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明朝時共十三府,其府治現僅六個為縣,其一改以名山為名

2019-10-10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江西省,位於我國東南部內陸、長江中下游南岸,自古為「形勝之區」,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是「物華天寶」之地,歷史上名人輩出,陶淵明、王安石、詹天佑等均為江西人。江西,因唐設江南西道,兩宋置江南西路而得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贛江而簡稱「贛」。

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江西就設省於此時,是我國最早設立的省份之一。但江西在元朝時期除轄今省域外還轄有今廣東大部,明朝建立後廣東設省,江西省域基本形成。有明一代,江西共分十三個府,分別為南昌府、南康府、九江府、饒州府、廣信府、瑞州府、袁州府、臨江府、撫州府、建昌府、吉安府、贛州府及南安府,這十三個府的府治現僅有六個為縣,有你家鄉嗎?

鄱陽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岸,為江西省域開發最早、建縣最早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長期為郡、州、府等治所所在,現為上饒市轄縣。鄱陽,古為楚國番邑,秦時置番陽縣,西漢時名鄱陽縣,後歷為鄱陽郡、吳州、饒州、饒州路等治所。明朝初期改饒州路為饒州府,鄱陽縣仍為其治所,清襲明制。1957年,鄱陽縣改稱波陽縣,2003年恢復原縣名鄱陽。

星子縣,歷史上曾為柴桑、潯陽、德化等縣地,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設為縣,因境內有石浮於水面如星而得名星子,不久即於此置南康軍,星子縣為軍治。元朝時,南康軍升為南康路,明清時稱南康府,星子縣均為其治所。建國後,星子縣一直隸屬於九江,2016年改為縣級廬山市,由九江市代管。

高安,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北,是「贛中明珠」之稱的千年古縣。高安設縣於西漢初,初稱建成,唐初為避李建成之諱而改稱高安,並曾短暫置靖州、筠州等。南唐時復於高安置筠州,北宋趙昀時為避諱改稱瑞州,元為瑞州路,明清時為瑞州府,高安均為其治所。1993年,高安撤縣設縣級高安市,由宜春市代管。

清江縣,地處贛中,歷史上建制時間悠久,自秦至唐先後有新淦、漢平、始平等建制,其正式置縣於五代南唐(938年),由高安、新淦兩縣地析置。北宋時於清江縣置臨江軍,元時為臨江路,明清為臨江府,清江縣均為其治所。建國後,清江縣先後屬南昌專區、宜昌專區、宜昌市等,1988年撤縣設縣級樟樹市至今,由宜昌市代管。

南城縣,位於江西省東部、撫州市中部,為地級撫州市轄縣。南城置縣於西漢初,因地處豫章郡之南而得名,先後為豫章郡、臨川郡、撫州地,南北朝時曾為臨川郡郡治。北宋初於南城縣置建昌軍,元為建昌路,明清為建昌府,南城縣均為治所。抗戰時期,南城曾為贛東地區的中心,建國後南城縣一直隸屬於撫州。

大庾縣,位於江西省西南端贛粵兩省交界處,隋朝時期正式建縣,縣名來歷一說為因大庾嶺得名,一說為「武帝遣將軍庾勝討南越,築城於此,因名大庾」。大庾設縣後不僅即被廢,唐初復置,北宋時於此置南安軍,元設南安路,明清為南安府,大庾縣均為其治所。1956年,大庾縣改稱大余,縣名沿用至今,現為贛州市轄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mXHtm0BMH2_cNUgC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