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真正聰明的活法是:存錢、獨處
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
-01-
人到中年不是慫了,而是懂了。
人生的旅程就是這樣:要用自己的前半生的時間迷茫,在中年開始學會成長,後半生去習慣和接受。
時間易逝,光陰易老,須臾之間青春不再,生活的方式也悄然發生了轉變。
年過半百,不再喜歡熱鬧,是內心的通透。人之所以會越長大越孤單,是在歲月的沉澱之後,發自真心所做出的選擇。
人都是這樣:年輕時喜歡述說,喜歡吹牛;到了中年,喜歡靜聽,不喜歡說話。經歷過一些人和事,早已懂得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事敬而遠之。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達練皆文章」。人到中年,真正聰明的活法:存錢、獨處。
-02-
人到中年經歷越多,看得越透,不求大富大貴,只求現世安好。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說道:
「人追求的當然不只是財富,但必須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撓地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
一個人成家後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各種開支也增大。你不用很有錢,但真的不能很缺錢。人生實苦,好好賺錢,才是對自我的一種救贖。
在成年人的生活里,錢是一切生存活動的基礎,沒錢只能談人生,有錢才能談理想。
年輕的時候我們覺得有沒有錢不重要,只要開心就好。可生活總會慢慢地以極端的方式教會你。
錢是一個人生活的底氣和尊嚴,有了它能讓一個家庭感到安全和踏實。錢能給人帶來便利、尊嚴,有錢你就有更多的選擇,沒錢你除了忍受別無他法。
-03-
作家蔡瀾曾說:
「什麼叫充實?多看書,多旅行,多觀察別人是怎麼活下去的,多學一點你想學的東西,就會感到充實。」
年齡越大越不想社交,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人到中年,沒有了夢想和理想,而是更加務實和接地氣了,不再著眼於那些夠不到的人和事。懶得把自己的生活說給別人聽,也沒興趣了解別人如何。
中年人的生活,早已看淡了人情世故,習慣了獨來獨往。遠離虛假的關係,是老實人自保的手段,同時也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做一點自己喜歡做的事,聽一點自己喜歡聽的歌。不想和任何人交流,也不想置身於外界的喧囂和升騰。
-04-
年少之時意氣風發,在世界橫衝直撞也無關緊要,人到中年早已被生活瑣碎磨掉了脾氣。
老話說:「若無閒事掛心間,便是人間好時節。」
看透了這一切後,真的就不想再被裹挾其中了,越是複雜的圈子,就越想抽身。
餘生不長,要用寶貴的時間尋找快樂。學會清空心裡的塵囂,取悅自己,享受生活,把身心安頓好,就是最大的圓滿。
人到中年,就不想去取悅誰了。喜歡的就靠近,討厭的就遠離。明白什麼該珍惜,知道什麼該放棄。走過了半生,找到了那個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現在多賺點錢,好好保養身體,是為了以後的某一天,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不違心地生活。
一個喜歡文字喝咖啡的姑娘,很高興能在我的文字里與你相遇,願用最溫情的筆觸,陪你把生活過成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0f04fa96d89fc71f3be1f0f2198e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