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俄軍已經發起新一輪攻勢,但前線烏軍還是在頑強抵抗,甚至能夠重創俄軍實現「反殺」。近期,烏軍就摧毀了俄軍第14獨立近衛特種旅的總部。據了解,當時俄第14旅總部剛抵達烏赫萊達的目標區域,正準備展開相應的工作,結果就遭到烏軍的炮火覆蓋。而這次,烏軍使用的是讓俄軍難以招架的「海馬斯」火箭炮,不僅精確命中,還導致俄第14旅死傷30多人。
總部剛抵達前線就被定位襲擊,俄第14特種旅出師不利遭痛擊,烏軍的「海馬斯」打擊為何來得這麼及時?其實這多虧了美國衛星的支持。衝突期間,美國大批衛星都在幫烏軍監視俄軍的一舉一動,俄第14旅也早就被盯上了,其剛到前線的指定位置,詳細的坐標就被送到烏軍手中。之後烏軍用「海馬斯」一頓猛轟輸出,俄第14旅總部傷亡慘重。而這次,俄軍完全是吃了信息化作戰能力不足的虧。
一直以來,烏軍都是靠美國衛星的精確坐標對俄軍發動打擊,這給俄軍造成很大麻煩。雖然俄方也試過將寶貴的電子戰武器送上前線,但因為缺乏預警系統,只能眼睜睜看著其被烏軍摧毀。為了躲避美國衛星的監視,30萬俄軍在總攻前還集體靜默,並計算好其過頂的時間,好保證隊伍的隱蔽性達到出其不意的襲擊效果。但即便如此,俄軍還是無法徹底甩脫美國衛星,只要一現身就很容易遭到烏軍的打擊。
所以對俄軍來說,加強戰場信息化作戰能力以及態勢感知很有必要,如此一來,既能確保自身安全,也能發現烏軍的動向。再加上俄軍還為這次進攻準備了3700門火炮,壓制烏軍完全不是問題。只可惜信息化作戰是俄軍的短板,接下來能否克服還真不好說。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俄軍就會陷入被動,因為在絕對的火力面前,任何的偷襲都無法扭轉戰況。只要俄軍能發現烏軍的火力點並將其全部摧毀,就無需顧忌美國衛星。
再加上俄軍已經研發出「白芷」系統,能夠精準探測「星鏈」終端位置,烏軍的好日子馬上就要到頭了。而事實也證明,有美國衛星的支援固然好,但沒有足夠的火力還是無法扭轉敗局,只能搞搞偷襲。所以烏軍應該儘早看清形勢,特別是看清背後的美國與北約是何居心,只提供衛星支持卻不提供戰機,烏克蘭怎麼可能會獲勝,只能被白白消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10fb1445fd4af6be0b4d273560bf2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