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尾和平鴿,聲聲警鐘鳴。今年12月13日是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6年前,侵華日軍野蠻入侵南京,三十餘萬中華同胞慘遭屠戮,祖國大好山河為之泣血,留下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此時此刻的南京城,警報劃破長空、和平大鐘敲響、車輛鳴笛停駛、行人駐足默哀,這既是對戰爭浩劫中死難同胞的深刻緬懷、無限追思,也時刻警醒著我們勿忘歷史、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凝聚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12月13日,社會各界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默哀。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一年一度的國家公祭,恰如振聾發聵的警鐘,帶我們重回並銘記那段兵戈搶攘、腥風血雨的崢嶸歲月。「萬人坑」的累累白骨,展現著慘絕人寰、滅絕人性的嚴重罪行;南京城牆上依舊清晰可見的彈孔,記錄著鐵證如山、不容篡改的歷史事實。過去的苦難、現在的使命、未來的夢想,此刻縈繞在每位國人心中,不敢忘、不能忘、不會忘!這一天,無數網友、民眾自發在社交平台、現實生活中祭奠緬懷;《南京記憶》《拉貝日記》《記憶深處》等文學影視作品以不同形式講述著這段黑暗時光中的真相與反思……這些無不時刻提醒著後人:如今戰火的硝煙雖已彌散遠去,但歷史的警鐘依然長鳴不息,向世人提醒著侵略者所犯下的殘暴罪行!
祀我國殤、山河無恙,逝者已矣、生者奮進。以國家名義緬懷死難同胞和革命先烈,就是要在銘記歷史中吸取慘痛教訓、在展望未來中激發奮進力量,向世人宣示中國人民以史為鑑、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莊嚴立場,表達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惟其艱難,才更需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今日之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帶領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放眼廣袤的神州大地,各自由貿易試驗區蓬勃興起、沿海地區踴躍創新、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東北振興蓄勢待發、邊疆地區興邊富民、點點星火,匯聚成炬,這就是中國力量。只為前事不忘,只因歷史永存,這片曾經被侵略者蹂躪踐踏的土地已變成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希望田野,或許,這正是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對先輩最虔誠的告慰!
以史為鑑前行,不是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國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和平如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是人類最持久的夙願、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恆主題。南京大屠殺的悲痛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今天,我們雖然遠離了戰火的硝煙、擺脫了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迎來了無比光明的發展前景,但歷史記憶需要時常擦拭、人類道義需要矢志砥礪、民族精神需要時常檢閱。我們清醒地知道,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史實不會因巧舌抵賴而磨滅。只有人人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團結奮鬥、艱苦奮鬥、永久奮鬥,從過往歷史中汲取前行智慧、凝聚奮進力量,和平才有希望、未來才能美好。
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就是創造新的偉大歷史;對先輩最好的告慰,就是譜寫新的時代華章。奔赴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時代征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勿忘國恥、勇毅前行,讓和平薪火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推動「中國號」巍巍巨輪在新的奮鬥起點上乘風破浪、奮楫揚帆。
作者:劉鑫 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