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圖片來源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六月
1
鄰居的咆哮聲又傳了過來:
「又考不合格!老師上課的時候,你到底在做什麼?你的腦子是不是被狗吃了啊?哈……」緊接著一陣叭叭叭聲,孩子的哭喊聲,鬼哭狼嚎的!
這樣的戲碼,鄰居家經常會上演的。
鄰居曾經一臉的生無可戀地說:
「你以為我原意這樣發癲的,實在忍無可忍啊,我家的臭兒子不僅屢教不變,還越教越退步,氣得我都想咬他了!」
聽聽,都失去理智了!
同時失去理智的還有這位媽媽:
圖片來源網絡
因為孩子考試沒有超過95分,這位媽媽就對孩子拳打腳踢,然後丟棄在路邊,自己開車揚長而去。
當民警聯繫到她時,她還滿腹怒火,堅稱就算是坐牢也不要孩子了。
這位媽媽的偏激做法自然是受到了眾人的批評指責。
在生活中,有很像這樣望子成龍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操碎了心,甚至被孩子的學習成績牽扯得神經崩潰,情緒失控。
但是,他們卻沒有想到,他們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適得其反。
2
訓斥打罵只會適得其反!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南風效應」,說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刮出了刺骨的寒風,結果行人因為害怕寒冷,緊緊地裹緊了大衣。而南風徐徐的吹出暖風,行人感到了暖意,脫掉了大衣。
北風雖強而有力,但它並不了解行人的真實需求,強行用硬碰硬的方式,結果自然是和自己的期待背道而馳。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沒有孩子會不討厭父母大聲的訓斥和嚴厲的責罰,假如父母一味的採用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的。
教育專家認為,家長的訓斥打罰只會嚴重挫傷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一個失去信心的自卑孩子,是沒有奮發向上的勇氣和信心的。
就像我鄰居的兒子一樣,無論他的父母如何打罵責罰,如何心急地逼迫他,他都沒有在父母期待下慢慢進步,反而是越學越差。
那是因為經常被訓斥打罵,讓他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了自信心,也越來越自卑,以至於他的內心會產生出厭學、懼學的心理。
圖片來源網絡
所以,無論他父母如何的期待希望,都難以看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所以,各位家長們,並不是分貝越高,就對孩子越有震脅力,教育得越嚴厲,就越會讓孩子銘記於心的哦!
3
用心的父母才能收穫到期待的結果!
南風因了解行人內心的真實需求,順應了行人的需求,用溫暖的方式,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我們在教育引導孩子的時候也需要用心的,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TA最希望得到的是父母溫曖的安撫和耐心的引導和鼓勵。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順應滿足孩子的需求,往往就會更容易看到所期待的結果。
這位曖心的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讓人怒贊:
圖片來源網絡
孩子經常考零分,爸爸也從不責罰打罵孩子,他用耐心來引導鼓勵孩子。
在孩子考了7分的時侯,他還特意去拉了一車煙花回來慶祝激勵孩子。他說,經過激勵孩子已經能考到57分了。
在孩子在經常考零分的時候,他的內心是焦慮不安、心灰意冷的,而爸爸在他最需要安撫鼓勵的時候,用理解和包容安撫了他內心的不安,用愛心感化激勵著他,幫助他重拾自信心。
正是因為有了爸爸一次次的包容和鼓勵,孩子不但沒有被打垮擊倒,更是滿懷信心地一步步向目標靠近。
爸爸用心的教育引導沒有被辜負,他看到了孩子奮發向上的學習態度和不斷進步的成績。
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並實現孩子的需求,讓他發自心的想要努力向上,這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4
感受到愛的孩子會更懂得回饋父母
每一個逼迫孩子進步的父母都是因為愛,他們愛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好。
但是,藏在責罰打罵里的愛,只能成為傷害孩子的武器,而建立在理解和尊重上愛,才能讓孩子感受得到。
所以,在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請給TA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安撫和包容,用愛心來感化TA。
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意和溫暖的時候,TA自然更願意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回饋父母。
一個成功人士在分享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時是這樣說的:
小時候,我貪玩不願好好讀書,我的父母卻從不打罵我,他們跟我講道理,不斷地鼓勵引導我。
最終我幡然醒悟,我覺得自己不應該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所以我很用功讀書,我想用最好的成績來回報父母對我的愛。
美國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德說:
「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永遠都被愛圍繞。」
圖片來源網絡
只有感受到愛的孩子,才能心中有愛,而一個心中有愛的孩子,才會懂得理解尊重父母,才會懂得用自己的好成績來回報父母的付出和不易!
4
蘇霍姆林斯基說:
「要教育好孩子,就是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只有自己修煉得更好,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要想更好的教育引導孩子,父母應做到以下三點:
1.學會控制壞情緒
心理學家認為,當父母大聲訓斥孩子的時候,孩子的精神會變得緊張,心跳會加速。
這時候,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該如何逃過打罵懲罰上,根本就聽不進父母教育,所以父母即使聲音再大也是白費的。
而且,一旦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出恐懼心理,親子間的關係或是教育,都難以溝通。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壞情緒。
2.滿足孩子的需求
詹姆士說: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對孩子而言,不論TA的的成績優秀與否,TA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而父母肯定會是孩子奮發向上的最大動力。
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TA最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鼓勵,父母的理解和鼓勵是孩子進步的最大助力。
孩子會因為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更加努力和自信。所以,滿足孩子的需求,尤為重要。
3.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很多父母會生氣得口不擇言,打擊孩子的話往往會脫口而出。
可是,父母們卻沒有想到,打擊孩子話不但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更會擊垮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一旦被擊垮,孩子更容易一蹶不振。
會打擊孩子自信心的話千萬別說。
伊羅絲說:
「如果有人問我,教育孩子需要哪一種資格,我會說,那需要異乎尋常的耐心和適量的愛心。」
是的,有耐心和愛心的父母才能喚醒孩子身體里勤奮、努力的種子,讓其迸發出更強的學習力,取得更驕人的成績!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