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兵家四聖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蕭何譽他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其:「戰必勝,攻必取」,楚漢之時世人評價:「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韓信的軍事成就無比輝煌,在戰略方面,建議劉邦舉兵東向,奪取三秦。戰術方面,作為統帥,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軍事理論方面,與張良整理兵書,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但世人在無比崇拜他軍事能力的同時,卻忽略了他的另一項技能——無與倫比的口才,這其實才是他安身立命,甚至是能夠達到他最終成就的根本。
一、一句話讓自己死裡逃生
韓信最開始是在項羽手下做執戟郎,因感到不受重用,於是「亡楚歸漢」,大家都知道,韓信來到漢營後,是通過蕭何的大力舉薦被劉邦任為大將,然後攻城略地,成就漢室偉業。
但在此之前,韓信並不是一帆風順,不僅不受劉邦重用,逼得蕭何「月下追韓信」,還有犯了死罪,差點被斬。
《史記》記載,「信亡楚歸漢,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 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悅之。」
意思就是,韓信逃到劉邦那裡,剛開始做一個接待賓客的小官,後來犯了死罪,行刑時,與韓信一起要被砍頭的13人都已被斬首,等到輪到韓信,韓信毫不畏懼,反而驕傲地仰天而視。恰好劉邦的故交夏侯嬰經過,便說: 「漢王不是想得到天下麼? 為什麼要殺我這樣的壯士!」 夏侯嬰感到很奇怪,一個犯了軍法的人,竟然能夠慷慨陳詞,而且一句話就點明劉邦的真實想法,可見他的見識與才學非同一般。於是便放了他不殺,然後與其聊了幾句,覺得十分暢快。
韓信能夠一言讓夏侯嬰釋而不殺,之後與其閒聊,又讓夏侯嬰感覺十分暢快,這不僅需要敏銳的眼光、過人的膽識,還需要言簡意賅的語言組織能力,要知道夏侯嬰可不是一般人,不僅是劉邦的密友,而且長期擔任秦朝的滕令奉車,雖然官不大,但也算見多識廣,韓信能讓其如沐春風,口才不是一般的好。
二、「每出奇語」徹底征服蕭何
小編一直以來都感覺很奇怪,韓信和蕭何沒有深交,也沒有任何親戚關係,韓信作為籍籍無名且以往無任何成就的人,為什麼能夠快速獲得蕭何的認可?查遍史書好像也沒有發生任何特殊的事情,讓蕭何對韓信「死心塌地」的信任。最後小編只能把蕭何的這份信任歸功於「韓信「每出奇語」。
據《史記》記載,「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然後就發生了蕭何夜下追韓信。也就是說,蕭何只是通過與韓信談論,就認定他是個奇人,這說明什麼?說明韓信絕對不是一個口拙之人,不說出口成章,最起碼言語非常具有蠱惑力,因為他並不是憑藉實實在在的戰功讓蕭何相信他是一個軍事統帥人才的。
三、一句話讓劉邦的愛將陳豨反叛
陳豨是最早跟隨劉邦打天下的一批人,曾經跟隨韓信平定趙、代。劉邦稱帝後,陳豨被封為陽夏侯,白登之圍後,又先後任代丞相、趙相國,統領天下精兵據守趙代兩地邊疆,防範匈奴。
可以說,陳豨是劉邦最寵信的一員大將。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人,卻被韓信三言兩語忽悠地造反。要知道當時的韓信已經被劉邦剝奪兵權,困在京師。這樣的事情,你敢相信?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一次陳豨回京城述職,特地去拜訪自己的偶像韓信,韓信請他喝酒後說:「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
說白了就一句話,劉邦耳根子然,三個人說你壞話,劉邦必信。你有精兵在手,天下可圖。
就這麼三言兩語竟然把陳豨挑撥得動了心,「陳豨素知其能也,信之。」兩年後,陳豨先於韓信反叛。
陳豨位居高位,本身也不蠢,竟然被韓信三言兩語忽悠的反叛,韓信有當說客的潛質。
四、韓信語錄
1、評價項羽
韓信曾經這樣評價項羽的失敗:「空有匹夫之勇,卻敗在婦人之仁」。一言就點出了項羽失敗的本質,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更是將項羽描述的傳神、入木。
2、韓信與劉邦的精彩對話
一次,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否統率100萬大軍?」韓信說不能;劉邦又問:「能否統率10萬軍隊?」韓信又說不能。劉邦生氣了:「那依你,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能帶1萬就不錯了!」劉邦反問:「你能帶多少兵?」
韓信毫不客氣地說:「至於我嗎,越多越好。」劉邦仍不甘示弱,氣憤地問:「既然這樣,為什麼我做皇帝,你只能做將軍呢?」韓信回答:「陛下雖不善將兵,卻善將將。」
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大家可能把此事當做是韓信不會說話的表現,其實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當時談話的背景,就知道原因了。
當時韓信剛被劉邦騙至雲夢,解兵權,貶為淮陰侯,韓信對自己無故被貶內心十分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在這這種情況下,劉邦讓韓信評論一下朝中各個將領的帶兵才能,韓信本就看不上這些人,壓抑許久的他自然一吐為快。待看到劉邦生氣了,又能夠用一句「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讓劉邦挽回了面子。
3、韓信拒絕項羽的招降
亥下之戰前,項羽派武涉去遊說韓信,想讓他兩不相幫,韓信說:「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婉拒了項羽的拉攏。
4、被抓前韓信的怒吼
公元前197年,韓信帶著鍾離眛的人頭去謁見劉邦,被劉邦直接綁了押赴長安,韓信在囚車上怒吼:「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此至理名言精鍊之極、透徹無比,冷颼颼卻道盡了無數忠臣良將慘不忍睹的血淚結局,可他就是沒有范蠡不為功名羈絆、決絕抽離權勢之巔的大智大勇,也沒有司馬懿和蕭何的隱忍內斂功力,最後落得個「被竹籤殺死」的下場,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