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旗飄揚,英雄連隊續寫榮光(強軍路上)

2024-09-01     人民網

圖:開展武裝拉練。圖:在連史館重溫連隊血脈榮光。圖:在智能專修室研究無人裝備應用。

在大漠戈壁開展紅藍對抗演練。以上圖片均為劉志勇攝

今年「八一」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強軍精武紅四連」全體官兵回信,勉勵他們「努力建設精武強能、敢打必勝的過硬連隊,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再創佳績、再立新功」。

「強軍精武紅四連」處在備戰打仗第一線,責任重大,使命光榮。2014年7月,習主席到四連視察,親切看望慰問官兵。10年來,該連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弘揚光榮傳統,加快轉型建設,爭做精武標兵,在一系列重大演訓等任務中表現出色。

闊步邁向新征程,四連人正繼續堅持發揚光榮傳統、當好紅色傳人,苦練打仗本領、爭做精武標兵,在完成重大任務中當先鋒、打頭陣,以奮鬥姿態向打贏不斷發起新的衝鋒。

播下「紅色種子」,在賡續血脈中砥礪奮進

「收到習主席的回信,全體官兵感到無上光榮、無比振奮,惟有努力奮鬥才能不負重託。」連史館裡,二級上士蔡明月和戰友們分享學習習主席重要回信精神的體會。

2014年習主席來連隊視察時,蔡明月還是一名入伍不久的列兵。如今,蔡明月已成長為優秀班長和連隊骨幹,在多項任務中嶄露頭角。

收到習主席回信,從連隊主官到普通士兵,大家紛紛定下新目標、寫下承諾書,信心滿滿、鬥志昂揚。連隊指導員戴研傑將習主席的回信鄭重放在連史館醒目位置,同時將戰友們的承諾書也收藏到展櫃中。

「這些榮譽,都是我們奮鬥的力量源泉。」看著連史館滿牆的榮譽,戴研傑感慨。

今年1月,戴研傑剛到四連擔任指導員,就一頭扎進連史館學習連隊的英雄歷史。「強軍精武紅四連」是一支歷史厚重、功勳卓著的紅軍連隊,先後參加黃麻起義、夜襲陽明堡戰鬥、孟良崮戰役、長津湖戰役等戰役戰鬥100多次。7次被授予榮譽稱號,44次榮立集體戰功,湧現出28位英雄模範……連隊榮譽和戰史,歷經歲月洗禮,越發熠熠生輝。

「儘管對四連歷史早有了解,但在連史館看到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展品,了解到連隊先輩們浴血奮戰、奮勇抗敵換來的寶貴榮譽,我感受到身上責任更重了。一定要牢記連隊的紅色歷史,把精神傳統傳承好。」戴研傑對記者說。

榮譽,是歷史的記憶,也是精神的承載。利用連隊「傳家寶」開展學傳統教育,持續豐富「榮譽相冊」,舉辦「話說連史」講壇,成立紅色宣講隊……耳濡目染中,忠誠和信仰在官兵心裡紮根,獻身強軍事業的精神動力逐漸充盈。

連史館裡,一面「夜襲陽明堡戰鬥模範連」戰旗格外醒目。2019年10月1日,國慶70周年閱兵中,四連戰士唐公建在戰旗方隊中高擎這面旗幟通過天安門,光榮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對每一名四連官兵來說,這面戰旗都意義深刻,它承載著連隊的血脈榮光,是連隊『攻必克戰必勝、不畏難不畏險』精神的象徵。」唐公建說。

1937年10月一個夜晚,「強軍精武紅四連」前身——八路軍129師769團十連參加了夜襲陽明堡戰鬥,全連官兵敢打敢拼,前後只用了約一個小時,就和兄弟部隊一起殲滅日軍100餘人,摧毀日軍停在機場的飛機24架,有力支援了忻口防禦作戰。

