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李鴻章訪美,圖書館內接連受挫,為何後來還被罰了款?

2022-08-17     史鏡說

原標題:1986年李鴻章訪美,圖書館內接連受挫,為何後來還被罰了款?

提起李鴻章,大家都比較熟悉,知道他是近代史上的名人,可謂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他是我國清朝晚期著名的權臣,常被稱之為「李中堂」。

如果你去過保定,那你會發現保定的火車站的廣播里會循環播放著:李鴻章曾任直隸總督,官居高位。但就是這樣一個聲名赫赫的大人物,卻在出遊美國的時候被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難住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

馬關議和,罵名成閒人

李鴻章的早年是個正兒八經的讀書人,少年聰慧,功名加身,仕途平坦,後拜在曾國藩門下,被稱為「才可大用」,官至翰林。如果能生在治世平年,他應該也能流芳後世的大家。但就是這樣的文臣,卻在後來征戰沙場,為國平亂。

他興辦團練,相傳「專以浪戰為能」,組建淮軍,鎮壓太平天國,平定捻軍。自此他的罵名也開始了,有人說他是鎮壓太平天國的劊子手,也有人說他是翰林變作綠林。這些都是輕的,李鴻章惡名最盛的時候是因為馬關條約,也正因馬關條約的簽訂,他才有機會成為閒人,出國游訪。

甲午中日戰爭是近代史上的一個刺眼的字眼兒。當時中國人受到的衝擊太大了,天朝上國竟然被日本這個彈丸小國給打敗了,而且還簽了《馬關條約》,割地賠款,這極大的刺激了中國人的神經,把所有的怨氣都發泄到簽訂者李鴻章的身上,說他,喪權辱國,對日本人卑躬屈膝,枉為人臣。

記得電視劇《神醫喜來樂》中有這樣的一個劇情:馬關議和後,李鴻章請喜來樂看病,喜來樂知道病人是李鴻章以後拒絕施醫。眾人知道此事之後都拍手稱快,說李鴻章罪有應得,可見當時的輿論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了國人應有的理智。不久後,清政府也對輿論投降了,李鴻章失去了位居二十五年的職務,成了閒散之人。

憤怒讓國人沖昏了頭腦,無視了李鴻章為馬關議和所作的努力,無視了他在日本受的槍傷,也無視了他是在為清政府賣命而非他自己。弱國無外交,清政府的軟弱,讓李鴻章在談判桌上低人一等,說到底只是清政府的工具而已。

然而,在外國人眼裡,李鴻章是放眼當時的清政府唯一一個能夠擔任外交使命的人。也是因為有這樣的背景,李鴻章會被派出國游訪。

游訪歐美,因一口痰陷入尷尬

李鴻章在歐美國家受到了很高的禮遇,各國都把他作為上賓招待,但是在1986年參觀美國國家圖書館的時候發生了一些小的插曲。

李鴻章喜歡抽煙,但是沒有史料確切地記載倒是水煙還是旱煙,李鴻章雖然抽煙,但是他對鴉片十分痛恨,還曾訓斥經常吸食鴉片的嚴復。抽鴉片和抽煙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但是抽煙的人有個壞處就是多痰。

據說馬關談判的時候,在日本的春帆樓,日方代表伊滕博文還專門為李鴻章在桌下放了一個痰盂。(不得不說,日本人在照顧人這方面真是無微不至)。痰盂這個東西,在上世紀的農村還能見到,現在不多見了,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稱:「(李鴻章)有一隻袋子裝的是一個袖珍痰罐,他不時地伸手取過來向裡面吐痰。」

在游訪歐美期間,李鴻章的這個愛好也是難以割捨。李鴻章在參觀華盛頓國立圖書館的時候,被告知圖書館是禁煙的,李鴻章有些鬱悶,在中國哪怕當著慈禧太后他都能抽煙,為啥到這裡就不讓抽了?

當然,出門在外,畢竟要有風度,李鴻章雖有不滿,但是也沒有強行違反圖書館的規定,不過在參觀結束後他在門外地上吐了一口痰,正好吐在了石階上。

有意為之也好,無心之過也罷,這在當時的中國看起來並不是什麼大事。李鴻章做夢也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動作惹來了後來的尷尬,以至於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李鴻章吐了一口痰,本以為無傷大雅,但當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卻「及時」出現了,要李鴻章清理乾淨。

李鴻章當即拒絕了,自己怎麼說也是這裡的客人,哪有讓客人自己做清潔工作的道理。再說他在國內是當世權臣,不會做這種「下人」做的差事;在國外也是使節名人,怎麼能當著這麼多外國人的面去卑躬屈膝地做保潔工作,那不是把人都丟到國外了嗎?這成何體統,傳揚出去李鴻章顏面何存,大清國國威何在?

爭執再三,李鴻章讓自己的隨從代替自己去清理,可圖書館工作人員卻不依不饒,非要李鴻章自己親自清理不可。就這樣雙方僵持不下,最終是李鴻章交了些罰款,才了結此事。

鬧劇背後

看似平常的一個小鬧劇,但是細品之下,讓人唏噓。試想,如果是一個外交官來到中國參觀,吐了一口痰,中國的接待人員會讓工作人員如此難為他嗎?我想肯定是不會的。

如果有外賓這中國遇到這種事情,中國肯定會維護外賓的顏面,請工作人員來清理,最多當時委婉善意地提醒一下也就了結了,不會讓工作人員咄咄逼人而袖手旁觀。中國如果當時是個開放包容的國家,外交成熟自信,也不會有這樣尷尬的事情發生。歸根結底是國家的實力讓人輕視了。

其實這樣的鬧劇在李鴻章的游訪過程中並不罕見,比如李鴻章和女王告別,女王伸出手讓他親吻,他卻以為女王在向他索要禮物。讀起來讓人啼笑皆非,但卻是一個中國老人出國訪問的真實寫照。

千秋功過,忠奸任人說。

有人說李鴻章是近代優秀的士大夫代表,沒有他中國的近代會更加糟糕;也有人說他賣國求榮,中飽私囊,是個罪臣。不管是忠是奸,斯人已逝,他的功過是非都在史書中陳列著,任憑後人評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f3414ddeec8b940f20a9e69bf3ad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