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了,儘管子女再有能耐,也別向子女要這幾樣東西

2023-03-20     江左梅娘

原標題:年老了,儘管子女再有能耐,也別向子女要這幾樣東西

文\山語

歲月蹉跎,我們終將會白髮蒼蒼;時光荏苒,我們終將會步履蹣跚。

儘管雙眼再也看不清這世間繁華,手腳也再也走不完這萬水千山,但是也別喪失掉對生活的追求,更別成為子女的負累。

有些父母錯誤地將親情當成了一場等價交換的交易。

認為自己含辛茹苦地將孩子培養成才,到了晚年,子女也應當對他們有求必應。

可往往這樣錯誤的認知只會導致兩代人之間爭執不休,最後隔閡越來越深。

有時,並不是子女不念及養育之恩,而是子女能做的終究有限。

要想在晚年生活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就請別向子女索要這幾樣東西。

01無微不至地照顧

贍養父母是作為子女的義務和責任。

父母要求子女在身旁陪伴更是無可厚非。

只是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都已經組建了新的家庭,新的身份對於他們而言同樣也是新的重擔。

他們在當好我們孩子的同時,也要學習如何當好一個爸爸,當好一名媽媽。

所以,父母著急地撥通電話,可能會得不到及時地回應,

在面對父母這邊的突發情況,他們也可能會遲到。

子女很難做到隨叫隨到,也很難做到時刻陪在身旁。

身為父母,也要考慮孩子已到中年的不易,如果子女怠慢了,遲到了,請不要求全責備。

要相信,父母的未接來電,子女一定會回復,父母的突發情況,子女也一定會到場,要相信子女,要給子女們時間。

02無條件地理解

人老了,思想和行為上會和子女存在很大的出入。

有些父母認為退休之後自己的生活就失去了動力,每天無所事事,度日如年。

因此性情大改,面對不順心的人和事就會破口大罵,將往日該有的風度棄之不顧。

此時子女若站出來指出他們的不是,往往還被冠以「不孝子女」的標籤。

如果要求子女無條件地理解這樣的行為,實則就是在縱容這種壞脾氣影響家裡的氛圍。

其實,與其去否定子女對自己的勸說,父母可以選擇離開這個讓自己煩躁的環境。

關起房門,自己獨處一會。或是打開房門,出去走走。

父母錯誤的行為,子女並非要無條件地理解,人到中年,每個人都很不容易,子女沒有必要為父母無來由的情緒買單。

和子女住在一起的父母要注意收斂,最好能夠分開住,這樣才能互不干擾,彼此獨立,反倒能讓這個家的氛圍更加輕鬆愉快。

03要無原則地服從

很多時候,父母總愛用自己幾十年的閱歷去教孩子如何規劃人生。

從小時候該梳什麼樣的髮型,穿什麼樣的衣服,到青年時該考哪個大學,該選什麼類型的工作,甚至有些到了中年,父母還要干涉孩子的婚姻。

子女早已長好翅膀,等待飛翔。可孩子的翅膀就這樣被父母綁住了。

殊不知,父母這樣的行為並不是幫扶,而是一種極強的控制欲。這樣換來的不是子女人生的順遂,而是把子女培養成了一個「巨嬰」。

魯迅曾說過:

「父母對於子女,應當是健全地產生,盡力地教育,完全的解放。」

沒錯,父母別讓自己的說教貫穿孩子的一生,大膽地放手,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唱反調」都是叛逆。

孩子已經不再是父母手中的木偶,他們也許不再像以前那般「聽話」,但是不要否定他們對自己的規劃,否定他們蓬勃的力量。

04梅娘說

人終會有老去的一天,不用擔心歲月會偷走生活中的一切。

如果你老了,那你換個角度看人生,你會發現,你可以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去品一壺茶,去跳一支舞,去唱一首歌。

老之將至,丟掉對子女的執著,丟掉年輕時的壓力。

帶上健康的身體,帶上樂觀的心態,慢慢走,慢慢看,去完成一段沒有目的地的旅行,你會發現:不依賴別人,自己也能做好很多事情;不要求別人,自己情緒可能更容易舒暢;不控制別人,自己才能擁有更大的自由。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16380b1c4c5119b8635079307f53f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