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夙葉
心理學家說,
讓孩子愛上學習的最好方法,
是激發孩子內心探索的慾望。
被喚醒的慾望會帶領孩子的眼睛和腳步,
去往他心馳神往的地方,不斷紮根生長。
優質的紀錄片自帶這種魔力,
引導孩子探索生活之外的世界,
並沉浸其中打開追夢的翅膀。
今天凱叔帶來了5部高分的紀錄片,
跨越陸地、海洋和太空,
涉及自然、文化和科學……
相信孩子看完會格局提升,知識暴漲。
片長:80分鐘
適合年齡:5歲+
小朋友們出去玩,
經常被一些小昆蟲吸引不捨得離開,
現在這些小昆蟲在《微觀世界》里,
被無與倫比的攝影技術放大。
讓孩子透過鏡頭過足癮。
導演雅克·貝漢耗時15年拍攝,
最終濃縮到80分鐘,
每一個畫面都精心打磨。
小小的水珠墜落在碧綠的葉子上,
產生的衝力,
足以打翻在上面休憩的瓢蟲。
螞蟻為了保護蚜蟲與瓢蟲展開決鬥,
拼勁全力的模樣讓人忍不住動容。
但當你正處於感動的情緒中時,
它卻開始吸食蚜蟲產出的蜜。
眾多的毛毛蟲排成一列,
亦步亦趨地前行,
仿佛在進行排練過無數遍的虔誠朝聖。
蜘蛛的捕食更是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當蝗蟲落下,它以雷霆之勢撲向獵物,
幾秒之內便用蛛絲包裹嚴實,
迅捷的身手讓人嘆為觀止。
真實的視覺體驗,
讓人身臨其境,仿佛穿越了時間,
陪這些昆蟲一起度過它們的一天、一季乃至一生。
在微觀的昆蟲世界,
我們需要保持靜默去傾聽,
整個紀錄片除了開頭的兩分鐘旁白,
沒有任何解說詞。
但細膩的鏡頭語言和恰到好處的配樂,
讓我們逼真地看到一群被忽視的小生靈,
原來在我們不曾注意的角落,
造物主同樣創造著奇蹟。
有人說,《微觀世界》是《昆蟲記》的影像版,
它會讓孩子們明白,
再渺小的生命都有深遠的意義,
也會讓孩子對昆蟲、對自然,多一分熱愛。
片長:45分鐘/集 共6集
適合年齡:7歲+
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做過的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內容最全面的海洋紀錄片,
耗時4年,影片一經播出,火遍全網。
網友們紛紛驚呼BBC既視感,
國內自然紀錄片的天花板。
我國海域壯闊、神秘又美麗,
《蔚藍之境》帶領我們跨越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帶,
認識生活在海域中的120個物種,
全面見證海洋生物為生存而戰的自然奇觀。
全程影像清晰唯美,
國內頂尖的海洋生物專家參與,
提供了嚴謹紮實的科學支撐,
為孩子們提供一場視覺盛宴和知識大餐。
在這部紀錄片里,
更動人的是那些海洋生物的故事。
斑海豹耐心傳授寶寶游泳,
它沒有強迫小斑海豹直接下水,
而是先在冰面上一次次練習,
這個樣子像極了人類幼崽學習走路的過程。
珊瑚一點點擠壓出自己的卵團,
奇特的是,
當周圍的珊瑚感受到之後,
就會爭先恐後排出卵團。
幾個小時之後,
深海里就漂浮著數以萬計的受精卵,
在夜色里絢爛。
最大的齒鯨抹香鯨出現在廣東大亞灣,
因游到淺海而擱淺,
人們利用船隻驅使它回歸深海,
避免3年前的遺憾再次出現。
紀錄片中說,
海洋遭際怎樣的過往,
人類期許怎樣的未來。
這部紀錄片會讓孩子明白,
在蔚藍的海洋深處,有一個我們全然不知曉的世界。
更讓孩子們明白,
看似遙遠的大海,實則與人類緊密相連。
片長:60分鐘/集 共5集
適合年齡:4歲+
《綠色星球》一經播出,
網友高呼2022年第一神片駕到。
不少人打出「現實版綠野仙蹤」、「今年沉浸式觀影的NO.1」的感嘆。
它由BBC耗時4年打造。
攝製組足跡遍布27個國家,
首次使用沉浸式的呈現方式聚焦植物,
向人類展示地球上各種環境下的罕見植物奇觀。
它的內容顛覆了我們對植物的傳統認知,
植物既能與動物形成互惠互利的關係,
也可以像我們星球上的任何生物一樣具有攻擊性、競爭性和戲劇性。
植物,全然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寂靜。
莖的水分迅速結成冰花,
讓人驚嘆。
菟絲在蕁麻叢中如同狩獵的雄鷹,
不斷出擊直到覆蓋整個蕁麻叢。
塔克拉瑪干沙漠極其乾旱,
胡楊卻成片生長,
原來是一棵樹獲得了水分,
就與另一棵樹通過根分享生命之源。
大火過後的南非森林,
休眠的火百合從廢墟中堅韌生長。
雨林里的一切,在美輪美奐之外,
又平添了一絲暗流涌動的危險,
原來植物的世界也像劇情片般精彩。
植物與人類發展息息相關,
肯亞的孩子用彈弓彈出種子球幫助森林重建的一幕,令人動容。
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唯有一個想法:
我們人類的認知太自大,太匱乏了。
當把植物當作活生生的角色時,
它的一切都需要我們重新聆聽。
片長:35分鐘/集 共6集
適合年齡:5歲+
水果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可是,你真的了解它們嗎?
