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黎奧運正在緊張籌措中,張怡寧對女乒的看法衝上熱搜。
「日本隊員還是那麼愛哭。」
你一定有這種感覺,一聽張怡寧的解說,總是夢回她「國乒一姐」時代。
「囂張的張」
乒壇第一拽姐,叫張怡寧,囂張的張。
以球風兇悍著稱,又被稱為:打球最帥的女人。
一個眼神,就能感覺到「殺氣」。
似乎與生俱來就有種桀驁不馴;
一身運動服,能被她穿出時尚感。
賽場上一個拿球拍扇風的動作,時至今日,還是輕輕鬆鬆收穫一大批迷妹。
有人說,看了二十年桌球,張怡寧的動作結構最瀟洒,柔中帶剛。
小一點的網友說,你們的童年都有老張,羨慕。
張怡寧有一種魔力,老中青三代人,都喜歡她。
熱知識:張怡寧是因為無敵,太寂寞了而退役的一位選手。
少年時高挑乾淨,一抬眸小將羽生結弦和她神似。
那年的橄欖枝花環,和她最配。
如今回過頭再看張怡寧輝煌的戰績,會自然而然給英雄曾經的故事添油加醋。
仿佛,她生來就會打桌球;
仿佛,她本就是不敗的神話。
「我不怕他們,球打得還沒我好呢」
1981年,張怡寧出生於皇城根下,一個北京的普通家庭。
張怡寧(右)和媽媽
那時候她還叫「張寧」,後來媽媽發現幼兒園還有小朋友也叫這個名字,於是就加了一個字。
小張怡寧個子不高,反骨倒有幾斤,操場上沒少追著男生打。
直到6歲一個偶然的機會,被喜歡桌球的舅舅領到體校,另一個世界才向她打開大門。
要「玩」這個可並不容易,不僅體校的位置離家裡相當遠,每天訓練的體量也是很大的;
重重困難,愣是沒把張怡寧嚇倒,中午累了,她就在球案上隨手一鋪,就地休息。
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流轉,4年轉瞬即逝。
在這期間,初露鋒芒的她,代表區里參加比賽。
獲得的第一個冠軍,還是眼看要輸,一把鼻涕一把淚唬住了對面的隊員,這才「陰差陽錯」拿到的。
那時候「小魔王」的心態還不行,後來站在世界賽場上,這一點也顯現出來。
打球是個腦力活兒,這一點張怡寧絕對有發言權;
光是張怡寧台下總結反思的訓練日誌,隨手就是厚厚一摞,並且寫得認認真真。
10歲起進入北京市隊,兩年後,為國家效力,加入國家二隊。
事實證明,能帶出三個大滿貫的李隼教練的確不一般。
李隼(右一)
而張怡寧,起初在隊里,就是個「刺頭」。
別的小隊員,都怕老隊員欺負新人,能躲得遠遠的絕不上前。
你就沒見過,誰像張怡寧一樣,抱個茶缸,面無表情地往老隊員和前輩旁邊一坐;
我喝我的,你們聊你們的。
沒有一個內向的自覺就算了,當時打球到了一定階段,突飛猛進的她還因為當時李隼在著重培養王楠不服氣;
倆人都在氣頭上的時候,茶缸一拍一尺高。
要說起來,這「刺頭」,還是當初李隼自己從二隊給提上來的。
隊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進行軍訓,最後一般會開一個聯歡表演,結果當時缺個主持人,帶隊教練隨口的一句:張怡寧,你要是敢上,你就能拿奧運冠軍。
說者無意,後者聽完:還有這好事。大步一邁,主持去了。
雖然「刺兒」,但這股子單純,比真金還真。
也是有了這次露面,李隼藉機「煽風點火」;
和當時的一隊主教練陸元盛介紹說,張怡寧的打法和中國隊勁敵小山智麗很像,適合陪練。
陸元盛聽完點點頭。
「求勝心切」
然而,冠軍永遠並不是如人們想像的那樣輕易。
而張怡寧,也並不是一直如閃光燈前那樣淡定。
5年的時間,張怡寧在國家二隊打磨球技;
參加全運會,幾次對戰世界冠軍級名將獲得勝利,給北京隊掙下關鍵分數。
1998年到了一隊,一路打怪升級,在國乒天團的勢不可擋下拿了幾個團體冠軍。
2001年,張怡寧頂住了壓力,第一次將世界級的女子單打冠軍,收入囊中;
可是,沒過,她就被罰禁賽三個月。
要說原因,是她太求勝心切了。
也許是剛參加世界大賽,就斬獲了還不錯的成績;
2000年的雪梨奧運會,還未滿20歲的張怡寧覺得自己勢在必得。
雪梨前夜的吉隆坡世乒賽團體賽,中國隊有驚無險獲得冠軍;
可是獲獎的張怡寧,卻因此失去奧運會的參賽資格,怎麼回事呢?
