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在卦中,還是卦在人中?
母雞
對於這個問題就像雞蛋和母雞,究竟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這是個爭議性問題。
有人認為:人在卦中。因為《易經》是天人合一,比類取象的哲學。當然「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卦也會隨著人的所作所為而產生變化。宇宙空間永遠是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的,易經只不過是把宇宙和其他事物的感應演化出來而已。
有的人認為:是人既在卦中,卦又在人中。
比如,我們可以把《易經》比作大山,那麼這就要我們想把自己置於什麼位置,是置於山中,還是置於山巔。
如果置於山中,就要不斷的去尋找道路,有時候還會迷失道路,即便是有人指點迷津,也有可能指錯的。
如果置於高山之巔,那麼就可以將山中之景盡收眼底。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有的人也認為:幹嘛分這麼清楚?《易經》本身不就是教育我們不要把事物用「分」看待。
人卦相融,類於陰陽,互為理,互為相!
還有的人認為:易經以「變」為宗,人在卦中或卦在人中,皆有失於偏。以「變」為宗,則無所謂人在卦中或卦在人中。
人生困惑卦中解,其中大有玄機......
易經包羅萬象,解釋萬物的基本規律。聖賢的諄諄教誨經常被一部分人誤解為迷信。
人通過易經認識萬物,很多人都在使用易經基本原理,應對萬物。從認識到理解,最後到應用。還有大部分人也會找對應的易經風水大師去催吉避凶,同時也有大部分人覺得這是迷信之說。
易經至今也一直在用,一直都沒有過時。可見易經的重要性。
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來沒有發現過錯誤,也從來沒有被超越過一次。其中包括老子和孔子,也都是從易經中獲益,而提取精華,獲得靈感。你承認嗎?
易經六十四卦
易經六十四卦是透過六十四卦的組合,去反應六十四種不同的事務、情境、現象、特定環境下的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運作法則。
每一卦都會有六爻和爻辭,以及三百八十四種對應的狀態,透過這些變化可以知道世間萬物的運作以及人生的哲理。
所謂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其實是無解的。
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們都是相互的,是一體的,就看我們怎麼去理解和看待。實際上都對。只是沒有主次。
八卦卦象並不會因為你自己而定位你自己,而你解讀錯了,你就說不準,那是不對的。
有的人學識很高。比如:姜太公,諸葛亮,張良等......同時也有一大堆的江湖騙子。但是學以致用時候很多人都說自己對,但是事實他就解讀錯了。
關於易經之卦,有眾多解法,每種都有道理,作為學易者,學個三五天數術就出來算卦,上下歷經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知識,不得兒戲。應該有清醒的認識,不可不信不可盡信,趨利避害是其本義。這就是易經的博大精深之處。學風水就要找一個明師,人生前進需要嚮導,用別人的經驗來提升自己,少走彎路,少走錯路。2022年裴翁教授風水應用初級班招生中......本門課程裴翁教授會分享學術要點及講解實戰訣竅,幫助多年自學無法提高的易學愛好者突破實際應用的瓶頸。於2022年4月底正式開班,限定66人。
不管人懂不懂易經,其都生活在八卦易經中。例如,否卦和泰卦互為錯卦,又互為綜卦。它們互相轉換,所以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叫一陰一陽之為道。才有否極泰來。
八卦
八卦用抽象分類法,描述世界萬物,以及萬物運動方式。
卦指導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或者說卦告訴我們,怎麼做才能獲得更幸福的人生。
所謂萬物,小到一片樹葉,大到一個太陽系。人自然屬於萬物之中,從這個層面來講,人在卦中。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卦辭爻辭,術數推演給予人的指導意義,卦在人中。
舉個例子:乾卦的初爻:潛龍勿用。指的是:剛進去新的領域或者新的環境,目前能力還不夠,得端正態度,學習積累,千萬不能高傲自大。
萬物變化都在卦中,人在卦中,卦在人中,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直到今天也仍然可以重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