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人物:馬奔,情灑蔡家峪

2019-10-10     易水渡

或許在許多人的理解中,景區開發只是諸多生意的一個門類,而開發者僅僅是一份職業,除了營利不必思考更多。但在馬奔看來,一個景區從無到有的過程,恰好是開發者開啟它生命力的良好契機。這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方式,是為一方水土與百姓帶來改變的機遇,也成為自己實現夢想的平台。蔡家峪,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易縣貧困鄉鎮,將以蔡家峪中醫藥文化小鎮的嶄新面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注入的是馬奔對於文化農業的思考,和對於旅遊產業的創新。

個人簡介

馬奔,實名馬建民,出生於1974年,保定易縣人,文化農業創始人,(中國)蔡家峪摩天嶺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立志改變家鄉

他是文化農業創始人

1974年,馬奔出生在易縣裴山村,他喜歡繪畫,從小與文化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面對農村落後的面貌和環境,幼年時的馬奔就立下了改變家鄉的宏偉志向。

1993年,馬奔考取河北農業大學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畢業正值「雙向選擇」的年代,他毅然回到家鄉,毛遂自薦到狼牙山腳下的農村信用社當起了普通的金融信貸員。

在多年的農村金融工作經驗中,馬奔深深地感受到農民對資本的渴望和對文化的缺失。於是,他成了易縣農村信用社系統第一個公開經商辦企業的大學生,行業涉及農產品開發、非遺項目、金融投資、裝飾裝修、旅遊開發等多個領域。2013年4月,他更主動辭掉了從事19年的信用社工作,專心做起了自己夢想的事業——文化農業。

何謂文化農業?這是馬奔創造性地在全國率先提出的概念。「文化農業」的定義是:以資源整合為前提,以傳統文化為基礎,以文化創新為手段,以文化農產品打造為切入點,以文化農民培養為動力,以文化村鎮建設為落腳點,以助推城鎮一體化建設、全面實現小康和諧社會為目標的一種創新三農建設服務體系。

在實踐中,馬奔先後協同相關部門企業,打造了「菲茶本草」「易州貢柿」「易州御繡」「易州畫石」「龍之夢」等一批文化品牌。2014年,他成立了保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2015年,他被評為「最美中國三農領軍人物」,也是河北省唯一一位獲獎者。

與蔡家峪結緣

他愛上這片心靈凈土

真正促使馬奔邁出關鍵一步的正是2012年底與蔡家峪的一面之緣。

蔡家峪位於易縣深山區,始建於唐代。雖然在易縣諸多知名鄉村裡,蔡家峪並不突出,但這裡有宋遼古戰場的帥將台、皇姑營,康熙私訪壘的橫牆子,殺死元兵的韃子溝,北山棧道遺址,古代飼養戰馬的牧馬場,駐紮過山大王的紅花寨,以及抗日戰爭時期英雄血染的翻眼嶺。

更令馬奔陶醉的是蔡家峪純凈與絕美,三年前的他對這個小鄉村還幾乎一無所知,如今說起蔡家峪的一切卻如數家珍:平均海拔1000多米,境內最高峰摩天嶺海拔1813米;夏季最高溫度不超過27℃,年平均氣溫15℃左右;天然林、人工林、飛播造林共計1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82%,負氧離子濃度達到10000個/立方厘米以上……只要來過這裡一次,便成了永生難忘的世外桃源。

「面對日益惡化的環境,很多地方的天不再蔚藍,空氣不再純凈,連水質也受到了污染,而蔡家峪遺世獨立,遠離塵囂,境內沒有一家企業和礦山,環境零污染,是環首都最近的一處『心靈凈土』。」馬奔滿懷激情,他立志將蔡家峪最美的風景保護起來,讓祖祖輩輩居住在這山水中的人民也享受到旅遊產業的福利。

於是,馬奔所代表的開發者不再僅僅指「會利用景區賺錢的人」,而是深挖歷史文化內涵,將開發與保護、傳承有機結合的人。為此,他成立了(中國)蔡家峪摩天嶺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將蔡家峪生態旅遊開發項目作為未來幾年的主要任務。

傳奇龍居聖地

他既要開發也要傳播

易縣古稱易州,是中國100個千年古縣之一。這裡有承載燕趙文化半壁江山的燕下都遺址,有把人類推向了8000年以前的北福地史前文化遺址,是易經的發祥地,也是牡丹的故鄉……易縣自古聞名全國,但偏居西北一隅的蔡家峪真正走進人們的視野,卻用了很長的時間,這也是馬奔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

