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身高定型期在這個歲數,如果未達到1米七,很難長成大高個了

2022-04-14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男孩身高定型期在這個歲數,如果未達到1米七,很難長成大高個了

你知道男孩長到幾歲就不會再長了?很多家長因為現在不關注,使孩子陷入身高陰影中,連結婚都難。

「催催催,催有什麼用?人家姑娘都說了啊,就是嫌棄我太矮了啊!」剛剛結束的春節,王阿姨家原本歡樂的氛圍,被小兒子的相親事宜蒙上了陰影。由於只有1米65,連續3個相親對象都拒絕了他。在長輩的催婚中,小兒子的情緒徹底爆發,王阿姨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責。

那時候,看到大兒子有171厘米,就以為小兒子也能有哥哥的身高,面對17歲才163厘米的小兒子,王阿姨還總是說:「還會再長的!」一直到後面2年小兒子再也沒有長高。

王阿姨帶著小兒子去詢問醫生,得到的答案是——男生的身高基本在17、18歲就定型了。如果在青春期沒有竄到170以上,指望「晚長」的幾率實基本不可能了。

身高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對於男生來說,尤其重要。畢竟,女孩子如果稍微矮一點,還可美其名曰「嬌小」。但男生個子矮,就會被嘲笑為「矮矬矬」,不管是職場還是婚戀,都明顯處於劣勢。

所以,家有男娃的朋友們,一定不要存在僥倖心理,而是要緊緊抓住可以幫助孩子長高的時機

雖說身高約70%的因素來源於遺傳,但後天的30%也不容小覷

充足的營養,可以提供生長發育的原動力。在均衡的前提下,重點補充鈣、蛋白質、維生素和鋅這四類助高食物。

睡眠,也可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生長激素是刺激生長因子的動力,一般在熟睡後一兩個小時分泌。因此一定要讓孩子睡夠,並且儘量早睡。

運動,提高新陳代謝,伸展動作可以促進骨骼和軟骨的生長。比如跳高、引體向上、打羽毛球等,都是比較適合長高期的孩子。

而在這三大因素中,飲食是重中之重。但由於工作的忙碌,飲食被很多家長忽略了。這是非常錯誤的,建議及時調整。

3大階段,從飲食上步步為營

從出生到身高定型,孩子會歷經「嬰幼兒時期」、「兒童期」和「青春期」這3大黃金時期。這3個時期內,孩子的發育特點、營養需求、作息規律有所不同。父母在普通的助考方法上,要加上針對性的重點對待。

1、嬰幼兒時期——快速長高期

A:嬰兒期

就是1歲之前,是寶寶生長最快的階段,這1年內,大部分寶寶可長高25厘米以上。

飲食攻略:

保證充足奶量。

母乳喂養的媽媽要保證自己「營養均衡,同時重點攝入鈣、蛋白質、維生素、鋅」。

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但維生素D從食物能獲取的量極少,因此出生滿15天就可補充維生素D。

輔食的及時添加和科學搭配。

到了半歲左右,家長要給孩子逐漸添加輔食。在保證奶量的前提下,增加五穀、蔬果和肉類的攝入。

此時,孩子的咀嚼能力較差,胃容量也很小,建議父母在食物不過敏的前提下,為孩子做到葷素搭配,提高營養密度。

助高食譜推薦:蝦米西藍花碎米粥

B:幼兒期

也就是1-3歲。有研究表明3周歲時的身高與成年後的最終身高的相關係數可達0.8。此時,除了持續補充充足的奶量,主食占比也要逐步提高

這個階段,寶寶能吃的食物日益豐富,家長要增加孩子的食物種類、提供多種烹飪方式讓孩子習慣,同時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挑食偏食。

助高食譜推薦:娃娃菜鮮蝦粉絲湯

2、兒童期——平穩長高期

3-10歲這個階段的兒童,身高每年增加約5-7厘米。此階段孩子的體能活動量增大,而且隨著入園、入學,腦力消耗量也增大,因此,這個階段的食物要儘量做到增高和益腦結合。

助高食譜推薦:蘆筍鮮蘑菇炒肉絲

溫馨提示:此時孩子的骨骼還是處於相對柔軟的狀態,比較容易受外力的影響而發生改變。所以父母要教導孩子正確的坐、立、行、寫字姿勢,以免造成脊椎的變形,影響骨骼發育。

3、青春期——生長高峰期

青春期是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人的過渡期,進入青春期的時間:女生約是11-13歲,男生約是13-15歲。青春期內,有的孩子一年能長十多厘米

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較為複雜,一方面是學業上逐漸增加的壓力,一方面是第二特徵的出現,讓很多孩子容易出現好奇和焦慮。這些心理變化可能引起孩子睡眠質量下降,影響身高。因此,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僅要多和孩子溝通,減少孩子的壓力,在飲食上也儘可能做到「豐盛又能減壓,助高又要滿足第二特徵的發育。」

不過,要重點強調,豐盛並不代表大補特補,如果過量攝入滋補品,可能引起骨骼線提前閉合,掐斷了孩子的長高路。

助高食譜推薦:枸杞黑豆煲豬骨

以上三個階段,孩子的身體發育特點是不一樣的,所以家長要有針對地給孩子補充營養,不要弄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