忍心讓她在這裡等死。
所以,走出20米後,范江濤哭了出來,他不忍面對同胞生命的消逝,最終決定放棄登頂,折返救人。
(登上珠峰的劉女士)
在救援的時候,范江濤情難自製,登頂珠峰是每個登山者的夢想,也伴隨著巨額花費,為了這次登頂,范江濤前後準備了40多天,花費將近40萬元,如果決定救人,這一切都將打了水漂。
更重要的是,他要放棄自己攀登珠峰的夢想。
即便如此,范江濤還是給劉女士換掉了用空的氧氣瓶,給她喝熱水,吃巧克力和糖果補充能量,並給他按摩手腳,做心臟復甦並整理裝備,隨後跟自己的夏爾巴一起,艱難地拖著劉女士,到了8300米的地方。
在這裡,他碰到了同樣正在登頂,也是自己的隊友,謝如祥。
謝如祥今年57歲,他曾是北大山鷹社社長,謝如祥同樣尊重生命,碰到劉女士,了解了范江濤的情況之後,謝如祥也決心放棄登頂,參與到救援行動中,因為要從這麼高的海拔救一個人,光靠范江濤一行,希望是十分渺茫的。
好在謝如祥的夏爾巴嚮導十分強壯,聽聞謝如祥決定放棄登頂轉而救人,嚮導也很感動,答應幫助他們。
而謝如祥也許諾,只要將劉女士送回珠峰C4營地(在珠峰7950米的地方),就給自己的夏爾巴嚮導1萬美金的獎勵。
就這樣,兩個夏爾巴給兩人各背了三瓶氧氣,他們各自也背了一瓶,開始了救人之路。
四個人,四個小時的努力,兩個攀登珠峰目標的放棄,劉女士終於被安全送到了C4營地,生命體徵平穩,轉危為安。
但獲救後,面對新聞媒體的採訪,劉女士卻顯得不是那麼激動,她表示自己當時「已經迷糊」,對救援的細節不太清楚,只表示範江濤和謝如祥對自己有「救命之恩」,並「應當感謝」。
原本事情這樣結束,會成為登山圈的一段佳話,但沒想到,這件本應被傳頌的英雄故事,卻因為劉女士隨後的態度,被蒙上了一層「失德」的陰影。
其實,劉女士之所以遇險,與自己違規操作的關係很大。
一般攀登珠峰,即便是頂級專業登山隊員,也至少需要40天時間,因為這中間要經歷適應性訓練、尋找嚮導、尋找窗口期、往返尼泊爾等;但今年已經50歲劉女士,用時是讓人驚嘆的13天。
她4月初請了年假,只在青海玉珠峰進行了短暫的高海拔適應性訓練以後,5月5日到達加德滿都,5月18日就完成了登頂。
正因為節省時間和盲目自信,讓她在下山時遇到了生命危險,並在極端條件下被嚮導放棄,蜷縮在冰雪中奄奄一息。
而遇到她的范江濤和謝如祥,則成了她生命中的貴人。
但面對兩個救命恩人,劉女士卻並沒有表現出感恩的激動和熱情,反而十分冷漠。
她跟范江濤和謝如祥是乘坐同一趟航班回國的,回國後就沒有再聯繫過。後來,謝如祥的夏爾巴嚮導催要救人的1萬美金獎勵,兩人便聯繫劉女士,看是否願意支付這筆「救命費」。
(參與救援的兩人和他們的兩位夏爾巴導遊)
沒想到劉女士的回覆讓人大跌眼鏡,她只願意承擔這1萬美金中的4000美金,並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條件,中間多次拒絕溝通,跟自己的救命恩人說話,還要通過「中間人」。
這讓范江濤和謝如祥如鯁在喉,十分生氣,到最後,他們直接拒絕了劉女士4000美金的提議,各出了5000美金,自行承擔了這筆1萬美金的救援費用。
據范江濤口述,從救劉女士的命到回國談救援費用這段時間,劉女士從未對他倆說過一個「謝」字,毫無感恩之心,並表示自己不想和她再有「任何交集」。
同時,范江濤表示,劉女士不僅沒有感謝他們,在整個溝通過程中,言語之間只有「質疑」二字,後來經過反覆溝通,只同意出4000美金,並質疑救命恩人將這筆錢用在了其他地方,還索要「1萬美金救援費用」的收費依據。
難道她以為8000米以上的救援是請客吃飯,花了錢嚮導還給你開一張發票麼?
