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
大家狂催的諾獎作家薩拉馬戈新書來啦!
去年,出版了他的《失明症漫記》,緊接著就有超多真愛催他那本堪稱「比肩《百年孤獨》」的神作——《修道院紀事》!
作為薩拉馬戈名震文壇之作,這部小說帶有他標誌性的、超凡卓絕的想像力!
它通過三個離經叛道的人想飛上天的奇妙故事,為我們揭示了在想像力貧乏的時代該怎樣生存!
我讀完後,被薩拉馬戈深深震撼了,怪不得說,閱讀薩拉馬戈,就是重新看見世界!
01
當三個離經叛道的理想主義者決定飛翔
故事,發生在遙遠的葡萄牙。
一個神權與王權雙重碾壓著貧民的遙遠時代,國王若昂五世為了還願,下令集舉國之力,建造一座舉世無雙的修道院。
那也是一個想像力極度貧乏的時代。
如果一個女人說,她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輕則被流放苦寒之地,重則會被施以火刑、當眾燒死。
小說里的馬夫拉修道院在歷史上確有其在
然而再壓抑的時代,也無法遮掩人的光芒。
一位離經叛道神父,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
他要擺脫現實的束縛,要離開沉重的世界,他要飛向太陽,飛向宗教裁判所夠不著的地方。
但在想像力貧乏的時代,飛行的想法是罪孽的,因為那是要和上帝比肩,凌駕於宗教裁判所之上。
但「異端邪說」的罪名,嚇不倒離經叛道的人們。
一對志同道合的愛侶加入了神父的計劃。
男人叫「七個太陽」巴爾塔薩,是個在戰場上丟掉一隻手的前士兵;
女人叫「七個月亮」布里蒙達,是個有著特異功能的巫婆之女。
他們因愛而結合,一起成為了神父的助手,三個瘋狂的人就這樣開始了飛行器的製造。
從這裡,全書最魔幻的情節由此展開。
在這個世界裡,飛行器升上天空,靠的不是我們現實中所了解到的物理知識,而是一種神秘物質:以太。
這種物質藏在人的體內,是活著的人的意志,而只有擁有特異視力的布里蒙達才能看見。
最終,飛行器飛起又墜落,三人的命運從此發生巨變,而修道院最終建成。
最終,神權被廢黜,王權成灰燼,而愛與意志永存。
合上書後,我感慨:
不愧是諾獎大師,不愧是史詩巨作!
閱讀的幾個小時里,我感覺就像,親身穿越到了那個光怪陸離的世界,過完了轟轟烈烈的一生!
神父設計的飛行器圖紙
02
是諾獎得主薩拉馬戈,
更是一身反骨的知名刺頭
關於這本書的作者——諾獎得主薩拉馬戈,去年出版了他的《失明症漫記》,受歡迎程度之高,讓他再次火遍全國!
這位出身貧民窟的文學大師,當過修車工,做過雜誌編輯,直到50多歲還藉藉無名。
但從他開始出版第一本書,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只用了十幾年時間。
薩拉馬戈獲頒199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現場
除了是文學大師,他還是懟天懟地的懟王。
由於藐視教會,他的作品被葡萄牙政府從歐盟文學大賽的參評名單中撤下,薩拉馬戈憤而流亡西班牙,直至去世。
他年輕時喜歡葡萄牙詩人雷耶斯的詩歌,但讀到「智者安於世界現狀」這句,卻極為不滿。
他說,他無法容忍一個智慧的頭腦說出如此殘忍的話。
他沒有辦法安於世界現狀,沒有辦法不去看見。
「如果能看見,就要去看見」,這樣的思想貫穿了薩拉馬戈的一生。
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更新的最後一篇日誌,還在探討法律與正義的問題;
而由他授權薩拉馬戈基金會每日更新的博客,更新則停留在他去世前半個小時。
他知道自己的言論會成為眾矢之的,但他還是要說,還要大聲地說,因為世界的不公不會因為沉默而消失,只有正視黑暗的人,才有可能驅走黑暗。
正如他自己所說:
「我生來貧窮,我寫作是為了證明最糟糕的浪費不是商品的浪費,而是人性的浪費。
數以百萬計的人被歷史踩在腳下,數以百萬計的人除了生命本身一無所有。」
這句話也成了《修道院紀事》最好的註腳。
在他去世後,生前不願接納他的葡萄牙政府,
為他舉辦了國葬,時任葡萄牙總理親自發表唁電——「他的離開使我們的文化更加貧瘠。」
03
比肩《百年孤獨》的文學巨著
余華、蘇童、梁文道、詹青雲都愛讀
關於《修道院紀事》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知名媒體《費城問詢報》曾這樣評論:
「足以比肩加西亞·馬爾克斯巔峰時期的任何作品!」
而由於薩拉馬戈超凡的想像力和魔幻現實的文風,讀過的網友,更是反覆拿它與馬爾克斯相比:
「儘管馬孔多一直在下雨,但《百年孤獨》是色調始終是清澈的;
儘管里斯本『七個太陽』和『七個月亮』,但《修道院記事》卻陰鬱稠密得讓人喘不過氣。」
「我以前最喜歡的愛情故事是《霍亂時期的愛情》,覺得愛情是無望的等待,是來來回回,是一生一世;
在這本書里,愛情是沉默,是強力意志,是從不懷疑、不解釋,是拯救。」
余華老師曾經說「薩拉馬戈的每部作品都好」,蘇童老師更是直接拿薩拉馬戈跟馬爾克斯做比較:
「雖然這兩位都是我心目中的第一,但薩拉馬戈對現實的隱喻更強。」
梁文道老師在此前的對談中說,《修道院紀事》體現出薩拉馬戈天真的那一面,他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相信美好的事物。
2010年,薩拉馬戈與世長辭。
他的遺體安息在里斯本一棵百年橄欖樹下,《修道院紀事》中的一句話被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他的意志脫離了肉體,但沒有升上星空,因為它屬於大地。」
如果你也想看看他筆下奇妙的幻想,想看想像力貧乏的時代,人們如何離經叛道地活著。
我真的強烈推薦,不要錯過這本《修道院紀事》!
留言互動
讀完本文,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歡迎在留言區交流分享
留言最精彩的 前5名讀者
可獲得贈書
「閱讀原文」
見《修道院紀事》
— THE END —
MORE
灼見熱文
扮演張桂梅,這一次,46歲的海清再次令人拍案叫絕!
2023《主持人大賽》馮琳暫居第一,康輝的點評可謂一針見血!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為啥總打架?
當一位清華本碩博放棄「北京中產」,去往非洲
熱搜上2萬贊的「神仙家庭」讓我頓悟,情緒穩定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