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在閃擊法國作戰中取得了匪夷所思的巨大成就,使他成為德國民眾心中的英雄和元首面前的紅人。法蘭西戰役中,第7裝甲師俘虜9萬餘名盟軍;相比之下,作為一路所向披靡的急先鋒,所蒙受的損失實在不值一提——傷亡2328人(682人陣亡),296人失蹤,坦克損失42輛——
1940年6月4日,盟軍完成了敦刻爾克大撤退,德國在法國的戰鬥也接近尾聲。隆美爾的部隊接到了新的命令,占領聖瓦萊里。
此時占領聖瓦萊里駐紮了不少盟軍,也修繕了堅固的防禦工事。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流血犧牲,隆美爾呼籲守軍投降,下面是隆美爾的一段日記。
晚間時分,我選了一批會說德語的戰俘放回聖瓦萊里城,城裡駐紮大量盟軍部隊。我想讓他們去勸降城內守軍,要他們在晚上9點以前打著白旗走到城西面的山地來向我們投降。我派出的說客都無功而返。我猜想英國人可能是希望撐到夜裡,好趁著夜色登船撤離。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預定的21時很快將至,守軍仍不肯投降,我下令集中全師的火力——包括先頭部隊的第25裝甲團和偵察營在內,都開炮轟擊城內。很快城內就陷入一片火海,一刻鐘之後,我又命令部隊向城市北部攢射,那裡也很快變成瓦礫場。即便如此,城內守軍還是遲遲不肯投降。
隆美爾兵臨聖瓦萊里城下,持續的猛烈轟擊使得城內守軍帶來巨大壓力,他們都明白此時已是插翅難飛。
1940年6月12日,我軍坦克部隊繞過港口的南面,駛向城市的東部,我下車跟在步兵的後面向市區的中心廣場走去。市政廳和城中其他許多建築物,有的已被燒成殘垣斷壁,有的還在熊熊燃燒,冒著滾滾濃煙,到處都是碎瓦頹垣。我看到英軍和法軍官兵都紛紛從陣地、掩體中走出,向市中心廣場集中,我們命令他們在廣場上排成縱隊向西面走去。我軍步兵則奉命清掃戰場,並逐街逐戶清剿殘敵。
沒過多久,一名士兵跑來向我報告說:我們在城東俘獲一位法軍高級軍官,他要求見我。幾分鐘之後,我見到了被俘的這位法國將軍——伊納爾將軍,他穿著一件普通的軍大衣。他是一個人過來見我,他的隨從並未跟上。我問他是哪一個師的師長,他卻用蹩腳的德國話回答道:「不是師長,我管轄的是第9軍。」
他接受了我要求他的部隊立即無條件投降的命令。但他同時不無遺憾地補充一句說,「如果不是彈藥告罄,我們是絕不投降的」。我讓他立刻返回他原來的指揮部,通過他們自己的指揮渠道下達全軍無條件投降的命令。我還讓他附加了這樣的信息:投降的部隊在向聖瓦萊里集中時,要舉著明顯的白旗,以便我們在很遠的距離上都可以清楚看到他們已經放下武器,是來向我們投降的。
我滿足了伊納爾將軍的保留座車和全部生活用品的請求。接著我下令炮兵停止向城區轟擊,轉而炮擊港口上的船隻。據報友軍第5裝甲師正在曼尼維爾附近與一支法軍坦克團作戰,於是我立即電告該師,聖瓦萊里的法軍已經投降。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我們又陸續俘虜了不下12名盟軍高級軍官,其中有4人是師長。隨後我又和克魯威爾將軍率領的第2摩托化師劃定了各自的防區。此時,被俘的盟軍將領和他們的幕僚都集中在廣場南部的一間房屋裡面,我們安排一名德國空軍尉官看管。他本來是被盟軍俘虜,現在重獲自由,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天差地別的身份變換,他感到由衷的高興,不禁喜形於色。
我對那些英國軍官們樂觀淡然的態度感到十分不解。被俘的英軍將領,特別是那些參謀人員,居然可以走到房屋外的大街上,聚在一起談笑風生,對他們的處境一點不感到羞赧或者憤懣。我們的宣傳連和很多官兵紛紛對著他們照相,這似乎是唯一一些能讓他們感到有點不快的事情。
我想邀請這些被俘的盟軍軍官參加一次露天的聚餐,但他們很客氣地婉拒了。我此時還需安排許多事情,特別是如何押送俘虜和戰利品、如何確保港口的安全、如何安全撤離聖瓦萊里城……這些事情讓我頗費心神,到了晚間8點我才安排完畢,疲憊地返回師部。
在這個時候,我無從估計所俘獲的人員和物資的數量。我們第7裝甲師的車輛目前就已押運了超過1.2萬人,其中包括約8000名英軍。據估計,聖瓦萊里一戰,我軍俘獲的敵軍總數約在4.6萬人以上。
第7裝甲師在聖瓦萊里取得的輝煌戰果堪稱隆美爾在1940年取得的一次壯舉,但卻不是這一年他所取得的唯一一次。德軍指揮部擔心法國人會在布列塔尼重新集結,經由瑟堡港口獲得盟國補給,組建新的「堡壘」。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6月17日,第7裝甲師奉命跨過塞納河堵截南逃的法國第10集團軍。隆美爾率部晝夜兼程,疾馳320千米,趕到瑟堡城外。6月18日,瑟堡城內守軍火炮和港口內英法海軍的艦炮齊齊集中火力猛轟德軍,隆美爾不得不就地展開遮蔽。即便如此,隆美爾仍於6月19日攻克瑟堡。
隆美爾在閃擊法國作戰中取得了匪夷所思的巨大成就,使他成為德國民眾心中的英雄和元首面前的紅人。法蘭西戰役中,第7裝甲師俘虜9萬餘名盟軍;相比之下,作為一路所向披靡的急先鋒,所蒙受的損失實在不值一提——傷亡2328人(682人陣亡),296人失蹤,坦克損失42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