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影燈下】「羊癲瘋」反覆發作,看專家如何治療

2024-10-31     雲貴高原生活指南

癲癇俗稱「羊癲瘋」,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發病原因較複雜,可以表現為愣神發獃、胳膊腿忽然抖動一下、忽然跌倒等,嚴重者還會出現意識喪失,四肢抽搐。

家住畢節市七星關區42歲的患者趙某,多年來時不時會出現間歇性昏迷、抽搐等症狀,但一直都簡單認為是普通癲癇發作,且發作時間間隔長,對正常生活影響不大,便未引起重視。直到近半年,患者病情愈發嚴重,間歇性昏迷、抽搐等症狀頻繁發作,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才決定到醫院進行專業治療。

「聽說現在浙江省人民醫院畢節醫院(以下簡稱「浙畢醫院」)是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醫院,有知名專家坐診,我們去那裡檢查一下吧!」經家人綜合考慮後,趙某決定到浙畢醫院就診。

「患者多年來的癲癇症狀,考慮是由於先天性動靜脈畸形導致的,還需待進一步明確診斷後再定治療方案。」神經外科行政主任肖炳祥經過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和相關檢查後,以「動靜脈畸形」將患者收入神經外科副主任王磊波治療組。

術前CT

術前CTA

術前MRI

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後,考慮診斷為:右側額顳頂葉大腦血管動靜脈畸形;症狀性癲癇;右側頸內動脈C5段動脈瘤。

「動靜脈畸形屬於比較嚴重的疾病,發生時會導致血管出血,出血量較大時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此外,腦動靜脈畸形不僅會引起癲癇、周圍腦組織長期缺氧、缺血,導致組織萎縮、功能下降,甚至會出現永久性的智力障礙、痴呆等。現結合患者的情況,我們認為採取手術治療是較好的方式。」考慮到患者病情嚴重情況,神經外科業務主任張衛華和肖炳祥立即組織科室醫生進行討論,告知患者家屬手術必要性及風險並徵得同意後,決定為患者先行開顱動靜脈畸形切除術,二期再行動脈瘤介入栓塞術。

經充分術前準備,在張衛華、肖炳祥和王磊波治療組的密切配合下,成功為患者實施「顯微鏡下右側額葉大腦血管動靜脈畸形切除術」。

術後患者順利拔管並安返病房。經觀察患者身體恢復理想,無任何不良反應,複查時未發現遺留畸形血管團,且癲癇未再發作。

術後CT

術後CTA

腦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一種先天性局部腦血管發生學上的變異,由一團畸形血管(血管巢)組成,內含直接相通的動脈和靜脈,二者之間無毛細血管;多見於皮質和白質交界處,呈錐形,基底部面向腦皮質,尖端指向白質深部或直達側腦室壁;有一支或多支增粗的供血動脈,引流靜脈多擴張、扭曲、含鮮紅的動脈血;畸形血管團之間雜有變性的腦組織(病理特徵),鄰近腦實質常有腦萎縮甚至缺血性壞死。臨床上常表現為反覆的顱內出血、部分性或全身性癲癇發作、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進行性神經功能障礙,也是引起顱內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第二位病因。60歲以上的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應首先考慮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病因。有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內出血的青年患者,特別是曾有局限性或全身性癲癇發作者應懷疑此病。

腦動靜脈畸形的臨床表現:1.出血;2.癲癇;3.頭痛;4.進行性神經功能障礙;5.智力減退;6.顱內雜音;7.眼球突出。

檢查

1.頭部CT檢查;

2.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3.MRI(磁共振成像);

腦動靜脈畸形治療方式:

1.治療原則

腦動靜脈畸形的主要危害為出血和「盜血」,均可引起嚴重的後果,最合理的治療是手術全切除;對低級別的動靜脈畸形只要患者有決心便可考慮全切術;但級別較高者因病變範圍過於廣泛或部位險要而必須權衡手術利弊、慎重對待。

2.非手術治療

適用於3級以上的動靜脈畸形、未出血的其他病例和因暫不適合手術的病例;內容包括調節日常生活(避免情緒激動、禁煙酒、疏通大便、改善睡眠、降低血壓、臥床4~6周)、控制癲癇、對症治療和防止出血。

3.手術治療

(1)動靜脈畸形全切除為最合理的首選治療方案;

(2)供血動脈結紮術適用於3~4級和4級以上、不能手術切除又常有出血的動靜脈畸形的姑息性手術,或作為巨大動靜脈畸形切除術中的前驅性手術。

4.介入治療

人工栓塞術和血管內手術(脫離球囊導管、電解可脫彈簧圈)適用於不能手術切除者,以及巨大動靜脈畸形切除前的準備。

源:浙江省人民醫院畢節醫院

編審:吳 勇 核稿:龍治黔 編輯:岳 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0a8943ea0292c8380dc3001bcec16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