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 深刻把握「必須堅持系統觀」核心要求

2023-10-11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 深刻把握「必須堅持系統觀」核心要求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 深刻把握「必須堅持系統觀」核心要求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六個必須堅持」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概括。「六個必須堅持」中的一條就是「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它不僅是對新時代我黨理論創新基本方法的一個高度概括,也是新時代黨和國家發生歷史性成就和深刻性變革原因的一個深層次理論把握。新征程上,我們需要深刻理解「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的豐富意蘊,把握「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的核心要求。

原文 :《深刻把握「必須堅持系統觀」核心要求》

作者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易顯飛 長沙理工大學碩士生 謝添翼

圖片 |網絡

深刻把握系統的動態性,加強前瞻性思考

事物的發展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推移不斷發生變化的。在進行前瞻性思考的時候,首先,不是毫無根據的簡單空想,而是遵循馬克思主義系統觀的動態原則,著眼於系統的動態平衡,對事物發展的過往以及當前事物發展的外部進行深入實踐調研,探明事物與環境千絲萬縷的聯繫,運用理性分析得到藏匿在事物發展中的規律。其次,以史為鑑正是把握系統動態性,進行前瞻性思考的基礎。沒有對歷史和現實的研究,就無法明晰歷史演變機理,因而無法看清系統發展趨勢,亦不能把握髮展規律。最後,任何前瞻性思考歸根到底都要建立在對事物本質和發展規律正確了解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在規律中把握動態平衡,捕捉到現實中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才能做到在社會、經濟、政治,以及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等重大領域中防患於未然,跳出「歷史周期律」。

深刻把握系統的整體性,注重全局性謀劃

系統觀的整體性要求我們洞悉大局,以「全面」「發展」「聯繫」的觀點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系統發揮最大效能。

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整體居於主導地位,起支配作用,系統中的各要素居於次要、服從地位,事物的發展以整體性為特徵。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來,總是時時在強調系統謀劃、頂層設計、整體推進的重要性。牽一髮而動全身,只有我們把握了系統的整體性,處理好整體和局部的關係,才能有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入新時代,我們面臨的問題也大都是系統性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用系統觀念來進行解決。就國外環境而言,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推進過程中,問題頻出,顏色革命、局部衝突、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盛行。而國內正處於偉大復興的關鍵點上,新的起點、新的矛盾、新的社會歷史變革已經擺在我們面前。面對這一切,要進行全局性謀劃和戰略性布局,關鍵就在以系統思維把握其整體性。

深刻把握系統的協同性,加強整體性推進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 系統的協同性也稱關聯性、相關性,表現為系統各要素在整體發展運行過程中協調合作的特質。就像總書記強調的,「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

把握系統的系統性,要求各要素、各層次之間,必須相互協調、有序配合。在總的戰略安排中,我們把「經濟建設」設定為首要目標。圍繞「政治建設是應有之義、文化建設是思想基礎、社會建設是必然要求、生態文明建設是內在要求、國家安全建設是戰略要求、黨的建設是堅強保證」,各類建設相互影響、相互藕合與相互交融,共同構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整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領導,統籌各方,提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集中體現了其對系統協同性的重視和整體性推進的強調。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協同推進各種體制的改革,是「堅持系統觀念」最為生動的寫照與最為成功的實踐。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新興生命科技的人文風險及其治理路徑研究」(22VRC030)的階段性成果]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71期第2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王立堯

拓展閱讀

學習二十大精神 | 理解「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 民間文化中,隱藏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