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粽子用清水就錯了,水裡加入「這2樣」,粽子又粘又糯易消化

2022-06-01     有點煮意

原標題:煮粽子用清水就錯了,水裡加入「這2樣」,粽子又粘又糯易消化

清涼夏日,「粽」情端午,端午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受重視程度僅次於元宵節的民俗大節,在端午節的前半個月開始,商家們就開始推出各種粽子禮盒,隨著離端午越來越近,市場上售賣竹葉、麻繩和粽子的小販也越來越多。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美食,雖然市場裡的成品粽子和超市裡的精美禮盒方便了很多懶人和手殘黨,但要說到過節的儀式感,還是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更有節日的味道。

很多朋友說自己嘗試過包粽子,但煮出來的粽子不夠味,還夾生,有時還容易漏米,其實包粽子並不難,我家婆婆非常會做美食,每年端午節,鄰居也會買來材料請婆婆幫忙包粽子,下面我把她傳授的小技巧分享給大家,只要掌握好以下幾點,你也一樣能包出好吃軟糯的粽子。

一、糯米要泡多久

首先,糯米買回來後只需要清洗2遍,不易過度揉搓,否則糯米中的營養物質會流失。清洗好後倒入沒過糯米的清水,水量是糯米的1倍,因為糯米會吸收水分,大概一斤糯米用兩斤水,浸泡時間大概5小時左右,天熱時記得中途要換2~3次水,糯米的細胞吸水將細胞壁脹破,黏性成分釋放出來,煮出來的粽子才不會夾生,吃起來又粘又糯。

二、給糯米調味

很多朋友包粽子時都直接用浸泡好的糯米來包,難怪煮出的粽子不香,寡淡無味(清水白粽除外)。包鹹肉粽時,正確的做法是把糯米瀝干水後,1公斤的糯米放入2勺(家裡喝湯的瓷勺)生抽、1勺老抽、2茶匙鹽、1茶匙五香粉拌勻後腌半個小時,讓米粒吸收味道。如果是甜粽,可以放少許油和白砂糖或紅糖粉拌勻。這樣煮出的粽子才有味道。

三、如何煮粽子

粽子包好後,煮粽子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首先粽子要冷水下鍋,水要沒過粽子,加適量的食鹽在水裡,這樣才不會煮淡粽子的味道。水量一定要多點,因為要煲4個小時左右,中途如果要加水,只能加熱水。如果用高壓鍋,上汽後轉中火壓40分鐘。

四、燜一燜

無論用哪種方法煮,煮好關火後都不要立刻取出,讓粽子在鍋中燜1個小時左右,如果水量只浸泡到粽子的一半,中途可以翻動一下,把上面泡不到水的粽子擺到下層浸泡。這樣所有的粽子都是濕潤的,放涼後也不會粘葉子。

五:晾一晾

粽子煮好後滿屋飄香,是不是忍不住想立刻吃一個呢,別急,煮好的粽子非常軟,燜了一小時後將粽子撈出瀝干水,晾一晾,讓水分完全被糯米吸收,粽子吃起來更軟糯,五花肉和蛋黃的口感也更好。

溫馨提示:天氣炎熱,粽子徹底晾涼後最好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吃的時候要徹底加熱,或者切片煎著來吃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f008c4cce6c4e6abed87c6ff1631d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