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第五醫院醫生提醒|氣溫驟降,凍傷部位用雪揉搓不可取

2023-11-25     哈爾濱新聞網

原標題:哈市第五醫院醫生提醒|氣溫驟降,凍傷部位用雪揉搓不可取

近期,哈市氣溫逐漸下降。哈爾濱市第五醫院燒傷科醫生提示,冬天在戶外停留時間過長容易導致末梢血循環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被凍傷,一旦發生凍傷,其應急處理要正確、合理,對凍傷部位不可用雪敷、揉搓、冷水泡等方法。

凍傷應急處理早知道、早掌握,可以有效避免凍傷後皮膚二次受傷。凍傷是身體表面受低溫刺激後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而產生的病變,一般分為局部凍傷和全身凍傷,多見於寒冷地區。哈爾濱市第五醫院燒傷一科醫生趙洪偉表示,凍傷,好發於末梢血循環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這些部位受到寒冷刺激而收縮毛細血管,在恢復正常溫度後會釋放炎症因子,從而引起耳、手、足和面頰等部位出現凍瘡,引起凍傷處紅腫、瘙癢等症狀,組織受損後變得脆弱,十分容易在下一個冬季到來時復發凍瘡。因此,一旦發生凍傷,患者應儘早復溫,切勿自行採取烤火、冷泡、用雪揉搓等辦法急救,避免加重皮膚組織損傷。

趙洪偉醫生提示,有的凍傷患者會使用「土方」治療,其中用雪揉搓凍傷部位的患者較多,而這種做法非但不正確,還延長凍傷部位的受凍時間,加重組織損傷,導致病情反覆發作,加重病情。正確的應急處理是,儘快脫離寒冷環境,防止凍傷加重。及時取下飾物,患者手上的戒指、手鐲等飾物要及時取下,以防腫脹後無法取下、影響血液循環。

溫水快速復溫是凍傷急救的關鍵。要迅速將受凍部位浸泡在40℃~42℃的恆溫熱水中,或使用取暖設備使凍傷部位環境溫度維持在40左右,使凍傷部位恢復到接近正常皮膚溫度。還可以在無菌操作下,保持創面的乾燥,受傷肢體應抬高,制動,從而有利於血液循環和免於加重組織損傷。若出現水皰形成皮膚破損情況,應該儘快就醫。需要注意的是,凍傷癒合後要多注重保暖,天氣寒冷外出時,要戴上口罩、圍巾、帽子,手套等可以起到保暖作用的服飾物品,並且可以主動使用一些理療設備促進末梢循環,防止凍瘡的情況再次發生。

預防大於治療,趙洪偉醫生建議,天氣寒冷時做好保暖措施,手套、耳套、口罩、圍脖、帽子等儘量都穿戴整齊。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高軍震 周芷含 記者:楊艷

編輯:劉奕萱 實習編輯:王馨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3441ba828e9879855ec47b7cf7c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