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汗能止汗?這是什麼中醫道理?從此處領略中醫與經方的魅力

2019-07-26     金匱真言

汗是人體調節體溫、蒸發散熱的一種生理功能。正常人在天氣悶熱、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時容易出汗,但是有些人輕微活動,甚至坐在涼爽的房間中也會汗出不止;有些人稍微握持東西便手掌心汗出不止;有些人稍微吃一些東西便頭汗出不止......這些便是異常的出汗,為何會有異常的汗出呢?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汗的代謝。

《黃帝內經》記載了汗液生成的大方向,「陽加於陰,謂之汗」,什麼叫陽加於陰呢?我們做飯時常見的。水氣,需要鍋下面的火,又需要鍋里的水,火為陽,水為陰,這便是陽氣作用於陰液。《黃帝內經》《決氣》篇載:「何謂氣?岐伯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何謂津?岐伯曰:『腠理髮泄,汗出溱溱,是謂津』,便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心肺陽氣蒸騰,將食物運化得來的精微物質與呼吸得到的空氣宣發,使皮膚、毛髮滋潤,肌肉充實,蒸蒸騰騰有形而不可見,稱為氣,這個氣是什麼氣呢?應當是營衛氣,保護人體不受侵襲。「腠理」是臟腑、肌膚的紋理。溱溱,疊詞連用,形容繁盛,汗便是津液,屬於陰。因此衛氣加於津液,如同以火燒水,水氣浮散與其上謂之汗。營衛和諧,津液充分,人體才能汗出正常。營衛不和則汗出異常。

對於異常的汗出,中醫有一種止汗的方法——發汗,發汗以止汗讓一些不了解中醫的人匪夷所思。發汗為什麼可以止汗呢?且聽細細道來。

在《傷寒論》中不僅記載了以發汗治汗出的方法,而且又提供了方劑,更重要的是道出了其中的原因。「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病人經常自汗出,是因為衛氣失常,衛氣不能防衛,人體的津液,偷偷地從肌膚紋理而出,導致異常汗出。

《黃帝內經》載:「人有熱,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則出,或出於面,或出於背,或出於身半,其不循衛氣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傷於風,內開腠理,毛蒸理泄,衛氣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氣慓悍滑疾,見開而出,故不得從其道,故命曰漏泄」。自然界的風邪侵擾人體的衛氣,增強了衛氣宣洩的作用,導致衛氣病理性的亢奮,《傷寒論》其後載:「此衛強營弱,故使汗出也」,衛氣病理性亢奮,如鍋下之火越大,火越大則蒸氣越旺盛,人就表現出大量的汗出,但是久治不愈,其根本原因是營衛不和。

緊接著《傷寒論》在此強調桂枝湯的適應症:「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內臟無病,則病在體表,衛氣病理性亢奮,衛氣屬陽,因此發熱,治療上在未發熱之前便使用桂枝湯調和營衛,發汗以止汗。

桂枝湯以桂枝配伍白芍為主,桂枝驅散體表的風邪,白芍收斂營氣,並且補充津液,桂枝配伍白芍,功能調和營衛,使衛氣不強,則汗出止。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在服用桂枝湯後一定要蓋上被子,全身微微出一點小汗,如果沒有出這一點微微的汗出,營衛就不會調和。如果蓋上被子發汗,汗出的像流水一般,疾病也不會康復,因為汗多更加不但不能調和營衛,反而會損傷營衛。

中醫正是看透了這種汗出的本質,因此才得以發汗以止汗。但是臨床中導致汗出的疾病有多種,張仲景亦謂之:髒無他病,兼有發熱,汗出的症狀,方可以使用經方桂枝湯。但是如果辨證為其他原因導致的異常汗出,則又當使用另外的方法治療,不可見到汗出輒使用桂枝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hATYWwBUcHTFCnfPs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