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上萬家!風靡10年的國民小吃,突然被嫌棄了

2023-12-04     金錯刀

原標題:關店上萬家!風靡10年的國民小吃,突然被嫌棄了

說起開店狂魔,這些年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必然是蜜雪冰城、瑞幸、鍋圈等。

其實一直還有個隱秘王者:正新雞排

早在2017年7月,正新雞排就坐擁上萬家門店,是快餐小吃品類中第一個門店破萬的品牌。

三年後,正新雞排門店數激增到2.2萬家,並放出豪言:「開到三萬家,五萬家,我們也是毫無壓力的。」

然而立flag,往往只有被打臉的作用。

據窄門餐飲餐飲平台數據,正新雞排門店數現在回落到11000多家。

也就是說,2年多的時間,正新雞排的門店減少了上萬家。

緊隨而來的是,在12月1日,#正新雞排正在被年輕人拋棄#衝上熱搜。

在評論區,「麵粉裹得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貴」等吐槽隨處可見。

風靡全國的正新雞排,怎麼拿捏不住今天的年輕人了?

5平米的下沉之王,從來不只是靠低價

討論正新雞排,低價是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

創始人陳傳武表示:「即便發展到今天,正新雞排也只是『賺一個雞排的差價。』」

比起麥當勞和肯德基動輒就要幾十甚至上百元的花費,當時正新雞排的低價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10塊錢的炸雞排,還贈送飲料;有段時間,它還推出過10元3個的小漢堡。

如此低價,到哪都是亂殺。

2018年,正新集團公開了一個數據:一年可以賣出超7.2億片雞排。如果按照一塊雞排10元的價格,單靠賣雞排,其年收入就超過了70億元。

正新雞排的發展壯大,低價厥功至偉。

為了維持低價,正新雞排在上中下游都下了很多心思。

先說上游和中游,那裡藏著它最核心的競爭力。

維持低價、打造萬店品牌,都得靠供應鏈驅動。比如蜜雪冰城,打造了幾乎完全自給自足的供應鏈,自產核心原料,七成營收來自於賣食材給加盟商。

正新雞排也早早建立起了自己的雞肉供應鏈。

1999年,正新雞排成立自家物流品牌圓規物流;2014年,正新雞排第一個自有加工基地投產運營,2015年就開始推行全產業鏈模式。

從養殖、生產、加工、冷鏈運輸、倉儲到門店,再到配套供應商服務,全包。

在供應鏈上猛下功夫,好處顯而易見。

不僅能把控效率、擁有更多議價空間,還能更好地打造標準化產品,減少對人的依賴,進一步降低成本。

在下游,正新雞排也是絞盡腦汁地去節約成本。

2012年,它砍掉了90%的品類,菜單只剩下雞排、肉串、魷魚等少數幾款產品,一方面加深了人們對它的印象,另一方面聚焦在雞肉後,依靠中國成熟的雞肉供應鏈,還有利於節約食材成本。

與此同時,為了節約租金,不少正新雞排的門店堪稱迷你。

哪怕是5平米不到的門面也能運轉起來,以至於出現了一個熱梗:租給正新雞排。比如有人問「牛仔褲上的迷你兜兜能用來幹什麼」,網友回覆說:「租給正新雞排開店用的。」

再加上正新雞排請明星代言人,還到綜藝里打廣告,迅速和同行拉開差距。

官方數據顯示,從1家店到1000家店,正新雞排用了13年;從1000家店到10000家店,用了3年多;而10000家店到20000家,只用了2年時間。

不僅開遍國內的大街小巷,還開到了日本、越南、緬甸、菲律賓、印尼……

關店萬家的正新雞排,套路失靈了?