帶孩子一起走進新奇有趣的《水果傳》吧,
這些好吃好看又好玩的水果,會讓你大開眼界!
這部以水果為主角的美食紀錄片,
是一部跨越六大洲的水果奇遇之旅,
攝製組精心挑選了37種水果拍攝,
解密水果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上線播出後,
兩個月全網播放量輕鬆過億,
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
不少人稱它為《舌尖上的中國》水果版。
常見的水果里有我們不知道的新奇故事。
比如,我們經常吃的草莓,
並不是果實,而是它膨大的花托,
真正的果實其實是附著在草莓表面的「小芝麻粒」。
柿子裡的單寧酸氧化過後變成柿漆,
可以作為染色的材料。
被它侵染過的布料發出微微的褐色,
在陽光下閃耀。
陌生的水果更是讓我們無比好奇。
愛玉生長在台灣的阿里山,
它們在少數民族鄒族人的手中,
會變成絨絨的小花。
在億萬年前曾廣泛存在的水椰子,
外表就像一顆流星錘,
需要拿刀背去砍它堅硬的外殼,
才可以吃到內部柔軟的果肉。
當地的居民將它們搭配牛奶刨冰,
做成清涼可口的甜點。
輕鬆活潑的解說詞,
再配以精美有趣的動畫穿插,
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掌握背後的知識。
紀錄片從水果的視角出發,
延伸到水果與自然、人類的關係,
人類需要水果,水果也需要人類,
在這個自然界中,大家都是為了生存而相互合作。
影片獨特的講述視角,
讓孩子在感嘆水果的美味同時,
體悟每一個生物背後的堅韌和智慧。
片長:40分鐘/集 共6集
適合年齡:5歲+
《行星旅行指南》是天文紀錄片躲不過的存在,
不同於乾巴巴的介紹行星,
它以一位太陽系導遊的視角帶你去每一顆行星上「旅行」,
奔赴星際大海。
網友稱它為太陽系最全說明書,
地球與宇宙的視角穿插,
當下與未來的暢想相連,
精良細緻的畫面都讓孩子們為星際美景所驚嘆。
太陽風轟擊水星大氣,
琥珀色光環縈繞夜空,
美輪美奐。
木衛一上巨大的火山噴發驚心動魄,
二氧化硫晶體組成的藍色雨傘卻美艷雙眼。
被科學家評為太陽系最上鏡的土星,
這樣的美貌只是假象,
揭秘的內部景象更值得一看。
影片最有趣的是,每一集片頭都以模仿旅行的方式開場,
讓孩子模擬體驗穿上太空服,
體驗乘坐專屬火箭的樂趣。
和孩子一起來一場極限旅行吧,
在天文學家和航天專家通俗易懂的講述中,
在一幅幅令人嘆為觀止的太空影像中,
讓太陽系作為孩子探索宇宙的第一站。
節目裡蘊含的天文學、物理學知識,
會為孩子打下科學的基礎。
更讓孩子知道,
不要只低頭看腳尖,心中形成宇宙觀,
眼裡的世界才更斑斕。
寫在最後:
教育家馮那斯基曾說,
孩子成為什麼樣,全靠父母塑造。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
讓孩子見更廣袤的世界,
那些滲透在孩子的所見所聞,
那些在孩子心靈的每一次珍貴觸動,
都會成為指引他們未來成長路上的光亮。
今天的5部紀錄片,部部精品,
對孩子提升眼界和格局大有益處,
快帶孩子看起來吧!
—— End ——
作者:夙葉,終身寫作者,用文字聊聊教育,寫寫人生,與你一起成長。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