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發布通報,一外籍人士未戴口罩欲進入其租住小區且拒不服從物業人員管理,其行為擾亂公共秩序,給予其行政處罰,並處限期出境。
圖據網絡
不戴口罩、辱罵工作人員、還拿手機砸,「暴怒老外」被治安處罰並限期離境,純屬咎由自取。網上、朋友圈裡,紛紛點贊當地警方的「無差別執法」。網友較多的一種聲音是,中國不歡迎這種入鄉不隨俗的客人。
依法處置一起疫情期間擾亂公共秩序行為,本是平常事,之所以受到關注,恐怕與近日個別地方出現的「差別化管理服務」有關。實際上,公眾反對的並不是熱情好客、禮待外人的風格,敏感之處在於,管理與服務問題上存有明顯甚至帶有「刻意」色彩的內外有別,已超出了「熱情」的尺度,而其中涉及的公平、平等問題,很難讓人保持淡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當然也包括外籍人士。居住在西安這位「暴怒老外」,為何敢於挑戰法律不得而知。但法律對「撒野」說不,對當事人和更多人都有教育意義: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法律;原則問題上,客人也應當懂得「入鄉隨俗」。
因為文化差異,部分國家的人不習慣戴口罩,但疫情期間,不戴口罩不利於自我保護和防止疫情擴散。如果一國的法律法規沒有強制要求戴口罩,那麼戴不戴就只是個人的選擇。但入鄉應隨俗,在中國就應當尊重中國政府有關防疫的相關規定。非常時期,在公共場合不戴口罩的特權,誰都沒有,罵人、打人就更不要說了。一言不合就「暴怒」,等待他的只能是法律的公正處置,而不會有什麼「差別化待遇」。這不僅是防控疫情的需要,也是維護正常社會秩序和法律尊嚴問題的底線堅守,不關其他。
目前,全球疫情形勢嚴峻,中國外防輸入的壓力增大,前期實踐證明了的「戴口罩防護防控有效」的經驗不能丟,相關管制措施還應按防控指南的要求執行,這也是一個底線原則。在這個問題上,管理不可鬆懈,而任何人也不能產生「特殊待遇」的錯覺。
作者 馬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