鉻鐵行業發展概括以及發展中的影響因素分析
1、鉻鐵合金行業概括
鉻元素是一種重要的金屬材料,被廣泛用於冶金、化工、耐火材料等行業。其上游是鉻礦,下游不鏽鋼、特種鋼等。其中絕大部分鉻礦被加工成鉻鐵合金,用作特鋼的原材料,在鋼鐵冶煉過程中,按鋼種的成分要求添加到鋼內以改善鋼的性能,從而生產多種高強度、抗腐蝕、耐磨、耐高溫、耐氧化的特種鋼,以廣泛應用於航空、宇航、造船及國防工業領域,是國家重要的工業支撐;小部分鉻礦被加工成化工鉻鹽及生產耐火材料。
中國是不鏽鋼及特鋼、鉻鐵、鉻礦的需求和消耗大國,但鉻系原料稀缺,鉻礦資源十分貧乏,鉻鐵合金上遊行業鉻礦供應很大程度依賴於進口,下遊行業為關係到全球各國重要經濟命脈的產業,下游需求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上游鉻鐵行業的繁榮或衰退。
自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世界經濟被衝擊,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由穩健轉為積極,在出口不足的問題下,進一步擴大內需成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動力,在此期間中國的鋼鐵行業等被刺激發展,其中不鏽鋼也產量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迅速增長,國內的鉻鐵生產企業也全面進入了擴充時期,不少其它合金產品生產企業也紛紛湧入,直接影響到了國內鉻鐵的產量,出現了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鉻鐵的產能擴充與其它行當的轉入,直接導致了國內鉻系生產技術的迅猛發展,將鉻鐵冶煉帶到了一個不同的科技發展階段。
經濟危機後的一段時間內,世界經濟均處於危機後的大調整階段,國際各區域發展狀況趨分化,國內經濟以「維穩」為主基調,貸款緊縮、節能減排、產能淘汰、鋼鐵去產能化等政策等為合金市場帶來一定利空影響。
2016年始,中國經濟艱難轉型,在供給側改革、節能減排、環保嚴查等政策圍攻之下,部分行業經濟緩慢復甦,鋼鐵行業效益略微好轉,帶動鉻鐵及其他合金行業經歷市場變革;後伴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疫情影響等,世界發展進入變革和調整階段,鉻鐵市場受到國內外發展環境影響。
目前我國鐵合金行業存在較為嚴重的結構性矛盾,一是矽錳合金產能過剩,鉻鐵合金、鎳鐵合金產能不足;二是生產工藝落後的中小型企業仍較多,資源消耗和環境問題仍存。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國已經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以淘汰落後產能,節能環保為重心,鉻鐵作為鋼添加劑,其下游不鏽鋼、特鋼作為鋼鐵行業的細分領域,屬於具有節能環保特徵、面向高端製造和新能源領域的新材料行業。在國家政策鼓勵下,不鏽鋼、特鋼行業發展有較廣闊的空間,尤其在部分領域採用不鏽鋼、特鋼等代替普鋼,不僅利於提升產品質量,也有利於節省資源,繼而帶動上游原材料端的發展;同時由於國內能耗雙控政策的不斷推進,也勢必觸發鉻鐵市場份額再分配和鉻鐵企業轉型,實現行業內優勝劣汰,國內優質產能置換,整體驅動鉻鐵行業向節能環保的發展。
2、行業的周期性、區域性和季節性
3、行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產業改革帶來發展機遇
鉻鐵行業是資源、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具有一定進入壁壘。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不斷深化,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技術不斷升級,鉻鐵行業中的規模較小、技術落後、產品質量較差的企業被逐漸淘汰,而擁有上下遊資源、高附加值產品和先進技術、較大規模等優勢的鉻鐵企業將進一步優化整合,有利於行業整體的良性競爭。
2)產業政策利好行業發展
鐵合金冶煉行業作為一個高耗能行業,一直受到重要關注。國家相關部門發布《關於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鉻鐵冶煉過程中,焦炭屬於冶煉中的原料用能,該政策貫徹落實中將降低該行業的綜合能耗,在碳達峰的背景下,上述政策利好行業。
3)下遊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國家出台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藍天保衛戰」等宏觀調控政策,以淘汰落後產能,節能環保為重心。鉻鐵作為鋼添加劑,其下游不鏽鋼、特鋼作為鋼鐵行業的細分領域,屬於具有節能環保特徵,面向高端製造和新能源領域的新材料行業,廣泛應用於航空、宇航、造船及國防工業領域。政策鼓勵擴大不鏽鋼特鋼的生產份額及應用領域,在部分領域採用不鏽鋼代替普鋼,不僅利於提升產品質量,也有利於節省資源。目前我國不鏽鋼、特鋼產量、消費量占鋼材總量的比重較已開發國家有一定差距,在國家政策鼓勵下,不鏽鋼、特鋼行業發展有了廣闊的空間。該行業政策的出台有利於下遊行業的發展,繼而帶動上游原材料的發展。
4)全球化進程帶來發展機遇
隨著世界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我國在鐵合金工業生產等方面將與國際社會有更多的接觸,我國鐵合金工業將會更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市場的融合。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我國在鋼鐵行業將會加大力度,保障每年的粗鋼產量,也要保障優質鋼鐵產品以及合金等特殊鋼種產量。因此為滿足國內市場以及國際市場對鋼鐵製品供應及消費升級的需求,國內鋼鐵行業產業鏈結構升級、消費結構升級迫在眉睫。
(2)不利因素分析
1)上游原材料鉻礦進口依賴
我國是鉻系消費大國,但中國鉻資源量十分匱乏且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甘肅等幾個西部邊遠地區,鉻礦資源礦床規模小,分布零散,開發利用條件差,產量也較低;鉻礦供應很大程度依賴於進口。
2)資金壓力大
鐵合金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技術研發、廠房、設備購置、原材料進口等等都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資金,且後續仍需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及技術升級改造投入較大資金,資金壁壘無形中提升了行業門檻和企業負擔。
4、行業壁壘
(1)政策准入壁壘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2月28日發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被認定為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也對該行業提出了限制、禁止性要求;生態環境部公布《關於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嚴把建設項目環境准入,對於新建、改建、擴建「兩高」項目須符合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法定規劃等;同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高耗能產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提出到2025年,鐵合金產業能效標杆水平以上產能比例達到30%,矽鐵、錳矽合金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清零等。在碳達峰背景下設置了多重政策准入壁壘,對於尚未入局的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2)運營資金壁壘
鐵合金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技術研發和生產運營都需要大量資金。在技術研發層面,企業需要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優化產品結構,保持技術領先,滿足市場需求。在生產運營方面,因客觀原因,國內的鉻礦開採及產量較少,高碳鉻鐵生產企業大多向國外供應商(南非、印尼)採購鉻礦原料,預付保證金且款到提貨,因此企業在採購原材料環節需要占用大量的營運資金;同時廠房生產線的建設、設備購置、產品生產等環節亦需投入大量資金,後續生產經營仍需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及技術升級改造投入較大資金。行業整體呈現資金密集型的特點。
(3)人才技術壁壘
鐵合金行業對人才和技術具有一定的要求,企業需要持續、大量的技術研發投入和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的支出,以保持長久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外聘或培養具備較強專業能力的人才形成技術團隊需要較長的周期,新進入冶煉行業的企業短時間內難以解決人才缺乏問題,技術人才缺乏和技術成果儲備不足成為制約其進入行業並迅速發展的壁壘。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諮詢《2023-2029年鉻鐵合金行業細分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諮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諮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服務。(PHPOLICY:L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