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豆粕日糧,賦能中國養殖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2-03-04     中國養豬網

原標題:低豆粕日糧,賦能中國養殖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01 市場高位震盪

養殖業受重創

劃重點

原料價格屢創新高

2月豆粕價格創九年來歷史新高,均價高達4727元/噸,較1月底上漲近1000元/噸。按照豆粕在飼料配方中20%添加,飼料成本上漲近200元/噸。南美大豆供應減少也成定局,國內油廠疊加缺豆及利潤空間壓縮因素停機增加,豆粕庫存低位運行,加之生豬價格疲軟,豆粕需求不振,支撐豆粕價格維持高位震盪態勢。

數據源自博亞和訊

劃重點

豬價持續走低

春節過後豬價大跌,2月份生豬(外三元)最低12.46元,豬糧比跌至一級預警區。進入3月,國家將啟動中央凍豬肉收儲工作,豬價略有上漲,3月2號全國生豬均價12.72元/公斤,但由於市場利好因素有限,豬價難以大漲,養殖企業要有長期作戰的決心。

數據源自養豬網

劃重點

行業普遍虧損

價持續低迷,疊加原料價格高漲,國際貿易形勢動盪,養豬行業呈現普遍虧損態勢。2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環比減少,生豬存欄減少,生豬出欄虧損,據測算,外購、自繁自養生豬出欄虧損150-500元/頭不等。預計3月行情回彈空間不大,養殖產業應及時調整策略與飼養方案,降本增效。

劃重點

國際形勢錯綜複雜 原料供應鏈盡顯脆弱

俄烏均屬農業大國,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占全球小麥出口17%,烏克蘭則有「歐洲糧倉」的稱號,全球第九號大豆生產國。兩國局勢緊張,全球股市、能源、化工、糧價等高位震盪。2月28日,CBOT大豆期貨市場收盤大幅上漲,商業買盤和技術買盤活躍,截至收盤,大豆期貨上漲19.50美分到54美分不等,刺激國內原料市場的不穩定。3月俄烏軍事行動依然存在,黑海地區局勢動盪,國際貿易環境錯綜複雜,瞬息萬變,將繼續影響大宗原料的價格行情。

02 低豆粕日糧是

未來養殖業發展的方向

2021年全國飼料工業總產值12234.1億元,總產量 29344.3 萬噸,連續十年全球第一。同時,我國飼料糧消費持續增長,目前已超過穀物總消費量的40%,如果算上大豆,飼用占比超過50%。我國飼料資源長期短缺,特別是蛋白飼料原料的進口依存度接近80%,成為制約我國飼料工業和養殖發展的重要瓶頸。2021年,大豆進口量 9652 萬噸,比上年增長 5.7%。

劃重點

我國飼用豆粕減量替代進程

2022

2月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大力實施

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

加大耕地輪作補貼和產油大縣獎勵力度,集中支持適宜區域、重點品種、經營服務主體,近日,黑龍江已經正式下發穩糧增豆的補貼政策,原則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高於玉米生產者補貼 200 元左右。

2021

11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印發《糧食節約行動方案》

強調加強飼料糧減量替代。推廣豬雞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技術,充分挖掘利用雜糧、雜粕、糧食加工副產物等替代資源。加快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提高蛋白飼料利用效率,降低豆粕添加比例。

2021

4月

飼料原料營養價值資料庫及應用平台系統,正式上線發布

面向全社會開放使用,為推進飼料精準配方和精準配製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2021

4月

全國動物營養指導委員會發布

《豬雞飼料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技術方案》

廣辟飼料原料來源,提升利用水平,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日糧配方結構,保障原料有效供給,提升畜牧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2019

3月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

《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

廣辟飼料原料來源,提升利用水平,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日糧配方結構,保障原料有效供給,提升畜牧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2018

10月

聚焦降低配合飼料蛋白含量

倡導高效低蛋白日糧體系

《仔豬、生長育肥豬配合飼料》《蛋雞、肉雞配合飼料》兩項團體標準,聚焦降低配合飼料蛋白含量,倡導高效低蛋白日糧體系的應用標準不僅增設了「上限」,並且豬配合飼料中的平均粗蛋白水平由16%降至14%。新標準在全行業全面推行後,養殖業豆粕年消耗量有望降低約1100萬噸,帶動減少大豆需求約1400萬噸。

2014

5月

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

提出了一系列綜合技術措施

《生豬生產節本增效技術指導意見》為減少生豬養殖的損失,實現生豬生產節本增效,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提出了一系列綜合技術措施,建議採用理想蛋白平衡胺基酸技術配製低蛋白日糧。

減少進口大豆依賴,夯實養殖業發展基礎,飼用豆粕減量替代是大勢所趨。新局勢下,我國將加快推進高品質低蛋白日糧的研究和應用,提高飼用豆粕的使用率,降低其用量,促進符合中國國情的日糧結構的完善與應用。

03 低豆粕日糧是提升中國養殖業全球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2021年全國養殖業飼料消耗量約為4.5億噸,豆粕用量在飼料中的占比為15.3%,比2020年下降2.4個百分點,節約豆粕飼用量1080萬噸,摺合大豆1400萬噸,大豆進口量依然居高,但是比2020年減少381萬噸。

未來,飼用豆粕減量替代潛力巨大。專家預測,若谷政策得力,措施到位,養殖業可實現豆粕減量2300萬噸以上,摺合減少大豆需求近3000萬噸,相當於2.3億畝耕地的大豆產出。

劃重點

飼用豆粕減量替代的意義

減少大豆進口依賴

我國生豬生產將全程蛋白質水平由目前的16%降至14%,可減少豆粕用量近1030萬噸。在動盪的國際貿易環境下,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降低養殖成本

飼料原料中最重要的就是玉米豆粕,在養豬成本中飼料占比高達60-70%,而飼料成本構成中玉米占比約為65-70%、豆粕占比約為15-20%,原料價格和用量與養殖成本息息相關。

減少飼料不合理消耗

動物攝入蛋白質過多或胺基酸模式不夠理想,不僅會降低生產效率,而且會影響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構的多樣性和平衡。

減少氮排放,保護環境

中國農大譙仕彥老師的團隊研究結果顯示,日糧粗蛋白每降低1個百分點,減少蛋白質原料用量3個百分點,飼料成本可降低1.5%,氮的排放可降低8-10%,有利於環境保護。

文章來源:普愛飼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33d1bd6d191fe5ecdb53a4c03861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