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當下新能源市場,靠著深度綁定華為的問界著實是火爆了一把,從成立到實現10萬輛整車下線僅用了15個月,速度遠超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不過進入2023年以來,新能源市場內卷加重,問界現在也是風光不再了,為了挽回頹勢,問界也是把旗艦車型M9安排上了。
日前,AITO 問界全新旗艦車型的信息在網絡上被曝光。新車被稱為 AITO 問界 M9。據悉,目前這款車型已經研發超過 2 年半,新車並非對標理想 L9,而是將奔馳 GLS、路虎攬勝等車型作為假想敵。
1000萬以內最好的SUV?
根據此前透露的消息,問界M9是繼M5/M7之後的最新車型,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度上市,售價定位在50-60萬元之間。據問界內部人士透露,問界 M9 和 M5 同期立項,研發時長已超過兩年半,並與重慶市政府達成合作,後者支持了問界的第三工廠建設 ——M9 車型專屬的「高端現代化無人工廠」。
談及對標車型時,該內部人士表示由於 M9 規劃時間更早,因此對標車型不是理想 L9,而是奔馳 GLS、路虎攬勝等旗艦SUV車型,且「目標是做 GLS、攬勝的平替」。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此前就表示,問界M9不會僅僅與500萬以內的SUV競爭,而是要成為1000萬以內最好的選項。他強調豪華並非僅僅是擁有彩電、冰箱和大沙發,而是指真正具備顛覆性的產品,而問界M9正是這樣一款產品。
根據目前的信息來看,在配置方面,新車還提供數碼大燈,副駕有螢幕,第二排有雷射投影,可以豐富露營的氛圍。新車將搭載下月發布的鴻蒙 HarmonyOS 4.0 車載系統,支持後輪轉向(轉彎半徑小於 5.8 米),且高度小於 1.85 米,相比理想L9還要稍大一些。
此外,新車副駕配備有娛樂螢幕,該車的二排、三排座椅將配備軌道,可實現前後一鍵移動。「女王副駕」「零重力後排座椅」等舒適性配置,問界 M9 均有望搭載。此外,新車後輪還可以隨動轉向,轉彎半徑或能小於5.8米。作為參考,理想L9的最小轉彎半徑為6.15米。
動力部分,根據曝光的信息顯示,問界M9將會有增程和純電兩種,並會在車輛前臉上有差異化的展現,同時新車基於 800V 平台研發,預計將支持超快充。
在自動駕駛方面,問界M9在前擋風玻璃頂部搭載了一顆雷射雷達,預計新車將採用了問界M5智駕版同款的華為ADS2.0智駕系統,未來將支持不依賴高精度地圖的高速、城區智駕領航。據悉,問界M9的駕駛輔助能力相較問界M5會有進一步的提升,這意味著問界M9車上的智駕硬體可能會比問界M5更加豪華,進一步展示華為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實力,同時也會是其一大賣點。
能否把問界拉出泥潭?
作為華為智選車模式下的代表,問界品牌自誕生以來就帶光環,並且創下了當前造車新勢力中量產車輛最快突破 10 萬輛大關的記錄。不過,進入 2023 年以來,問界銷量卻不斷下滑,比如主力車型問界 M5,月均銷量不足 3000 輛,與去年下半年的月均銷量下降近半。
今年前五月,問界累計銷量為21873輛,月均銷售僅為4374輛,跟去年的月均8525輛相比下跌了48.7%。7月2日晚,賽力斯公告,6月銷量18754輛,同比下降27.04%。其中,賽力斯汽車6月銷量5668輛,同比下降25.99%。
目前賽力斯汽車旗下主要產品包括問界 M5、問界 M7兩款車型。由此可見,問界 6 月份的成績也未達到去年水平,但問界至今未披露6月銷量,應該也是銷量下滑嚴重,距離月交付破萬輛呈現越來越遠的態勢。
問界M9的加速推出也是想複製理想的模式,希望利用產品力更豪華的M9帶動旗下M5與M7的銷量,但問界似乎缺的不是產品力,而是解決用戶問題的售後服務能力。之所以交付量上不去,除了新能源市場內卷之外,其售後服務有待提升被認為是影響問界銷量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如今網上各種投訴平台充斥著問界車型各種五花八門的質量問題:行駛異響、增程器抖動、車機無信號、跑偏等等。比起質量問題,更嚴重的還有服務投訴:「72小時猶豫期」被莫名鎖單、定金難退、各種承諾無法兌現等等。如此多的問題也是使得消費者對賽力斯的服務滿意度不高,問界內部也曾收到客戶有關服務等方面的投訴,影響了問界系列車型的銷量表現。
鑒於此,近期問界品牌也是對外發布內部信稱,為強化業務發展,賽力斯與華為共同決定成立 "AITO 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 ",自7月1日起全面負責營銷、銷售、交付、服務、渠道等業務的端到端閉環管理。至於效果如何,還是要看華為與賽力斯解決問題的力度有多大了。
汽車行業分析師劉強表示,當前的新能源汽車賽道經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逐漸進入分化階段,已經有不少新能源車企掉隊。在這個過程中,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開始顯現,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更加考驗車企的體系力,新能源汽車需要車企把售前與售後的工作都要做好。從這個角度看,留給華為與賽力斯的機會窗口正在減少。
此前,理想汽車CEO李想曾在微博上透露,問界M7把理想ONE逼退市,讓理想虧了十幾億。如今問界卻要在車型模式上向理想學習,在我們感慨汽車市場變幻無常的同時,也需要明白,理想汽車能夠取得如今的熱銷不只是產品力優勢,其在售後等消費者關心的方面並沒有拉胯,也希望問界能夠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