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自測,教你預防冬季心腦血管疾病!

2023-11-25     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30秒自測,教你預防冬季心腦血管疾病!

30秒自測,教你預防冬季心腦血管疾病!

研究顯示,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天氣寒冷時,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流緩慢,血液黏度增高,進而心、腦負荷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於破裂,冠狀動脈易痙攣,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每年冬季11月至來年3月氣候寒冷,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期,此時期要適當調整生活方式,降低發病的風險。那麼,老年人冬季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圖源:卡樂圖片。攝影:寧穎

你的血管健康嗎?先來測一測

血管遍布在我們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堪稱是體內血液和各種代謝物的「高速公路」。很多人都以為血管深藏在身體里,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知道它健不健康?其實,身體就是自帶的血管健康「檢測儀」。

【測試方法】

雙手握拳,保持30秒,然後打開看看手掌變白的情況是否會馬上消失。

【測試結果】

  • 很快復原:血管健康

握緊拳頭時,手掌血管受到壓迫,阻斷血液流通,因此手掌會變成白色。鬆開拳頭後,血流恢復,如果變白部位很快恢復為原來的膚色,表示血管健康、彈性好,血液循環正常、末梢神經比較靈敏。

  • 30秒以上復原:警惕動脈硬化

如果手掌恢復膚色需要30秒以上,就要當心是不是動脈硬化了。

動脈硬化就是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進而出現血管內的「管道」變窄,影響供血。其形成過程相當緩慢,不同部位的血管硬化,表現也不同。

這種情況下,可以到醫院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測。

如何預防

冬季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 不宜過早晨練和劇烈運動

老年人晨起突然大幅運動,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季室內外溫差逐漸增大,有些老年人喜歡晨練,甚至四五點就外出鍛鍊,此時室外溫度較低,心腦血管受寒冷刺激劇烈收縮,使得本來較高的血壓升得更快,從而增加了心腦血管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寒冷季節戶外運動最好在下午4點左右進行,此時可做一些有氧運動,如打太極拳、八段錦等慢而輕柔的運動。盲目進行過度、劇烈運動也可能誘發心腦血管意外發生。運動時間和強度要適當,以身體微汗、不感到疲勞、運動後自感身體輕鬆為準,而且貴在堅持,每周堅持活動3~5天為宜。

圖源:卡樂圖片。攝影:寧穎

  • 起床注意三緩慢

起夜要慢:很多老人都有起夜習慣,注意勿起床太猛,以防血壓波動太大導致暈厥,或夜間視線模糊而摔倒。切記起床要緩慢,先開燈,坐上片刻再下地。排尿時如感覺到頭暈、眼花、心慌等,應立即抓住身邊物體防止摔倒,然後緩緩蹲下並呼叫求助。

起床要慢:睡眠醒來時先在床上躺一會兒,待醒透後再起床,避免猛起誘發心絞痛、中風等。

排便要慢:用力排便會增加腹部壓力,而增高的腹壓會使心臟排血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導致心腦血管病發生,所以排便勿用勁,排不出來不要勉強,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通便藥物。

  • 日常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寒冷,首先要避免嚴寒刺激,特別是當寒潮襲來,氣溫驟降時,要注意及時添衣。心腦血管遇冷容易收縮、痙攣,導致心腦血管供血不足,進一步誘發心肌梗死或者腦梗死等意外疾病,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另外老年人尤其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人勿用冷水洗臉、洗衣,以免寒冷刺激導致血壓升高

  • 飲食注意「兩多兩少」

心腦血管病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壓、高血脂,平時飲食要清淡,減少脂肪攝入,注意「兩多兩少」,並戒煙限酒

膳食纖維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的作用。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主要有粗雜糧、豆類、海帶、蔬菜、水果等。平時可以多吃具有降脂功能的食品如洋蔥、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豆製品適當多吃,因為大豆富含多種人體所必需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乾等豆製品,有益於人體健康,可預防心腦血管病發生,降低患病風險。

圖源:卡樂圖片。攝影:寧穎

食鹽攝入要少,食鹽過多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專家建議普通人群食鹽日攝入量不超過6克;5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病、糖尿病、慢性腎病患者食鹽日攝入量應在4克以下。平時要少吃鹹菜、醬菜等高鹽分食物。

脂肪和膽固醇攝入要少,脂肪攝入應嚴格控制,每日不超過30克或占總熱量的15%以下。膽固醇日攝入量應控制在200~300毫克以下為宜。避免食用高膽固醇食品,如動物大腦、脊髓、內臟、蛋黃等。

另外,冬季進補要根據個人體質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切忌盲目進補。進餐時以七八成飽為宜,勿暴飲暴食

  • 情緒平穩忌衝動

情緒激動是心腦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寬胸懷,避免精神緊張、衝動、過度勞累、生活無規律、失眠、焦慮等,這些因素可使脂代謝紊亂。中老年人不要長期打麻將、下棋,保持心平氣和,儘量少生氣。

  • 定期體檢不可少

經常體檢可提前發現疾病或者致病因素並及早治療。35歲以上的人應經常測量血壓,血壓超過或等於140/90mmHg就應採取相應的藥物治療或調整生活方式進行干預。高血壓病人要謹遵醫囑按時、按量堅持服藥,不可擅自減藥或者停藥。

重點提醒,心腦血管疾病在發病前多數人都有血壓升高或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或者心慌、心前區憋悶等先兆,發現後要儘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來源:小康頭條微信公眾號綜合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中國中醫藥報、廈門市中醫院、健康天津

攝影:寧穎

責編:田苑淯穎

校對:武金洋

審核:王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da9af7d87e75d270fd271b66f1ae248.html