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園債務重組現「插曲」:平安舉反對牌遭法院駁回,昔日盟友債務洽談出分歧

2023-11-20   搜狐財經

原標題:奧園債務重組現「插曲」:平安舉反對牌遭法院駁回,昔日盟友債務洽談出分歧

出品|焦點財經&搜狐地產

作者 | 王迪

與融創境外債務重組順利落定不同,奧園的債務重組在迎來曙光之時出現「小插曲」。

11月19日深夜,市場有消息稱,在日前舉行的境外債務重組受理聽證會上,平安海外對中國奧園(03883.HK)境外重組計劃提出公開反對意見,平安成奧園重組計劃提出反對的唯一債權人。

對此,法院的意見是暫時駁回平安反對意見,要求其提供更多資料。

作為國內中資巨頭,中國平安的房地產投資規模巨大。此前,平安擬收購暴雷房企巨頭碧桂園的消息不脛而走,中國平安緊急否認,並稱已全部清倉碧桂園的股票。如今,險資巨頭與暴雷房企奧園的意見分歧,直接呈現在了債務重組聽證會之上。

有業內人士指出,保險巨頭公開挑頭中國內地房企重組計劃,或會讓奧園重組橫生變數。

「肯定是拉攏不動其他債權人,否則早拉攏了。這種投票,通常要過50 %。」某位深諳債務重組操作邏輯的業內人士向搜狐財經透露了平安持反對意見的可能性:「時間太長,或超出現有領導職權。估計知道打官司沒結果,做做樣子。」

2億美元債務「拉鋸戰」? 專家:法院反對無效正常

對於平安此次持債務重組反對意見,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沖對搜狐財經指出,如果平安持有債務比例不是非常高,那麼低於反對有效所要求的比例,法院確實會稱反對無效。

針對奧園與平安目前債務關係,搜狐財經沒有通過公開信息查閱到相關債務具體數額。

但是,從一位投資人的敘述可以窺見平安持反對意見的原因:作為高收益債券的持有人,平安等債權人的利率高出其他債權人1倍多。原先賺取高收益不說,現在平安堅持要求無擔保的債權人,要與有擔保的債權人享有一樣的清償率。顯然很不合理。

與其他出險房企債務方案額外添加的是,中國奧園為債權人畫了一張十年左右的「餅」:「集團開發項目預期產生累計無槓桿自由現金流總額約為643億元。現有物業開發項目於未來十年左右償還項目層面債務後產生的累計現金凈額預計約為185億元。」這或是平安持反對意見的另外一個原因。

另外,據相關自媒體報道稱,平安此次所涉及到的與奧園的重組債務達到10億美元。對此,某位接近奧園的投資者告訴搜狐財經,絕對是假的。平安所持有的相關債務數額應該不到2億美元。背後的錢也不是完全是平安自己的,所以也不準確,只是它代理2億而已。

另一位地產資深人士則向搜狐財經分析稱,具體進程並不知曉,平安應該只是信用貸部分反對債務重組,因為平安各級銀行和奧園各地項目公司也有貸款,項目的債估計賣完就得還清,否則就沒有抵押物了。

一位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房地產投資基金經理則指出,投票反對已經法院受理的債務重組計劃,其結果就是導致公司清盤。大家投票都是投一個「希望」,難道真的有人要去清盤香港上市公司,去跟中國大陸的債權人搶資產?

該位人士認為,個別中資機構的辦事人員一直抱有非常負面偏激的情緒,其可能沒經歷過,也不清楚公司清盤的後果。

「如果重組不成,是拉公司和全體債權人的利益一起受損。」熟悉中國奧園重組工作某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事實上,平安與奧園曾是緊密合作的盟友關係。

根據公開報道,早在2020年6月,平安信託黨委書記、董事長姚貴平,以及平安信託廣州區域高級董事總經理李蓓一行曾到訪奧園集團大廈,與中國奧園集團黨委書記、總裁郭梓寧,集團副總裁、商業地產集團副總裁胡冉等相關領導溝通交流,共謀發展。

此外,平安基金等12家機構曾在2021年9月調研奧園美谷。只是,隨著地產下行及房企暴雷潮的發生,兩者也從互惠共利,走向了債務人與債券人的關係。

此次平安反對遭法院駁回,是否會引發其他債權人的反對情緒,還未可知。

曾經千億房企如何走出「泥淖」?

從債務暴雷拉響企業危機警報,奧園債務重組可謂一波三折。如其他暴雷房企一樣,奧園經歷了出售資產、引戰、境內債重組完成、三份財報發布、復牌指引完成等「脫胎換骨」般的自救歷程。

對於重組進展,奧園方面發言人明確表示,不便透露重組進展細節。奧園始終保持與所有債權人的溝通協商,希望所有債權人理解並支持奧園重組方案,以確保長期來看保障所有債權人投資人的利益。當前,奧園正全力以赴保交樓保兌付保運營重點工作。

根據中國奧園公告披露,香港高等法院蓋曼群島大法院已於10月31日裁決,將於11月28日舉行奧園債權人債務償還安排會議。

屆時,出席會議的債權人數50%以上和參與投票總債權的75%以上投票贊成,重組協議即認定成功,在各法院2023年12月7/8日及2024年1月8日的重組批准聆訊中正式批覆認可後,就可以推進執行。

今年8月,中國奧園公告披露,在境外債務重組方面,奧園持有現有票據本金金額75.89%的債權人已正式簽署或同意重組支持協議。

奧園債務重組被業內認為是「破釜沉舟式」境外重組方案。奧園境外重組包括部分債轉股和永續債,基本導向為「本金變新債,利息變股權」。中國奧園將發行新的融資工具對原債券進行置換,包括4支共計23億美元新債務工具期限至2031年,14億股普通股、1.43億美元無息強制可轉換債券,及16億美元永續債。

對比剛剛境外債務重組成功的融創來看,它的境外債務分為降槓桿、留債展期兩大板塊進行重組,為債權人提供了可轉換債券、強制可轉換債券、轉換為部分融創服務股權、置換新票據等多種選項。此後,融創又通過降低強制可轉換債券最低轉股價,進一步「讓步」化債。

另外,融創境外債重組計劃涉資約99.23億美元,具體方案包括:發行10億美元可轉換債券;發行27.5億美元5年期強制可轉換債券;將現有債權轉換為最多約7.78億美元的融創服務股權;發行新的美元債置換剩餘債務。

有分析人士稱,雖然兩者有差異,但是綜合法院裁決慣例,以及前期奧園多數債權人投票意願,能通過法院裁決排期表決,基本表明中國奧園耗時兩年的債務重組工作接近完成。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奧園實際完成交付房屋2.3萬餘套,預計今年內還將交付近2萬套。7至10月,中國奧園月均實現銷售人民幣10億元。

當然,亦有業內人士對搜狐財經指出,暴雷房企們現在是「魚肉」,只能不斷與所有的債權人溝通,請求理解支持。此外,境外債務重組只是第一步,後續房企是否還能起死回生,還需要漫長的掙扎及努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