「想想前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榮譽,便動力滿滿。」唐公建說,在閱兵前的訓練中,自己儘管有肩周炎和腰傷,傷病發作起來疼痛難忍,但想到身上背負著戰友的期許、連隊的榮光,還是每天訓練至深夜,最終圓滿完成閱兵任務。

「播下『紅色種子』,對年輕一代革命軍人太重要了。大家從優良傳統中汲取力量,在賡續血脈中砥礪奮進,內心有了精神滋養,身上就會有拼搏的勇氣。」戴研傑表示。

矢志強軍精武,不斷擦亮軍事過硬「金字招牌」

夏秋之交,東南某地,一場紅藍對抗演練拉開戰幕。面對複雜態勢,四連官兵沉著應對、果斷處置。

隨著一發發炮彈呼嘯出膛,四連官兵衝破層層攔阻,攻上藍軍主陣地,完成預定任務。硝煙散去,藍軍官兵紛紛點贊:「不愧是英雄連隊,打得勇猛、攻得漂亮!」

作為全軍唯一一支以「強軍精武」命名的榮譽連隊,四連官兵始終把軍事過硬作為追求。

戴研傑來到四連任職第一天,傍晚走進官兵宿舍,發現本該熱鬧的宿舍空無一人。他沿著營房尋找,仍不見戰士們蹤影。戴研傑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大家都去哪了?」

來到戶外的訓練帳篷,終於找到了連隊的兵——大家正熱火朝天地練體能!伴著音樂聲,有人在拉單槓,有人在練器械,大家沉浸在運動的氛圍中。

「別太累了!」戴研傑扔下一句叮囑便轉身離開,其實心裡被戰士們的訓練熱情深深打動。「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每天晚上加練體能是四連的傳統。大家比拼趕超、共同進步,怪不得軍事過硬『金字招牌』能越擦越亮。」他說。

建連97年間,一代代四連人將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血性薪火相傳,湧現出一級人民英雄劉繼禎、一等功臣王俊才等數十名戰鬥英模和「神槍手」宋世哲等先進典型。

進入新時代,四連官兵傳承先輩們的戰鬥精神,在任務面前展現出非凡的血性和戰鬥力。

2023年舉行的預提指揮軍事集訓中,下士劉書亞和戰友們為了練好體能,每天背著背囊沿著山坡向上跑10多公里,腳上的血泡從來沒消過,經常扎破了大的又長起小的。有的戰士體能素質稍差,戰友們會幫忙背起裝備,大家攙扶著也要一起跑到終點。

「四連有極高的勝戰追求,出門就要爭第一,越是困難大家就越要挑戰。」劉書亞說,「那次集訓,我們成功取得多個課目的第一名,展現了英雄連隊的風采。旅領導評價,大家的表現對得起『人人英勇、個個頑強』的稱號。」

凝聚力,也是戰鬥力的體現。2021年,集團軍建制連綜合檢驗評估,四連與集團軍其他11支連隊同台比拼。第一次摸底考,新戰士陳熙成績很差,感到十分自責。

「當時很怕班長批評我拖後腿,但他走到我身邊,一邊鼓勵我,一邊和我講解需要注意的細節,其他戰友也在訓練中一起幫助我提高。這讓我真切感受到,這個集體的凝聚力是多麼強大。」陳熙感慨。

在這種凝聚力的牽引下,陳熙加倍努力:訓練中,面對考驗耐力的武裝5公里課目,別人背一支槍,陳熙就背兩支,從跑不下來變成可以從容保障戰友;手榴彈投擲,一開始不及格的陳熙索性放棄午休,每天練到力竭,精準度大幅提升……

「在四連,大家的標準都很高——優秀算起步,滿分才合格。」連長林喜財自豪表示,每次面對重大比武演習,他們都是先鋒連、尖刀連,都能不負厚望、載譽而歸。

2023年,連隊參加某重大演習,擔任紅方尖刀連,依令攻擊藍方前沿陣地,為後續部隊打開通路。從前沿警戒陣地到任務縱深將近10公里,全連官兵一路邊破障邊突擊。儘管藍軍層層設阻,但每名四連人都做到實戰術動作不走樣,實現了突破最快、殲敵最多、奪地最遠的目標,以優異成績通過考評。

