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醫的理論,這個熱應該是來源於膽火即相火,這個寒主要指的是腎水的寒,正常應該是上火下降,使腎水不至於太寒,腎水上升,使相火不至於太熱,這就是我們說的水火既濟。
我們每個人都有「上火」的經歷,比如夏天天氣炎熱引起身體燥熱,吃了上火的食物後,口舌生瘡、大便乾結,還有肝火旺的人脾氣急躁、內熱大,久病之人「陰虛火旺」等。
《黃帝內經》里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
這裡指出了寒為熱病之因。若寒邪過盛,身體內表現出的就是熱症、熱病,也就是說虛火實際上是由寒引起的。
上熱下寒表現在身體上,具體有哪些症狀?
對於有上熱下寒的人來說,一般會同時出現下面一個或多個症狀:
上熱:口腔潰瘍、舌瘡、嗓子疼、牙疼、腮腫、流鼻血等反覆發作,慢性中耳炎、目赤紅腫、眼乾眼澀、青春痘、甲狀腺類問題。
下寒:肚腹不溫,經常拉肚子、腰膝酸冷,膚色暗沉,女性痛經,男性陰囊冰冷潮濕,手腳冰涼,特別怕冷,飲食耐溫不耐寒。
上熱下寒應該怎麼調理?
1,做揉腹的動作。
人的小腹主要是陰經的比較多,是人體最寒的地方。
我們在揉腹的時候,用手掌的勞宮穴(火血)對著最寒的地方,再加上腹部的血循環加速,可以使之溫熱起來。
還有就是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通過揉撫,可以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氣血旺盛,就更容易建立起我們的大循環,從而使身體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我們大家其實在家裡也可以自行揉腹,方法為兩手重疊,掌心向下,掌心對著肚臍以下兩寸的地方。
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按逆時針方向揉,後按順時針方向揉。
揉的次數最低以30遍起,或30的倍數也可以,力度要適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軟組織帶動起來更好。
身體如果比較虛弱,可以逆時間進行按壓轉圈揉,這樣是補。
如果身體比較壯實,就要順時針旋轉按壓揉,這樣是瀉。
這個需要大家進行觀察,虛弱指的是氣血不足,人比較消瘦,面色比較暗淡,總體是無精打采。
比較壯實的人,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肉人,身體比較壯實,說話聲音洪亮,底氣足,面色比較紅。
這裡有幾點要注意,有一些人其實是不適合揉腹的,比如胃腸穿孔、內臟出血、腹症等,這些情況都不是適合。
另外,女性在月經期內揉腹時,下腹部要輕揉或不揉。腹壁有急性感染時,就不應當進行按揉。
2,每天保持適量的運動。
很多人都是久坐不動,我們在早晨或者下班後,建議多做八段錦、太極拳、瑜伽,每天堅持20分鐘,可以幫助疏通人體的經脈。
3,用艾葉水泡腳。
用新鮮的艾葉,或者是干艾葉熬水,然後放點鹽再拿來泡腳,直到腳發汗為止。
每周泡腳三次,堅持2個月,在之後可以用溫水泡腳出汗,可以很好的把人體的虛火往下排,與此同時,也可以緩解人體關節疼痛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