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範區建設這一年」⑥全面增進民生福祉 穩穩托起老百姓幸福夢

2023-01-16     速新聞

原標題:「示範區建設這一年」全面增進民生福祉 穩穩托起老百姓幸福夢

「示範區建設這一年」全面增進民生福祉 穩穩托起老百姓幸福夢

(速新聞記者 高雲龍)小康夢、中國夢、強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去年以來,我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在就業、醫療、教育等領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推出了一系列溫暖人心的舉措,讓老百姓體會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穩就業、促創業 千方百計鼓起百姓腰包

「線上線下招聘很多,進入全市20條重點產業鏈企業工作,還有生活補貼和購房券。」宿遷貼心的就業服務和政策,讓宿遷學院商學院2022年應屆畢業生黃穎至今印象深刻,義無反顧留宿就業發展。

去年以來,我市堅持就業優先,創新打造企業用工服務「全周期」幫辦模式,在全省率先開展「穩就業惠民生」系列招聘活動、常態開展「周六市場招聘」,積極幫助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因疫情失業等重點人群就業。

記者了解到,全市2022年共舉辦449場線上線下招聘會,為5.68萬人次推薦就業崗位,並深化勞務合作,開展赴外招聘活動,提供就業崗位2.65萬個、1220人有意向來宿就業,全市新增城鎮就業人數4.44萬人。

以市委人才辦去年10月舉辦的宿遷學院「校園宿遷日」系列活動為例,活動組織全市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等60多家用人單位參會,提供1700多個優質崗位,吸引宿遷學院應屆畢業生留在宿遷創新創業。在招聘現場,企業洽談3025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813人。

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人社保企業穩就業12條」,全面推行「免申即享」,加快援企穩崗政策落實,為1.15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2億元,同步率先啟動「蘇崗貸」融資業務,發放資金3.93億元,並為181家企業辦理社保費緩繳,整個緩繳周期涉及金額8131萬元。

創業是就業之源,在穩就業過程中我市厚植創業沃土,全面實行「五融五新」模式,打造返鄉創業宿遷品牌,持續優化創業環境,推動更多人投身「創業大潮」,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由「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相關經驗做法得到省人社廳認可和推廣。

非但如此,我市還創造性出台《創業孵化基地345星級評定辦法》,新增省、市級創業基地6家,發放富民創業擔保貸款19.62億元,扶持創業3.23萬人,帶動就業超過5萬人。

在此基礎上,著力構建居民持續普遍增收機制,推動實施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去年前三季度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607元、增長6.1%,老百姓腰包鼓起來,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好。

補短板、強弱項 切實有效優化公共服務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市去年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大力實施「六補六提」100項民生實事項目,像抓經濟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累計完成投資179億元,切實有效優化公共服務。

「如今,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真好!」去年9月新投入使用的玉泉山路初級中學,按照省級現代化學校標準建設,正以「向上」文化為核心,致力培養「健康、端莊、書香、向上」的好少年,這讓家住附近的市民姜娜心裡樂開了花。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市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綜合適齡人口變化趨勢、大班額化解等因素,統籌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位供給工程,新建各類中小學學校12所、改擴建6所;此外,宿遷學院新校區啟動建設。

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市持續深化教育改革,深入實施集團化辦學,目前全市共組建基礎教育集團78個,優質學校對薄弱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彰顯;繼續推動辦學風格由「千校一面」向優質多樣轉變,累計創成省級內涵建設項目188個。

同樣受群眾「點贊」的是健康宿遷建設成果。2022年,我市以改革的辦法破解醫療難題,探索重新建立市縣鄉村四級公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市級層面公立醫院3家、縣級公立綜合醫院3家、市各功能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家、農村區域醫療衛生中心6家、村(居)衛生機構1435個的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格局。

除此之外,市傳染病醫院全面完成改造提升,市中醫院改擴建工程、市區共建市老年病醫院(宿遷高新區人民醫院)加快推進,蘇北首個省公共衛生研究院市級分院落戶我市,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通過線上評審、進入現場調研迎檢階段。

我市還同步提升公衛服務能力,全市已經建成市級緊急醫學救援基地6個;將基本公衛人均補助標準提高至93元,建成居民電子健康檔案448.2萬份,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穩定在95%以上,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全覆蓋。

教育發展補軟提質、城鄉功能補欠提級、人居環境補短提效……一批批民生項目的開工建設,一項項民生工程的建成投用,全市持續補短板、強弱項,讓「民生規劃」變成實實在在的「民生福利」。

托底線、優保障 持之以恆守護民生幸福

「家裡有什麼事,打個電話馬上就有人上門,洗澡、剪頭、打掃衛生什麼都能辦。」根據失能老人呼叫,宿豫區下相街道虛擬養老服務中心高效提供助急、助潔、助餐、助醫、助浴、助行、助聊等生活服務,劉士如老人對此讚不絕口。

泗洪縣青陽街道學府社區每周都緊貼居民需求開設書法公益課堂和繪本分享課堂,通過體驗式、情景式、互動式教學,在豐富孩子們課餘生活的同時,寓教於樂,引導孩子們健康成長,居民們都說這項實事辦到了群眾心坎里。

「一老一小」是民生保障的重點。去年以來,我市積極回應養老和育兒之需,不斷加強「一老一小」工作統籌,建立「一老一小」工作機制,強化以養老托育服務為重點的「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工作,努力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生活幸福、健康長壽,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

具體來說,聚焦老有善養,紮實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集中供養機構建設,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融合銜接的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聚焦幼有優育,全面落實中央和省生育托育政策,健全完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公辦和普惠性幼兒園,切實減輕生育養育負擔。

托底線、優保障,我市還健全分層分類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和醫保惠民行動,統籌做好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弱勢群體關愛各項工作,14.4萬名低保對象、1.74萬名特困人員全部納入保障範圍。

作為職工「娘家人」,去年宿遷中心城區靜態管理期間,市總工會及時摸排中心城區困難職工家庭情況,聯繫就近的大型商超,精選生活必需食品,以「雲」送禮包的形式,為50戶困難職工家庭配送總價值1.5萬元的工會「食品禮包」,讓困難職工感受到黨委、政府和工會組織的關心關愛。

我市還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托底線、救急難的作用,堅持「先救助後審批、先臨時後長效、先內部後外部」的「三先三後」原則,加強對受疫情、事故等影響人員的救助,不斷提升救助實效,共發放各類補貼4334.8萬元、惠及67.04萬人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我市正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積極採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圖片來源速新聞雲圖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5b9e358bd1a273a42f11063d94fee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