正新雞排高速擴張的腳步突然停下,讓人意外。

它依舊在主打低價,滿足「捨不得吃麥當勞、肯德基的人」。

不同的是,在消費者心裡,它已經不是業內最低價。

曾經10元一份大雞排,還送飲料,如今許多地方價格漲到13元,甚至15元,也不再贈飲料。

與此同時,同行們則在打「價格戰」。

叫了個炸雞、皇家雞排、永順炸雞、汴京炸雞等直接競爭對手都在推出低價爆品,連麥當勞、肯德基也在提高性價比。

甚至蜜雪冰城都跨界來給正新雞排上了一課。

曾經有調查顯示,蜜雪冰城和正新雞排經常做鄰居,每3家蜜雪冰城旁邊,就有1家正新雞排。

如今,蜜雪冰城成功「偷師」,並超越前輩。

今年夏天,蜜雪冰城賣炸串,把群眾路線貫徹到底,菜單上的炸品價格大多在10元以下:大雞排9.9元,雞肉小串10元30串,鴨腸10元40串。

而失去了低價優勢的正新雞排,變得內外交困。

1.沒有低價,品控問題開始被「針對」

此前蜜雪冰城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網友不僅不責怪,還主動維護。

這不僅因為蜜雪冰城是個流量高手,形象親民,更重要的是它的低價路線一直深得人心。

同理,在正新雞排還有著極致性價比的時候,對於它的問題,不少人也只是說一句:「還要啥自行車」。

一旦沒有低價,人們的態度說變就變。

過去吃得嘎嘎香的大雞排,現在轉頭就說它油膩,不符合健康風潮。

其他問題也開始一一被消費者重視。

比如被吐槽裹的麵粉多到像炸麵筋、口味參差不齊、食用油發黑、店裡環境差、吃出異物……

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很快就被心生不滿的人們,打回到了地攤小吃的層次。

最後,倒是讓其他主打雞排的小店有了崛起的機會。

2.沒有低價,創新弱就成了最大弱點

在中國,有前景的「做雞」生意主要有兩種。

一類是做快餐,有華萊士、德克士、老鄉雞、黃燜雞;一類是做小吃,有正新雞排、腿老大、虎頭炸、解憂婆婆。

作為小吃的正新雞排,一旦沒有低價,競爭壓力陡增。

一方面,消費者對小吃很有嘗鮮需求,但正新雞排的產品種類不豐富,主打的就是雞排,這麼多年恐怕也快吃膩了。

另一方面,競爭對手在變著花樣地給正新雞排上強度。

比如這些年,「中式炸雞」就搶了不少正新雞排的風頭。傳承中國「炸八塊」古法炸制技術的臨榆炸雞腿,門店已超1800家,創始人還透露:「計劃在2026年達成萬店目標。」

上面說的腿老大、虎頭炸、解憂婆婆,也是新興的「中式炸雞」。

比起正新雞排,這些「中式炸雞」至少在新鮮感上已經完勝。雞排、雞胗、雞脖、雞叉骨、雞架,各個部位都能炸。

很多時候,消費者感興趣的只是低價,不是品牌。

都在靠加盟商開路,為何它被「反噬」?

除了急需在消費者那邊挽回好感度,安撫好加盟商也是正新雞排的重點。

連鎖品牌能走多遠,加盟商的認可度至關重要。

窄門數據顯示,目前,門店規模1000家以上的餐飲品牌有85個。只有星巴克和海底撈,仍在堅持直營。其餘的千店品牌都開放了加盟合作,或者合夥聯營模式。

正新雞排能有今天,加盟商始終是關鍵因素。

2000年,陳傳武在溫州開出了正新第一家店。此後13年里,他通過直營的模式,在全國只開了接近1000家店。

正是2013年開放加盟的決定,才讓正新雞排開始狂飆。在2016年,正新雞排還曾一口氣開出了7000家門店,驚呆同行。

正新雞排未來的雄心壯志能否實現,也得看加盟商。

正新雞排不只想做炸雞排,幾年前還曾推出「森林計劃」戰略,孵化和發掘手搖茶、漢堡、烤鴨脖、水餃、螺螄粉等新品類子品牌。

正新雞排也不只是想在國內做大做強。今年2月,它啟動全球招商會,計劃在三年內開出4000家門店。

正新雞排在日本的門店

最終目的,是要把正新集團打造成一顆10萬家店規模的參天大樹。

不論是維持現狀還是更進一步,管理和服務好加盟商都是正新雞排的核心重點。

但這些恰恰是最難的工作。

所以,正新雞排出現了各種門店管理的問題。

比如上個月,據張家界永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該局接到情況反饋,網友反映永定區一雞排店操作間有老鼠出沒,經調查情況屬實,對該店依法查封。

還有更讓消費者在意的口味問題。

雖然正新雞排已經儘量把產品做到了標準化,儘量減少人工參與,但是門店裡還是有「不標準」的地方,比如食材是否新鮮、監督機制是否落實到位,人員是否遵從管理機制等。

今年4月,在山東德州服務區,有消費者曝料自己花15元購買了一個漢堡,打開卻只有2片麵包沒有肉,就可以看作是人員問題或工作流程的疏忽。

在處理和加盟商的關係時,不光要注意門店管理。

門店的密度和門店的選址,也都決定了加盟商是否有錢可賺。

但好的地段是有限的,在擴張期,正新雞排的門店難免越開越密,甚至還會和加盟商搶位置。

面對消費者和加盟商,正新雞排都還需要重新下些苦工。

從這角度看,門店減少或許也不是什麼壞事。

只有變得更專業的時候,更大的規模才真的有價值。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f87602f26295c5a46d807c6bda7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