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不具備可逆性的思維,父母就不要急於求成啦

2022-07-25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學齡前兒童不具備可逆性的思維,父母就不要急於求成啦

不知道今年要開啟自己小學生涯的孩子們,最近是不是都在瘋狂的「幼小銜接」,父母也都一反孩子在幼兒園時的從容淡定,紛紛像打了「雞血」一般,緊張著孩子的學習、關注著孩子的進度,生怕莫名其妙的落在起跑線之後……

「唉,其實,最壞也不過就是徘徊在起跑線上,難不成孩子還會退著跑?」我是和老家裡的一位妹妹視頻的時候,有感而發地說出這句話的。

她就是「打了雞血一般」的准小學生家長之一,和我視頻,就是不斷吐槽她家孩子——我的小外甥的種種「不思進取」。因為孩子和我感情很好,所以妹妹就想要「曲線救國」一番,讓我對孩子進行一番苦口婆心的勸慰和告誡。

所以,我的話音還未落,妹妹就已經連連搖頭否定我的觀點:「孩子真的會退著跑啊!比如剛剛交給他10以內的加法,轉頭問他相對應的減法,孩子就完全不知所以了!真是著急啊!」

我有些不太明白。

妹妹繼續舉例給我:「比如你教他3+5=8,然後你問他8-3等於幾,他就完全不知道了。」

「難道他應該知道嗎?」我問。

「難道他不應該知道嗎?」妹妹反問。

我……

是的,孩子的思維能力就是如此啊!

1、單向思維

如果你沒有教給孩子減法,僅僅想要憑藉他已經掌握了的加法直接去測試減法,對於孩子來講,真的是如同天書一般,不會是正常的,好不好?

因為孩子只能從左邊推到右邊,不能從右邊推到左邊。

舉個最為簡單的例子,用兩個一模一樣的杯子裝一模一樣的水,其中一杯水倒進高而窄的杯子裡,而另一杯倒進矮而粗的杯子裡,那麼孩子就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那個高而窄的杯子裡水會多一些。

這就是他們的單向思維能力所導致的,簡單直觀。

2、單向思維導致的主次不分

有些父母喜歡用「反話」來管教孩子。

比如想要孩子寫作業,偏偏說:「你不寫作業就算了,反正將來的人生是你自己的。」那麼對於孩子的接受來講,「將來」是太過於渺茫和含糊的,而「不寫作業就算了」才是實實在在的。

還比如批評孩子的時候,通篇大論,從孩子幼小時候犯下的錯,到孩子將來可能遇到的挫折,苦口婆心的全部說出來,事實上,孩子壓根兒也沒有明白你想說什麼。

這就是孩子的單項思維所導致的,孩子所抓住的,往往並不是家長想要表達得「重點」。

我記得看過一個笑話,說一個小寶寶吃桃子,媽媽看到那個桃子上面有一些斑痕,就告訴他:「你要小心吃,別吃到蟲子了。」小寶寶一臉天真:「我為什麼要害怕蟲子?不是應該它們怕我才對?」

在寶寶心中,蟲子是應該懼怕人類,一來人類比蟲子高大威猛許多,二來人類會吃掉蟲子……

這就是孩子單向思維所導致的主次不分。若是再長大一些,孩子的思維能力就會有所變化,就會開始有所懼怕,會擔心吃到蟲子,尤其是吃到半條蟲子吧!

3、模仿思維

孩子學習東西是從簡單的模仿開始的,不管是說第一句話,還是做一件事,模仿能力是他們最為強大的能力,不過越小的孩子,模仿也就越簡單。

有一個小故事說,孩子和爸爸在車上,孩子興奮地把腦袋伸出了窗外。爸爸就把孩子腦袋上的帽子飛速藏到身後,然後告訴孩子,帽子被風吹跑了,只有你乖乖地趴在座位上,帽子才有可能被風送回來。

孩子聽話地趴在座位上一動不動,爸爸又把帽子放回了孩子頭上。孩子特別高興,直接伸手把爸爸的帽子扔出了窗外,然後興奮地對爸爸說,現在該您趴在座位上了。

孩子的模仿能力多麼的惟妙惟肖啊。他相信風吹跑了帽子的力量,也相信任風會把帽子送回來的能力。

所以,我們不能總是用成人的思維標準去要求孩子,更不能奢望孩子能夠無師自通地搞定一切。

事實上,孩子的成長,本就是用調皮搗蛋進行著自身成長過程中無聲地學習,用打破常規對這個世界進行著獨特的摸索和探究。

靜待花開,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為人父母必須面對的磨礪和修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1b6c466b56498983d0002d524c839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