事發之後,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湖南省體育總會專門發文,表彰了范江濤和謝如祥的義舉,並表示兩人是「真漢子」。
而恩將仇報的劉女士,則遭到了全網的口誅筆伐。
即便如此,劉女士也從未公開回應過這件事,也從未公開對兩位救命恩人表示感謝,似乎一切都是理所應當,自己作為被救者,反倒像受害者一般隱身了。
看劉女士遭受網暴,范江濤再次站了出來,他表示希望大家停止「網暴」,事情已經過去,不要再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
從頭至尾,范江濤和謝如祥都在秉承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做事,而劉女士的行為,卻不禁讓人質疑,當時這種情況到底該不該救?
2、登珠峰有多費錢、有多危險、又有多大代價?
說該不該救,聽起來十分殘酷,但在8000米高海拔的山上,「不進行救援」卻是每個登山者的共識。
攀登珠峰,不像我們出門旅遊,買個門票走走路就上去,攀珠峰是一項非常巨大的系統工程,是對體力、人力和財力的終極考驗。
根據不同的攀登方式和服務,登珠峰的花費,是幾萬美元到十幾萬美元不等,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僅僅就登珠峰這一件事,就需要辦理登山許可證,購買保險,購買專業登山裝備,僱傭當地夏爾巴嚮導等等。
登山許可證的國際價格,在11000美金左右;高額保險的費用,一般在1000美金左右;裝備包括攀爬繩、冰鎬、冰釘、登山靴、帳篷、睡袋、燃料、食品、氧氣瓶、飲用水等等,購齊也花費不菲。
並且,攀登珠峰不僅僅是個人行為,在此期間,還要僱傭廚師、翻譯、運輸、醫療服務,還要購買出國的機票,辦理簽證等等,再加上適應性訓練的花費,一般國內攀登珠峰的平均花費,在50萬人民幣左右。
在紀錄片《無盡攀登》中,夏伯渝為了登珠峰,就基本耗盡家財,一點都不誇張。
當然,這是最低的價格,如果購買更好的裝備,享受更好的服務,價格只會更高。
有些富有的登山者,還會享受「保姆式」登山的服務,花費更巨,企業家王石曾經在2003年和2007年兩次登頂珠峰,據悉花費就超過百萬。
如果是業餘登山者,還需要接受3年左右的訓練,從海拔低的山峰開始。
一言以蔽之,登珠峰是需要「有錢有閒有夢想」的人做的事。
除了費錢,登珠峰還「費命」,作為世界第一高峰,每年來自全球各地的攀登者熙熙攘攘,趨之若鶩。
但也有不少登山者在此殞命,永遠成了珠峰上的冰雕。
2019年,吳京的電影《攀登者》,講述的就是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的故事,在1960年代,攀登珠峰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每個登山隊員都幾乎都是抱著犧牲的決心,去完成這項使命的。
而隊員李國梁,就將生命定格在了珠峰上。
攀登珠峰,不僅要面對極寒的氣溫,稀薄的氧氣,超高的海拔,還是對身體和意志的雙重考驗。
在攀登過程中,會不斷有意外發生,不管是裝備出問題還是遇到雪崩、暴風雪、冰縫等災害,對生命都是極大的威脅。
5月18日,中國登山者陳學斌就在珠峰不幸身亡;所以登珠峰,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在珠峰南坡攀登,請夏爾巴嚮導已經是約定俗成的規則,因為他們熟悉珠峰的氣候和環境,體力極好。
但即便是夏爾巴人,對珠峰也不是完全熟悉的,山民虔誠,他們都是信徒,並不是超人。
在紀錄片《高山上的夏爾巴人》中,就講述了夏爾巴人幫助人們攀登珠峰的故事。2014年4月18日發生的致命雪崩,曾一次奪走16位夏爾巴同胞的性命。
但即便如此,夏爾巴人依舊前赴後繼,成為「嚮導」。
片中有句話讓番茄君記憶猶新:「我們太需要錢了,所以我們騙自己和別人說,我們熱愛登山……」。
我們所知,關於夏爾巴人的詩與遠方;實際上,他們都任勞任怨,用命工作,相比於對生命的拯救,救援劉女士的1萬美金獎勵是他們用命拼來的。
要知道,從珠峰上帶回一具屍體的價格,都是至少30萬以上人民幣。
