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盲蝽屬半翅目盲蝽科,是危害寄主廣、周年發生時間長、較難防治的一種重要害蟲,應掌握其種群數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發生規律及影響因素、危害特點、防治進展情況及存在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科學決策以持續提高防治水平。現依其危害最重的棉花和冬棗兩種作物為主要對象進行簡述。
一、種群數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
綠盲蝽是農業生產中的一種老害蟲。上世紀60年代開始,由於大量應用有機氯、有機磷化學藥劑防治農業害蟲,綠盲蝽的發生數量減少、危害程度降低。但80年代以後,農田灌溉面積增大、濕度提高,為其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條件;農作物種植多樣性為其提供了多種生存場所,利於相互之間遷飛,降低了防治效果。尤其自90年代推廣種植轉BT基因抗棉鈴蟲品種後,大量減少棉田用藥,而抗蟲棉只抗棉鈴蟲而不抗綠盲蝽,十分利於其發生危害,致種群數量明顯上升,成為主要害蟲。
二、主要發生規律及影響因素
綠盲蝽一年發生4~5代,以卵越冬且有多種場所,在苜蓿、蒿子、蓖麻殘茬內及冬棗的病殘枝、剪口、多年生棗股處、有疤痕的樹皮下和石榴、木槿、蘋果、桃的組織內,野菜的殘茬處都能找到。當3月份以後氣溫升至10℃以上、相對濕度超過60%時越冬卵就開始孵化,在越冬寄主上危害,或遷至所喜食的寄主場所。1~2代相對發育整齊,3~5代世代重疊。在棉花田,6月下旬發生第二代,7月下旬發生第三代,8月下旬發生第四代,9~10月發生第五代。在冬棗園,4月中下旬冬棗萌芽後,因其幼嫩和含糖量高,園內及周圍寄主活動的綠盲蝽迅速遷入嫩芽處集中危害。5月上旬到7月上旬是危害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蟲口密度最大,7月中旬後,部分成蟲轉移至園外寄主,田埂路邊的闊葉類雜草上也較多。9月中旬以後,當天氣漸冷,寄主衰老時便開始產卵越冬。溫度與各蟲態發育歷期相關性密切。綠盲蝽卵期為6~10天,若蟲期為15~25天,成蟲期為35~50天,當溫度高時發育時間短,反之則長。各代雌蟲產卵數量差別較大,第一代平均300餘粒,其後各代逐漸減少。在棉田多喜歡產於嫩葉、大片葉的葉脈、葉柄、苞葉或嫩莖內,冬棗上多喜歡產於嫩葉、嫩莖或葉脈處。綠盲蝽為喜濕性昆蟲,卵在相對濕度70%以上時才能大量孵化。當相對溫度在80%~90%,氣溫20~30℃時容易造成大發生,高溫低濕時發生較輕。
綠盲蝽危害蘋果
綠盲蝽危害葡萄
綠盲蝽危害冬棗
三、目前防治難點
1.綠盲蝽寄主作物多,為其生息繁衍提供了多種場所,能進行相互其間遷飛轉移,不利於徹底防治。
2.周年發生時間長,3代以後世代重疊不利於集中防治。
3.蟲體相對較小,具有一定隱蔽性,成、若蟲都能進行刺吸式危害,被害症狀表現滯後性,導致很多農民不能進行及時防治。
4.千家萬戶不能進行統一防治,蟲體受驚後具假死性,敏銳落地或遷飛,使噴洒藥劑接觸機會少,不能精準噴洒到蟲體,降低了防治效果。
5.成蟲有晝伏夜出習性,農民為白天噴藥,難以發揮藥劑的觸殺性能,達不到防治效果。
6.以化防為主,持久噴洒農藥造成難以控制的負面效應。一是大量殺傷有益天敵,如捕食綠盲蝽的華姬獵蝽、小花蝽、大眼蟬長蝽、草蛉類、蜘蛛類、胡蜂類等多種有益天敵在棉田、棗園基本見不到,傳遞花粉助力授粉的蜜蜂亦很少見到,生態多樣性受到嚴重破壞。二是導致綠盲蝽對化學農藥明顯產生抗性,用藥量越來越大,防效卻越來越低。
以下僅就常用藥劑進行簡述供應用選擇參考。
(1)氯蟲氰。是防治綠盲蝽的一種常用藥,在持效期等方面表現出非常好的效果,但因對地下水和蜜蜂等產生負面影響,國家已停止噴洒應用。
(2)吡蟲啉。與同類藥比較,上市早,農民有應用基礎,價位相對便宜,性價比高,農民願意用,劑型品種多。不足是除殺死蜜蜂外,綠盲蝽對其疑似產生抗性,防效趨於降低,市場購買量出現下滑。
(3)啶蟲脒。與吡蟲啉的作用有很多相同之處,耐低溫性能好於前者,現在市場用量相對偏小,是上量慢但又有一定市場的藥劑。
(4)吡蚜酮。有獨特作用方式,持效時間長,對有益昆蟲傷害性小,但藥後綠盲蝽徹底死亡時間遲。
(5)噻蟲嗪。上市晚於吡蟲啉,殺蟲優果、持效時間優於吡蟲啉,速效性明顯優於吡蚜酮或同類其他藥劑,雖成本略顯高,但農民願意接受。
(6)毒死蜱。具有該類藥劑的基本殺蟲性能,毒性偏低是其突出優點,至今還有一定用量。
(7)滅多威。殺蟲率、速效性非常好,毒性偏高但分解很快,不影響果品質量,有少數農民在應用。
(8)高效氯氟氰菊酯。具備該類藥劑許多優點,至今仍有一定市場用量。
(9)甲維鹽。在阿維菌素的基礎上進行發展改造,有效成分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是生物菌類殺蟲劑的優秀代表品種,具觸殺和被植物吸收後的二次內吸殺蟲特點,顯效時間適中,持效期長,突出優點是對環境友好,不殺傷天敵,果品中無殘留,被稱為無公害藥劑。
掌握各種藥劑特點後,根據綠盲蝽在當地實際發生情況,進行兩種或兩種以上藥劑復配,或選擇組合劑有效防治綠盲蝽。如綠盲蝽蟲齡較高時,為提高速效性應選擇擬除蟲菊酯類為主的復配藥。當蟲齡較低時,為提高持效期,應選擇新煙鹼類為主的復配藥劑。有機磷雖有較好殺蟲效果,尤以在冬棗及其他果樹上可作為復配劑,但不能當作主要成分。
來源 果樹種植新技術(農林衛視新媒體整理髮布,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