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繳獲俄軍飛彈殘骸,馬上意識到大事不妙,東方的強援越打越多

2024-01-05     科羅廖夫

原標題:烏軍繳獲俄軍飛彈殘骸,馬上意識到大事不妙,東方的強援越打越多

烏克蘭繳獲俄軍飛彈殘骸,突然發現不對勁的地方,俄羅斯果然早就用上了東方的強援。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日前表示,由於西方制裁,俄羅斯在世界舞台上正變得越來越孤立,他們被迫向「志同道合」的國家尋求軍事援助,而朝鮮就是其中之一。

柯比強調,俄羅斯最近已經開始使用朝鮮的彈道飛彈攻擊烏克蘭,尤其是在去年12月30日,以及1月2日的襲擊行動中,俄軍就大規模發射了此類飛彈。他進一步指出,朝鮮這次向俄羅斯提供的是射程為900公里的飛彈,而作為交換,俄羅斯預計將向朝鮮提供戰鬥機、地對空飛彈、裝甲車、彈道飛彈生產設備和其他先進的技術。

雖然他沒有具體說明這款飛彈的型號,但根據烏克蘭媒體的信息,在1月2日的行動中,俄羅斯很有可能使用了朝鮮「火星-11」型短程戰術彈道飛彈,而且從現場的碎片來看,火箭尾部氣動舵的形狀也與朝鮮本土生產的產品完全一致。而「火星-11」的技術來源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9M723「伊斯坎德爾」彈道飛彈。

也就是說,這次襲擊烏克蘭的,應該就是「火星-11」無疑了,而且與之前援助炮彈一樣,朝鮮這次向俄羅斯提供的也很有可能是庫存貨。

除了朝鮮外,柯比還透露,俄羅斯正在與伊朗就購買短程彈道飛彈進行談判,而且伊朗方面已經向來訪的俄軍官員展示了自家的飛彈能力,雖說目前並沒有雙方交付飛彈的信息,但根據美國情報部門的評估,交易的最終達成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事實上,朝鮮之前主要向俄羅斯提供的是炮彈。最早在2022年下半年的時候,烏克蘭士兵就在戰場上發現了俄軍使用了朝鮮的152毫米榴彈,後來有媒體更是透露,朝鮮已經向俄羅斯出口了數十萬枚152毫米的榴彈,但都遭到了俄朝雙方的否認。

自那以後,關於俄朝頻繁互動的消息,就不斷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去年7月,當時烏克蘭秋季反攻最猛烈的時候,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就到訪朝鮮,出席停戰70周年閱兵儀式,在觀摩朝鮮武器裝備的同時,還與朝鮮高層舉行了會面。

9月,朝鮮領導人更是親自訪問俄羅斯,在與普京舉行會面後,後面的行程大多都是在俄羅斯軍方高層的陪同下,參觀俄羅斯的軍事設施,比如共青城飛機製造廠、海參崴太平洋艦隊基地等。與此同時,俄羅斯也把許多家底都拿了出來,包括蘇-57戰鬥機、圖-160戰略轟炸機以及「匕首」高超音速飛彈。

而就在俄朝元首會晤結束後不久,美國方面發布的衛星圖像顯示,早在9月初,就有1000個貨櫃的武器裝備從朝鮮出發,通過海運的方式運到海參崴附近的港口,然後再通過鐵路一路向西運到俄羅斯靠近烏克蘭邊境的軍火庫。

至於伊朗,他們向俄羅斯提供軍援的時間更早,而且不僅有炮彈,還有無人機。伊朗主要向俄羅斯提供的沙赫德無人機,由於其廉價、打擊效率高的特點,深受俄軍的青睞,現在俄羅斯在國內都有了自己的組裝線。

視角轉回現在。現在的俄羅斯雖然不能說「兵強馬壯」,但至少算是「糧草充足」。在去年12月底召開的國防部擴大會議上,紹伊古就進行了一番年底總結,其中他透露了俄羅斯目前的軍工生產數據:自2022年以來,俄羅斯坦克的產量提升了5.6倍、無人機產量增長了16.8倍,炮彈產量更是增長了17.5倍。

在後方不斷擴大軍工產能的同時,還有伊朗、朝鮮進口彈藥的加持,可以說,俄軍在前線已經是不怎麼缺乏彈藥了,我們現在也幾乎看不到俄羅斯前線面臨彈藥不足的消息。

相比之下,烏克蘭這邊就有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經過將近兩年的消耗,以及西方援助的不斷減少,烏克蘭現在面臨著彈藥短缺的問題。前不久,烏克蘭武裝力量聯合部隊總司令納耶夫就承認,烏方現在缺乏可攜式防空飛彈,目前的庫存也只夠進行幾次大規模的攻擊,如果沒有西方夥伴的繼續支持,那麼烏克蘭的軍火庫很有可能會消耗殆盡。

俄烏衝突打到2024年,已經演變成了一場純粹的消耗戰,雙方比的就是誰更能耗,誰能夠調動更多的資源為己用。在西方軍援的加持下,烏克蘭一度在這場消耗戰中占得上風,但隨著局勢的變化,俄羅斯現在明顯調整了過來,重新取得了優勢。那麼接下來這種優勢會不會擴大,既看俄烏,也看他們背後的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dc2f45ec67b981f6e248c33d27d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