吉隆坡世乒賽
當時決賽的節骨眼上,前兩個出場的王楠和李菊打得相當精彩,無形之中給第三個上場的張怡寧打了「雞血」,愣是激動得平復不下來;
結果,一輪到她上場直接「打糊」,急躁占據了上風;
完全控制不住場面,最後0-2慘敗台北選手徐競。
那時候,因為需要把精力放在參加奧運會的種子選手王楠身上。
李隼只能給大受打擊的張怡寧留下一句話:
如果還想打,必須自己救自己。
信心需要一點一點打碎再重新建立。
2001年,蕪湖世界盃,張怡寧獲得了自己的第一個世界級單打冠軍。·
11月份的九運會上,張怡寧和王楠在半決賽相遇。
這位只比自己大三歲的師姐,在張怡寧進入一隊前,就已經獲得了世界盃的單打冠軍。
王楠
大比分領先的情況下,被王楠翻盤,再次心態崩掉,最後一球直接自暴自棄故意打下網。
消極的狀態也被教練看在眼裡,張怡寧受到了嚴厲的處罰;
三個月內禁止參加比賽,並且還要在《桌球世界》上發表書面檢查。
03年,巴黎世乒賽,角逐到最後,又是王楠和張怡寧,戰況一度膠著,張怡寧依然落敗。
日復一日的重複練習,王楠曾說,自己從來沒有在睡前見過張怡寧。
從球桌上的比試,到台下的復盤研究,張怡寧其實每天的付出和鑽研一點不比王楠少。
甚至,每天高強度的訓練和巨大的心理壓力,一度讓張怡寧感覺自己已經到了極限;
用她自己的話說,「那段時間每天在神經病的邊緣」。
再不做點兒什麼,就要失控。
但是又捨不得打球出岔子,於是只能朝自己發泄;
最嚴重的時候,拿起那種鈍一點的東西就扎自己腿,還好被李隼眼尖發現,及時摁了下來。
「榮辱與共」
人在低谷的時候,才能慢慢看到自己的問題。
張怡寧不愛和家裡訴說這些煩惱,唯一能傾訴的就是教練。
稍微打得好一點,就覺得自己是獨孤求敗;要是打得差些,感覺自己什麼也不是。
有時候抱著李隼哭,說的是什麼也不著邊際,李隼只覺得一頭懵。
後來李指導慢慢發現了,張怡寧和王楠不同;
雖然綜合實力不容小覷,但有時候太散漫;
在沒有獲得最大的勝利之前,容易陷入自我懷疑。
李隼說過,張怡寧的壓力,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給的。
走不出來,還口口聲聲想當奧運冠軍?
當時,雅典奧運已經開始緊張備戰了。
那時候通訊沒有現在發達,為了鼓勵這個時而意氣風發,時而思想波動很大的種子選手;
包括蔡振華在內的的教練,「見縫插針」就得給張怡寧做思想工作。
怕面對面坐下不能敞開聊,李隼還學會了發簡訊。
後來張怡寧回憶,剛打過的比賽,等第二天冷靜下來一回顧,通過打字的方式,很快就能找到問題。
鮮有人知道,雅典奧運前的封閉訓練,除了日常訓練完成得保質保量,張怡寧的單打雙打效果都很不理想。
後來師姐馬琳力戰對手依然比賽失利,對張怡寧的打擊就更大了。她一下子對隔天上場的自己失去信心。
李隼心裡那個著急呀,這樣下去不行。
台下,他故意裝出懶散的樣子和張怡寧聊天,瞅準時機話鋒一轉:
你這麼下去,就是早死和晚死的問題。
一語點醒夢中人。
站上雅典奧運雙金的領獎台,張怡寧終於笑了。
那是中國的第100枚奧運金牌。
但當時,張怡寧還未獲得大滿貫,結果這位種子選手又「飄」了。
也不是不認真,反正就是找不回從前的勁兒了。
李隼良苦用心,恨鐵不成鋼,抄起球拍,對著小張就是一拍。
得,又給張怡寧「砸醒了」。
後來的張怡寧,世界盃四度封后、23場公開賽連續折桂;
三大賽事對外戰績保持全勝、奧運會上敗績為零,連續83個月世界第一。
最具傳奇色彩的是,08年北京奧運會上拿著一個臨時粘的、比鞋底還硬的球拍;
對戰新加坡奪冠熱門馮天薇。
馮天薇當時的報導
戰局白熱化之際,李指導的一句話,提醒了張怡寧。
最終,防守滴水不漏、攻勢神出鬼沒的張怡寧以4-1斬落對手。
至於「打哭」福原愛,故意把球打到桌子底下,放水放大海,也是國乒的美談。
她成了女乒新的領軍人,也活成了自己當初的憧憬:
「我不想拿多少世界冠軍,我想做一個能讓人記住的冠軍。」
結語
2009年,張怡寧和香港金融才俊徐威結婚。
徐威之前是演員袁立的前任。
不過,說起這段相差二十歲的婚姻,張怡寧的臉上,人們看到的是幸福。
能以「請教球技」為由,接近「大魔王」,徐威還是有點勇氣在身上的。
現在一雙兒女,家庭美滿,老徐,你有福氣啊。
今年的巴黎奧運會轉眼風雲再起,你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