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覺得石家莊、駐馬店名字土,而深圳卻「高大上」?

2019-11-20     偉游四方

最近央視有一檔《中國地名大會》的綜藝,將地名文化搬上了銀屏。地名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一個符號,卻經常被人忽視其背後的故事。

網絡上很久前就流傳著一份「名字最土的城市」排行,其中上榜的有「知名」的石家莊、駐馬店、合肥,以及棗莊、包頭、瓦房店等等。作為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之一的深圳,其字面意思就是深深的水溝,這名字也是夠接地氣的了,「圳」的部首就是土字。但是深圳的名字卻沒有多少人說它「土」,反而覺得「高端、大氣、上檔次」,這是為什麼呢?

先來簡單說說深圳市的名字來源。

「深圳」之名最早見於史籍明代永樂八年,因該地河溝眾多,廣東這邊習慣稱河溝為圳或涌,故而得名「深圳」。在清代康熙年間,廣州府新安縣邊境修築了深圳、鹽田、大小梅沙等多座哨所,並逐漸形成了圩場。

約1931年,深圳鎮成立。50年代前後,深圳只是惠陽地區寶安縣的一個鎮,不過由於廣九鐵路過境深圳圩,這裡聚集了較多人口,市場興旺,區位交通優於寶安縣城。後來寶安縣治遷至距南頭10公里外的深圳圩,深圳圩便成了寶安縣的中心。

有一個疑問,為何深圳設市不直接叫寶安市?而是採用一個圩的名字,這是因為當時深圳的名氣比較大——深圳口岸,因與香港一河之隔,深圳口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比寶安縣更高,而寶安縣卻鮮為人知。在1979年,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

是年11月,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1980年深圳設置經濟特區。1981年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1988年深圳市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深圳從一個圩,等級快速升級,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創造出世界矚目的「深圳速度」。

深圳名字不土,因為圍繞深圳這座一線大都市的光環太多,深圳的涵義已經超越了詞義的本身。深圳的字面意思,在這些光環面前顯得無足輕重。

再者深圳的「圳」在北方地區是並不常用的字,少有人知道它所指的意思,不如「莊」「店」意義明了,所以就少有人說深圳名字土了。

(圖源網絡,文中數據僅供參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tcbh24BMH2_cNUganH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