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人的傳統觀念里,教師工作是「無私且偉大」的。甚至於大多數的文學作品在描寫老師時,基本也都會強調老師們不畏艱難,堅持播撒知識與文化的種子,並且引導迷途的孩子走回正途的樣子。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老師們在工作態度和狀況上也有所改變。年輕老師們越來越「佛系」,不再拼死拼活了。
「佛系老師」是什麼?
作為網絡流行詞彙,「佛系」本身是形容一種無欲無求、不悲不喜的生活態度。而和老師一詞結合起來,就是形容在工作中,上班不生氣也不發火,不管閒事也不要職稱,對一切點到為止的老師。
和以往大家印象中起早貪黑,熬夜點燈批改作業和考卷的老師不同。「佛系」老師們在工作方面並不會「拼死拼活」,但也不會有任何違規的行為,自己該做的工作也都會按照要求進行。
特別是在面對家長和學生以及學校時,即使有家長挑釁,或者是遇上叛逆的學生以及喜歡下放各類沉重任務的學校,但「佛系」老師們不管怎麼樣也都會保持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讓人沒法挑出錯誤。
可以說,在他們的心中,只要事情不會發展到不可控,或者是會引起重大後果,就會選擇得過且過。
「佛系」老師扎堆出現,工作無欲無求,家長們看了發愁又不滿
如果說一開始只是部分老師會這樣,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年輕老師中不少人都開始有這種傾向了,而這樣的變化也確實引起了家長們的不滿。
畢竟在家長們看來,老師就該教書育人,不說是全部的時間,但孩子只要在學校就要對孩子的一切負責。如果僅僅是點到即止,只是保證了自己工作的完成不出事而已,那就是不負責的工作。
不過家長們對此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畢竟老師該做的工作都做了,只是沒有再過多的耗費心思和投入精力而已,算不得什麼過錯。
而且對於老師而言,他們其實也明白「佛系」的問題在哪裡,不是最優的選擇。但他們之所以「佛系」,也不完全是自己的問題,反而和家長、學生以及學校方面有很大的干係。
老師陷入「佛系」生活,原因很簡單
雖然不乏受到家人們要求而報考和進入教師行業的人,但大多數年輕老師進入工作前,打心裡都是想要成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但隨著現實工作和生活的打擊,很多老師也逐漸失去了理想,不得不變成佛系老師。
孩子難管理
隨著年輕一代對「自我」的認知更為強烈,父母說的話都不一定聽,對於作為陌生人的老師所說的話更不會放在心上。
外加如今的孩子們也更為敏感,所以在老師們批評學生時,即使是按照普通情況處理,也很可能會遇到學生過激反抗,甚至造成學生受傷,引發更大的事件。
所以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太嚴重的事情,老師們就會選擇「和稀泥」,以保證孩子安全和校園安穩為處理目的。
家長難溝通
在大眾文化水平提升後,家長們在教育方面也更有「主見」了。所以儘管老師們按照規定和要求進行工作,也會有家長對老師挑三揀四。
另外,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他們對孩子的愛是「盲目」的,所以在工作中反而會對老師們產生不滿,進而發生舉報、辱罵老師的情況。如果遇到脾氣實在是不好的家長,可能還會有人身安危的問題。
所以老師們為了保護自己,也只能對家長們小心翼翼,只要不是很嚴重的事情,老師都儘量選擇妥協。
學校不作為
作為學校方面,一般在老師和家長有衝突時,如果不是很嚴重,一般是會偏向家長的,老師們可能會遇到不公正的待遇。
其次,如今的老師和早些年不一樣,除了上課和管理學生,還得操心各種事情,附加的工作一大堆。所以儘管工資比以前有所增加,但是相較工作量而言,還是很不合適的,老師們自然也就缺乏動力。
筆者寄語:提高教師待遇,對孩子會更好
可以說,雖然確實有一定的心理主觀性影響,但老師們並不是故意變成這樣的,歸根結底還是老師們的教育權利和待遇等方面得不到保證。
所以如果可以建立更健全的教師保護制度,在引導家長們配合學校發展家校一體化的基礎上,對老師們的安全和薪資等待遇進行提高,老師們才可以最大程度重燃工作激情,對孩子教育有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