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持續已經半年有餘。自突破亞速鋼鐵廠之後,俄軍節節進逼,拿下了烏克蘭東部南部幾大重鎮,而烏克蘭這一頭,雖然總統則連斯基誓言不放棄一寸土地,但無論是兵力損失,還是裝備消耗,似乎都不足以支撐烏克蘭的反擊。
3月,俄軍開進赫爾松
自今年4月開始,烏克蘭就一直表態,將在南部戰線赫爾松發起反攻,直到四個月之後,也就是八月底,烏軍終於有所行動。
按照烏克蘭媒體的報導,他們在於赫爾松赫爾松市、卡霍夫卡市以及博斯萊夫市三個區域取得了勝利,還宣稱提,供支援的俄羅斯傘兵已經逃離戰場。
但俄羅斯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說法,俄國防部表示,烏克蘭的反攻計劃被挫敗,並且付出了大量的人員和裝備損失。
自衝突開始以來,雙方實際上都放出了大量假消息,為了迷惑對手,提振士氣,情報戰也是作戰的重要環節之一。因此,這一次究竟誰說的是真的,誰說的是假的,實際上很難說得准。
不過,美國《華爾街日報》前不久發布的一篇報道,或許能拼湊出這場「大反攻」的真實情況。
8月31日,《華爾街日報》採訪了多名在前線醫院接受治療的官兵,他們表示,在烏克蘭南部與俄軍展開了激烈戰鬥,並向赫爾松防線推進。據這些士兵描述,俄軍裝備精良,並且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因此作戰十分艱苦,他們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資料圖
而烏軍前線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負責人說,軍方提前一周通知他進攻開始,這讓他重新燃起了勝利的希望。不過,當他看到越來越多的傷員送過來治療時,他開始動搖了。「老實說,我為他們(傷兵)感到難過,我開始懷疑以如此高的代價進行反攻是否值得」,這名醫生坦言,「我不知道,這裡沒有正確的答案」。
《華爾街日報》還補充道,五角大樓發言人此前在簡報會上評估稱,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某些情況下,「赫爾松地區的俄羅斯部隊正在後退」,這與烏克蘭傷兵所描述的情況是相符的。
由此看來,烏軍似乎是在戰場上獲得了一場「慘勝」。而之所以不顧損失,也要堅持反攻計劃,澤連斯基可能也有說不出的苦衷。
資料圖
事實上,烏克蘭宣布要進行反攻之後,遲遲不見行動,西方已經開始傳出越來越多的質疑之聲。
美國《華盛頓郵報》上月發布文章稱,數十億美元軍援下,在赫爾松前線幾乎看不到烏軍發起大規模反攻的跡象。作者還自圓其說地解釋,這有可能是烏克蘭為了分散俄羅斯對東部戰場的注意力而散布的假消息。
美國「政客」新聞網以「烏克蘭幾個月來一直宣稱的大舉反攻,哪去了?」為標題撰文指出,「烏克蘭備受期待的反攻行動卻伴隨著緩慢的行動速度,以及一些令人困惑的決定,以至於那些最關注俄烏局勢的分析人士都想知道,反攻哪兒去了」。
英國《經濟學人》更是毫不客氣地指出,烏軍實際上能力不足,並沒有為反攻做好準備,澤連斯基只是喊喊口號,以爭取西方的軍援,一旦反攻失敗,烏克蘭的士氣將遭到更嚴重的打擊。
在多方質疑之下,不管烏軍是否準備好反攻,澤連斯基都必須有所行動。
澤連斯基
在這場衝突逐漸演變成綿延半年之久的拉鋸戰之後,西方對烏克蘭的關注已經在大幅度降低,加之夏季已經結束,一旦冬季到來,歐洲能源問題就會變得更加突出,屆時,歐盟向俄羅斯妥協的可能性也就會大幅增加。
澤連斯基如今已是左右為難。西方已經用行動說明,它們只將烏克蘭當作消耗俄羅斯的「耗材」,不會冒著與俄羅斯開戰的風險,為烏克蘭提供更多的援助,可是如果不繼續戰鬥,烏克蘭就不再有利用價值,僅有的支援,也可能也會迅速被切斷。
烏克蘭究竟何去何從,澤連斯基應該好好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