不斷轉型升級,練兵「準星」始終瞄準打贏「靶心」

時間撥回到2017年初夏的一天。時任連隊主官帶領官兵整齊列隊,迎接裝甲步兵戰車。那一天,四連正式從步兵連轉型為裝甲步兵連。

「從傳統步兵到裝甲步兵,看似只有兩字之差,卻意味著一切要從零開始。」回憶起那段轉型的艱難歲月,從軍18年的老班長王華記憶猶新,「之前戰鬥靠的是『鐵腳板』『跑得快』,現在靠的是對戰車各專業的熟練掌握、班組成員間的協同配合。」

列裝不久的一次野外訓練中,一輛步戰車「趴窩」了,連隊官兵研究了兩個小時,也沒搞清楚問題所在,不得已撥通了旅隊修理工電話。修理工抵達現場後,很快就讓戰車重新啟動。「以後這種小毛病,你們得學會自己解決。」官兵們聽了修理工的話後羞愧難當,下定決心要儘快掌握戰車所需技術。

為了啃下駕駛、射擊、通信三大專業的硬骨頭,官兵們到兄弟單位取經、送苗子外出學習,把不懂的部件從兄弟連隊借回去研究至深夜;烈日炙烤下,戰車內溫度超過50攝氏度,他們鑽進去苦練操作,憋著一股勁要在同類型連隊中走前列、當標杆。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新裝備列裝不到百天,四連參加全旅戰鬥射擊考核,合格率、優良率都位列全旅第一。轉型升級的四連迎來了換羽新生。

近兩年,連隊先後有9人通過裝甲專業等級一級考試,在集團軍名列前茅;2023年,中士孔韜考取了代表裝甲專業等級最高水平的特級證書,成為全旅最年輕的特級炮長;同年,集團軍組織「鐵甲先鋒」專業技能比武,二級上士李廣帶領車組以駕駛、射擊兩個100分和通信98分的成績取得第一名。

如今,他們又將目光瞄準了未來戰場,圍繞前沿作戰理論、新型裝備操作等新課題,推進連隊從技能型向智能型轉變。

夜晚,「強軍精武智能專修室」燈光明亮,官兵圍在數字化3D沙盤前,對剛結束的裝甲步兵班進攻戰鬥連貫演練進行復盤。副連長趙英俊介紹,連隊黨員骨幹成立了戰法、技術、訓練3個創新小組,打造了這個智能專修室,引進多套沉浸式模擬訓練系統,讓官兵通過專學專修提升實操技能。

「連一級建立智能專修室,在全旅還是頭一家。目前,我們正利用專修室的科技設備,研究無人裝備的改裝、應用和防禦。」趙英俊自豪地說。

插上科技的翅膀,戰鬥力實現飛躍。一次演練中,四連官兵靈活運用無人裝備進行立體式偵察,將「敵」隱蔽目標看得一清二楚,進攻戰鬥勢如破竹。總結會上,上級給予四連高度評價:「班指揮員的視線從地面上升到空中,帶來了戰鬥力質的提升!」

訓練場上,戰旗獵獵招展,在陽光照射下格外鮮紅。旗幟上「強軍精武紅四連」7個燙金色大字,刻印在每一名四連官兵的胸膛。「聽黨話,跟黨走,攻必克,戰必勝。不畏難,不畏險,連為家,苦為榮……」官兵們將強軍夢想融入聲聲誓言。

凝望戰旗,林喜財堅定地說:「這面旗幟,凝結的是一茬茬連隊官兵的汗水,是榮譽更是責任。無論時代如何變換,我們練兵的『準星』都將始終瞄準打贏的『靶心』,在強軍路上不斷書寫新的傳奇!」

(池俊成、黃雄權參與采寫)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01日 05 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594c538b7516e11bf0d77f20a25d1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