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結婚我隨禮1000,她回贈我一個發霉的首飾」:你的錢品,就是你的格局

2023-08-19     精讀君

原標題:「朋友結婚我隨禮1000,她回贈我一個發霉的首飾」:你的錢品,就是你的格局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596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43個詞條,歡迎查詢使用

01

網上看到一個帖子,帖主講述了一段自己當伴娘的糟心事。

帖主說,自己有一個很優秀的大學同學,本科時和她關係不錯。

後來這個同學保研到人大,而帖主本科畢業後就直接工作了,兩人聯繫也變少了。

再後來,同學畢業後回到了武漢工作,帖主和她也只是偶爾微信聯繫。

有一次,這個同學要結婚,並邀請她當伴娘。

由於28歲的帖主還沒男朋友,並且已經當過三次伴娘,怕再當伴娘就真的嫁不出去,所以拒絕了對方的邀請。

但架不住對方的軟磨硬泡,帖主最後還是答應了。

婚禮前一天,帖主就去幫忙布置出嫁房,還通過微信轉帳,給了對方1000元的紅包。

第二天,為了盡到伴娘的責任,帖主很早就起了床,給同學拿早飯、拿衣服、攔門、收拾屋子等。

然而,攔門的一幕,把帖主給驚到了。

這個同學安排了她親姐家的小朋友在自己的房間,小朋友拿了一個袋子,只要是新郎伴郎遞進來的紅包,就全被小朋友搶著撿起來,收進自己的袋子。

帖主和另外一個伴娘也不會去跟小朋友搶,所以進門紅包兩個伴娘一個也沒領到。

原本覺得,進門紅包有沒有領到也無所謂,因為伴娘最後都會有一個200左右的辛苦紅包,但沒想到,最後一毛錢也沒有,只收到一個劣質的伴手禮。

更令人無語的是,酒席上,同學並沒有給伴娘安排座位,而是讓她們自己去找座位。

後來,帖主結婚時,邀請了這個同學來參加婚禮,但她帶著老公一起來了,也沒有包禮,只送了兩個首飾。

原本以為,首飾應該值1000塊,畢竟自己當年包了她1000的紅包,回禮怎麼也應該回個等價的。

但帖主婚禮結束後,回家整理時才發現,首飾盒有油漬污漬,耳環堵還發綠髮霉,一看就不是全新的。

首飾也不知道是什麼材質,一燒,就黑了。

忍無可忍的帖主,決定不給同學留面子,直接微信上揭穿了她。

最後,同學給她補了個800元的紅包。

帖主不明白,這位同學是人大碩士,老公是北大碩士,都在體制內工作,兩人的年薪加起來有四五十萬,為什麼錢品還這麼差?

只能說,錢品和學歷收入均無關,它就像一塊試金石,檢驗最真實的人品,照見千萬般的人性

02

生活中,你身邊是否也常常遇到這樣的人:

你借他錢,如果不提,他絕對不主動歸還,甚至提了之後也是推三阻四;

外出聚餐,每到結帳,他就無影無蹤;

想要設計個Logo,他不想花錢,卻一直騷擾學設計的同學,讓人免費幫忙。

錢品差的人,自以為占盡便宜,卻不知每次算計背後,都是對自我形象的透支。

就像帖主的同學,為什麼找不到一個關係親近的人當伴娘?

因為關係親近的人早把她看透了,沒人再願意幫她。

無奈之下,她才只得求著一個平時聯繫不多的同學。

帖主念在大學時的情誼,為她慷慨解囊,卻也在看清真面目後把她踢出了好友名單。

作家何權峰在《格局》中寫道:

格局是在和錢打交道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一個人賺錢和花錢的方式,多少決定他將來所能達到的高度。

企業家凌軍講過他公司兩個員工A和B的故事。

A和B是大學的同班同學,同時被招錄進來。

剛畢業時,兩人都缺錢,於是就把房子租在了北京五環外。每天上下班需要四小時,很是累人。

凌軍就建議:「你們可以在離單位近點的地方租房,雖然貴一點,但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A聽進去了,於是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

員工B仍然覺得,公司附近租金太貴,不能浪費錢,而自己有的是時間。

三年後,A的工資翻了兩倍,因為他把省下來的時間全部用到了學習上。

通過三年的努力,他拿到了註冊會計師證,身價翻倍。

而員工B呢,三年工資只漲了800元。

他很後悔:「我目光太短淺了。」

不貪小利,是一種遠見,也是一種大格局。

有大格局的人,懂得用錢置換時間和空間,換取更長遠的發展。

03

《會賺錢的人想的不一樣》一書中提到過兩種思維:存量思維增量思維

固守存量思維的人,竭力避免一切支出

帖主的同學,以及上文提到的員工B,就是典型的存量思維者。

他們只會關注眼前的存貨,想著一塊錢掰成兩塊花,能占點便宜是一點,最後不是丟了形象,就是失了機會。

而擁有增量思維的人,考慮的是用已有的資源,換取更多的資源,並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認知、拓寬圈子,做大自己的格局

就像員工A,花更多的錢省下了時間,並把省下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讓自己身價翻倍。

曹德旺在他的自傳《心若菩提》中,講過一個故事。

當年,曹德旺打算在老家建廠房,市場價是每立方米3元左右。

可有一位閩侯人,卻願意以8毛錢的價格承包下工程。

為了節省成本,曹德旺和閩侯人簽訂了合同,可他隱隱覺得事有蹊蹺。

果不其然,連著幾天晚上,閩侯人都偷偷找上曹德旺,又是給他塞錢,又是給他送金手鐲。

對此,曹德旺並不買帳,每次都把人痛罵一頓,然後把禮物扔出去。

無奈,閩侯人坦露了實情。

原來當地有個習俗,承包方一般通過低價拿下合同,再通過送禮找關係,把價格抬高。

沒想到曹德旺軟硬不吃,閩侯人只好硬著頭皮,以虧本價建成了廠房。

本以為這單賠定了,可結算工程款時,閩侯人卻收到曹德旺給他的厚厚一沓錢。

曹德旺說:

「和我合作,不會讓你賠本的。希望你以後能夠踏踏實實做事,不要想著歪門邪道的事情。」

原來,得知事情原委的曹德旺,仍然按市場價給閩侯人結算工程款。

他寧願多花3倍的成本,也不願占人一丁點便宜。

閩侯人對曹德旺肅然起敬,從此有什麼資源、人脈,都與他共享。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有舍有得,不捨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

擁有增量思維的人,從不局限於眼前的小利,他們看重的,是未來能收穫什麼。

一如曹德旺,捨得讓利,看似虧損,可換來的卻是人情和發展。

吳曉波有句話說得好:

有目的性的花錢是一種投資,你不和世界錙銖必較,世界才不會對你吝嗇。

錢品好的人,一般不會過得太差。

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4183a522dae2dfed23fc1a06930dc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