從保定市區出發,沿G4轉G5,穿過五個隧道,在紫荊關下高速,向北1公里,再向西10公里,就可以抵達蔡家峪。這幾年,這條路馬奔不知道走了多少回。也許很多景區的開發者會把目光放在風景本身,但馬奔卻另闢蹊徑,他要做的不是單純地將蔡家峪的仙山秀水推介給遊客,而是深度挖掘這塊地域特有的文化——龍文化。

蔡家峪境內有老龍潭、黑龍潭、青龍潭和白龍潭等多處龍潭勝景,是周邊100公里老百姓逢旱求雨的顯靈聖地,被當地人稱之為「龍居聖地」。馬奔與「龍」有很深的淵源,他自2009年開始公益贊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擺字龍燈」,並多次榮獲國家級大獎。

「自從深入探究這一非遺項目,我對龍文化產生了濃厚的情結,也因此愛上了民族文化。」馬奔說,2014年在修建蔡家峪龍形山門後,2015年東山石龍出現,龍文化已經成為他與蔡家峪人民畢生的信念和追求。與普通百姓不同的是,馬奔不僅是崇尚者、愛好者,更是傳播者,將對龍文化的挖掘和推廣深入到蔡家峪生態旅遊項目之中。

生態養生福地

他打造中醫藥文化小鎮

蔡家峪的中醫藥文化由來已久,這裡的摩天嶺和紅花寨作為易州國家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生長著100多種純天然中草藥,千百年來,當地老百姓以挖掘純天然野生中藥材為生。易縣籍古代中醫易水學派代表張元素的精心炮製,讓蔡家峪自古就成為了北方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更是當之無愧的一塊「養生福地」。

我國自2014年起多次發文鼓勵中醫藥文化,如《國家旅遊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推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的合作協議》《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關於促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特別是明確提出要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概念,以拉動國內旅遊消費,助力我國經濟發展。而這一概念正是由馬奔的好友,北京養生創意協會會長趙立冬於2011年提出並在北京踐行實施的,令馬奔獲益匪淺,也得到了大力鼓舞。

關於蔡家峪中醫藥文化小鎮的設想,從馬奔腦海里的模糊影像逐漸清晰,並成為蔡家峪生態旅遊項目的重要一環。建成後的中醫藥養生文化產業園將包括中草藥種植遊覽區、中醫藥健康養生區、中醫藥傳統文化學習培訓區、中醫藥文化交流區、中醫藥企業及知名中醫人才聚集區、禪修區和養老苑等。這也是京津冀首批「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景區暨京津冀「旅遊扶貧」示範景區。

「這裡將進行野生中醫藥挖掘,打造中醫藥文化系列產品,實現休閒養生與高端醫療相結合。」馬奔說,「以生態旅遊為基礎,以龍文化為符號,以中醫藥文化為亮點,是蔡家峪今後發展的方向。」

旅遊產業扶貧

他說要讓更多人富起來

蔡家峪生態旅遊項目總面積72平方公里,規劃建設期8年,計劃總投資15億。有些人說馬奔傻,不知道何時才能看到收益,但馬奔並不覺得。在他心目中,文化是產業,旅遊是平台,最終要依託生態環境,帶動百姓脫貧。

曾經的蔡家峪,絨山羊飼養是唯一致富渠道,摩天嶺原始森林許多區域遭到破壞,山體滑坡現象時有發生。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蔡家峪摩天嶺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和河北鑫流投資有限公司於2014年自願與蔡家峪國有林場簽訂了義務植樹造林及荒山治理合同,目的就是保住蔡家峪這片凈土,為生態旅遊開發奠定堅實的基礎。

生態保護第一,開發利用第二。社會效益第一,經濟效益第二。為了徹底改變落後面貌,馬奔組織人員對蔡家峪的人口、房屋、土地等詳細調查分析,綜合利用資源,成立合作社進行中醫藥及花卉種植。他還提出將舊房變廢為寶,修建復古民俗,為當地農業人口找到切實可行的經濟增長模式,創造北方旅遊新概念。

「有舍有得,先舍後得。造福一方百姓是歷史的使命,也是每一個易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我更歡迎喜歡生態自然,有情懷,有才華,有智慧的朋友加入進來,為這片凈土出一份力。」馬奔在講這句話時,目光閃亮,堅定不移。

(來源:蓮池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mxuum0BMH2_cNUgWo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