登珠峰的代價是高昂的,這也從側面,襯托出了范江濤和謝如祥的偉大,因為他們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卻因為救人放棄了這一切。
並且,因為他們的救人行為,影響了整個團隊的攀登,最終他們的B隊4人受此影響,僅有1人登頂。
而要登珠峰,每年就這麼一個窗口期,如果錯過了,就要等來年,又要花費同樣巨大的代價。
放棄自己的利益拯救他人的人,總是高尚的;可被救者,卻讓英雄寒心。
03、劉女士造成的後果,可能會影響到每個8000米以上的受困者
有三個事實是可以明確的。
首先,這位劉女士也是登山隊隊員,說明她有基本的登山素養,十分清楚在8000米以上施救的難度,也清楚兩人要救自己需要的花費。
其次,雖然登山只用了13天,但劉女士的花費也超過40萬人民幣,這說明她至少家境殷實,不至於拿不出救援自己的1萬美金費用。
最後,據媒體報道,她是因為「年假時間有限」,才選擇了風險比較大的速攀,說明在登山之前,劉女士對這種後果早已想到,只是抱有僥倖心理,沒想到真的會被自己碰到。
而她的私自登珠峰,而且是速攀,實際上是違規操作,在我國,為了保障登山者的生命財產安全,攀登珠峰需要報備和批准,並且需要小隊一起上山,范江濤和謝如祥就是隨小隊上山的。
而劉女士未經報備和批准,屬於違規攀登,這也是造成她身陷險境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說,范江濤和謝如祥,全程真的就是在「為愛發電」,為了陌生的劉女士,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花著自己的錢在救人。
而劉女士事後這樣的態度,很可能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就番茄君看來,這種影響,至少有三點。
第一、她斷送了後來人可能得到救援的希望。
自劉女士之後,中國的登山者大概會再次牢記「8000米以上無救援」的慣例,因為即便救下來,也很可能面對像劉女士這樣不知感恩的後果,那救人者損失的一切,又該由誰去承擔?
可如此一來,那些真正心懷感激、需要救助,甚至通過別人幫助就能保住生命的登山者的希望,又該如何守護?
第二、明知被救不願付錢,有違倫理道德
讓番茄君奇怪的是,劉女士甦醒後的第一句話,是問自己登頂的照片在哪兒?
即便她一路「迷糊」,她也不應該對自己遇險的事情完全不知情,她記得上過珠峰,記得照過照片,自然也會記得中途遇險的事。
一再以「忘記」、「迷糊」來搪塞救人英雄,再結合她提出的各種苛刻的要求,看得出這位劉女士的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而這樣的人,不僅有違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有違倫理道德。
第三、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這些年,我們已經見過不少忘恩負義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的劉鑫案就是典型。
這樣不知感恩,倒打一耙的人,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將會日益增多。
如果人們都把錢和經濟利益看做行事準則,不僅不對施救者給予善意和回報,反而冷眼相對,惡語相向,那今後誰還敢行善;而我們又該如何教育子孫後代,讓他們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幫助遇到困難的人?
這事關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導向,決不可提倡,而劉女士,正好就是一個反例。
兩位救人者說了,此事已經過去,對劉女士的譴責,也改變不了任何事實。
但范江濤和謝如祥雖然放棄了登頂珠峰的夢想,但他們登上了人性的高峰;劉女士雖然登頂成功且有照片為證,但在人性的珠峰上,她或許已經敗得一塌塗地。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